在投资的过程中,波动就意味着风险。投资者对于正面的波动往往是欣然接受,对于负面的波动,也就是损失,则是避之唯恐不,及的。所以,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风险管理就是防止出现损失的结果。但是,风险形成的过程中,除了随机的部分,还有很多原因是人为产生的,无论是投资者、企业,甚至一个国家,所承担的风险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都会受到历史和过往经历的影响。有些时候,风险本身是从成功的经历中来的。如果没有之前的成功,就不可能会有之后这么大的风险和损失。
比如说有一个赌客去赌场,只带了100美元去,到中午的时候他手上就有了1 000美元。但如果一开始就让他拿1 000 美元去赌博,他是绝对不会去的,因为他知道自已没有什么赌博的经验和能力。但是,正因为他觉得这900美元是白白赢来的,就愿意赌大一点,承受更多风险。更可怕的是,在这个赌客把1000美元都输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自己上午赌博的光辉历史,想回家再拿更多的钱来赌场继续赌博。一个在早上还不愿意押上100美元的人,有时候会因为一个上午的成功,而愿意押上I 000美元,这就是成功可能带来的风险。人就是这样,如果觉得成功近在咫尺,脑子里就会出现简单直线的预测,就会自然而然地加大投入,增加风险。
除了行为上的例证,成功带来风险的案例在金融领域中也有很多。投资者获得收益后,可能会做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比如金融危机时出现的CDO和CDS产品。起初,推出这些创新性产品是为了规避风险,即帮助持有有风险债券的公司或者基金规避因为违约而可能出现的风险。但是正因为有了这些创新性产品,很多企业觉得已经买了保险,在投资的过程中就可以承担更多风险。这就是保险行业里一个常见的逆向选择过程:一旦买保险之后,人们会从事高风险活动的可能性会变大,因为觉得无论出任何事,都有保险担保。因为这种心理,人们会承担更多原来根本不愿意承担的风险。
与此同时,有研究发现,正是在美国推出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产品之后,原来应该对资产安全性、资产价值进行更准确估算的金融机构,不再如既往地勤勉工作。因为在没有金融创新产品之前,所有的风险都必须由某一个金融机构完全承担,所以机构勤勉尽责。而随着金融创新的推动,金融机构可以更加自如地把风险分散给社会上的其他投资者。自已承担的风险小了,压力和工作动力也白然就减弱了。
对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美国商业银行的研究中发现,一些银行在把贷款资产值打包,进行资产证券化,拍卖给其他投资者之后,整体资产质量和员T工.作质量都比之前下降了很多。因为原来银行把这些资产或者债券放在资产负债表上,所以非常重视资产质量,在放贷的时候也非常谨慎。随着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出,很多银行觉得,既然可以把资产进行打包卖给投资者,就不必过千关注资产池的质量,也不在平是哪些投资者持有了这些资产。有了金融创新的好处是有更多人可以分担风险,但坏处在于其中的道德风险。由于自己不承担风险,就不用做这么多工作,反正最后可以把更多风险转嫁给社会上的其他投资者。从这个角度讲,成功和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金融机构的不敬业,在应该进行充分尽职调查时,省掉了这一环节, 而给整个社会和全球经济增加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