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讨论了一些关于超长线的选股与择时,这种针对食品饮料和医药等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的行业进行投资,通过超长时间换取收益的投资方式几乎适合所有人。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收益相对来说比较慢,没有10年以上的时间,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充分反馈和投资复利效果不会很突出。
所以只能是将少量纯粹的闲置资金用于这种投资方式,那么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在总的闲置资金中还剩下一大部分资金,是最近3-5年左右的时间内是闲置的,超过这个时间这些资金可能就需要被使用。
简单且成功率高的投资方式
那么对于闲置资金中的大部分资金有没有一种简单、安全、成功率又相对较高的投资方式呢?
答案当然是有,超长期投资我们可以去模仿巴菲特,而这种中长线的投资我们可以去模仿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因为巴菲特的跨越周期的超长线投资方式就是从他老师的顺应周期的中长线投资发展变化而来的。
前面我们讲过格雷厄姆是一系列估值方式的发明者和推广者,很多读过他的著述的投资者都对他的各种财务报表解读和估值分析方武深深吸引,觉得找到了寻求财富的钥匙,但是往往实践起来就会发现困难重重。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其实想模仿一位投资大师的投资行为,关键不是要看他的书里都写了什么,而是应该多注意他自己都做了什么。因为早年的投资破产,格雷厄姆后来的投资都极其谨慎,极度厌恶亏损,同时在1915年,他还很年轻的时候,有一笔让他声名大噪的投资也奠定了他一生的投资风格。
1915年9月,格雷厄姆注意到一家拥有多家铜矿股权的矿业开发公司——哥报海姆公司,该公司当时的股价为每股68.88美元。格雷厄姆在获悉该公司即将解散的消息后,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这家公司的有关资料,对这家公司的矿产和股价进行了详尽的技术分析,发现该公司尚有大量不为人知的隐蔽性资产。通过计算,格雷厄姆准确地判新出读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与其实际资产价值之间有一个巨大的价差空间。他认为投资该公司的股票将会带来丰厚的回报,建议纽伯格先生大量买进该股票。纽伯格先生接受了格雷厄姆的建议。当1917年1月哥报海姆公司宣布解散时,纽伯格一享德森一劳伯公司从这笔买卖中賺取了数十万美元的利润,其投资回报率高达18.53%。
让格雷厄姆成名的这一战,在我们今天看来就是他大胆建议投资者买入了一家即将解散的公司,其关键是他判断这家公司的股价“破净”了。但是一家公司要解散或者破产的过程中清偿顺序是:
(1)支付解散或破产企业所欠I人的工资以及保险费。
(2)偿还解散或破产企业所欠税款。
(3)支付解散和破产企业所欠债务。
(4)返还股东权益,有优先股的首先返还优先股,之后返还普通股持有者的股东权益。
也就是说,持有一家 的股票其实不是像很多新入市投资者理解的那样,股票并不是一旦被投资者认购,资金就彻底地归属了 ,投资者只能依靠买卖股票变现,而是在认购之后,投资者始终拥有与这部分资金相对应的权益。虽然公司在存续期中为了保证公司的经营不受干扰,投资者不能向 索回资金,但是在公司解散或者破产的情况下, 是必须返还投资者的股东权益的,这个返还的金额基本上接近公司财务报表中的每股净资产的数值。也就是说买入一些跌破净资产的股票,即使买入之后公司马上就宜布解散的话,拿回来的金额也可能会高于投资者当时付出的价格。
一些质地优良的“破净”股票实际上有着超高的安全边际,而格雷厄姆作为一个极度厌恶风险的投资者,他牢牢抓住了这一点,专门交易这些“破净”股票。他建立的那些大量的绝对股指模型和相对估值计算方法,其实都是为了搞清楚在什么情况下卖出这些股票,而他买入股票的最关键指标就是是否“破净”,尤其是那些“破净”达到甚至超过三分之一的股票,他都会积极买入。只要市场对其估值进行正常修复,股票价格回升到每股净资产的价值附近,他就会大幅盈利,甚至有些时候是在公司解散返还股东权益的过程中获利。
但是有些投资者总是在说,一只股票连净资产都能跌破,这样的股票碰不得,一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陷阱,或者是重大的未知风险。还有的说,中国股市相对美国是不健全的市场,在美国股市行得通的东西,往往不适用于中国股市等。
那么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
下图是2014年11月初截取的A股 破净资产股票的“合影”。
我们可以发现,目前为止股价仍然低于净资产的股票主要集中在银行、钢铁和地产三个重要板块,其他的还有造纸、农药、化肥以及路桥等板块。7月份行情转暖以来,很多破净资产的股票已经大涨,修复了股价和每股净资产之间的差值,尤其是钢铁板块,其中的首钢股份从2014年1月初的最低不足1.9元上涨到了2014年10月份的3.5元左右,涨幅达到80%,即使这样离每股净资产4.03元还有一定差距。
所以近在眼前的事实证明了,在中国做一些跌破每投净资产的股票是有一定安全系数的,而且是可以大幅盈利的。那么选择的重点和关键是什么?其实还是行业和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