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玩产地直采,拼购行业步入发展跃升年
随着互联网零售进入下半场,这两年风生水起的“拼购模式”也逐渐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如果说“拼购模式”得以成名有赖于一方面实现了商家的低成本引流,另一方面也让消费者用较低的价格购买到心仪的商品,那么如今,“拼购模式”逐渐步入了提质、正名的向上拉升阶段。可以说,2019年是拼购行业发展的跃升之年。
这其中的关键角色,便是商品供应链。深入源头的产地直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迅速蹿红。
苏宁拼购的产地直采玩法是“包山包湖包海”,今年1月在湖北宣恩落地了第一个“拼基地”,现在升级成了拼拼农庄,年内建成500家;京东拼购3月专门针对生鲜产品推出“原产地直采”模式,生鲜货品销售总量如今超过了千万斤;拼多多是在4月将“多多农园”首站落户了云南保山,计划未来5年内打造1000个。
其中苏宁拼购的“拼基地”如今已经做出了成绩。最近新华社、经济日报等很多媒体更是把苏宁拼购的“拼基地”模式剖析了一遍。新华社说这是“在为电商智能供应链管理提供宝贵经验的同时,也振奋了零售市场的信心”。
直接扎根于乡间的“拼基地”有两大优势:一苏宁面对面与农户合作,缩减了供应链路。对苏宁来说节约了成本,对农户来说增加了收入,一举两得;二城市消费者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商品、更好的服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消费升级。
如此一来,苏宁拼购高效整合了供应链体系,让更多农户和中小企业主直接通过拼购平台拥抱一线市场,同时苏宁拼购也反哺供应商,实现双赢。所以可以说,“拼基地”的内核是打造一条极简供应链,压缩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提升自身竞争力。
农户、企业双受益,分分钟收获好口碑
“通过‘拼基地’的建设,通过与农户、原产地的直采,形成采购、配送、销售闭环的供应链,助力中国老百姓的餐桌自由和餐桌升级,让更多高端食材走进寻常百姓家。”用苏宁拼购总经理张奎的话说,产地直采首先受益的是消费者。
除了消费者,农户、企业也都能实实在在的受益。
苏宁拼购第一个“拼基地”所在地湖北宣恩,是刚刚脱贫的国家级贫困县,全县5镇4乡,总人口36.2万,脱贫前的贫困人口90356人。和贫困人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丰富的物产资源,宣恩全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达80万亩。
湖北宣恩副县长李家锦说,像他们这样的山区县,如何让产品走出深山、如何实现销量增长、如何应对人力成本压力等都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难题。
苏宁拼购建立宣恩黄豆“拼基地”后,当地企业湖北土家爱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侯令谦明显感觉到了变化:“苏宁拼购给我们山区山货找到了渠道对接的方法,农户的黄豆可以在土家爱加工成豆奶、豆皮、腐竹等一系列豆制产品,然后借助苏宁拼购的平台走出深山,触达更多消费者。今年4月份,一天就能达到10万单以上。”
加工繁荣,种植面积就会增大,经济效益也会提升,从种植到加工到销售也就形成了一个生态链。让山区山货走出去,形成整个工厂、整个基地的繁荣。
宣恩县椒园镇村民袁昌桃也切实感受到了生活的变化。“我家11亩地,过去只能种植烟叶,短期收入虽高,但土地板结严重,最多种3年,地就废了。2018年以来,在苏宁拼购与土家爱指导下,改为套种玉米和黄豆,与土家爱签订‘保底’收购合同,每斤收购价是2.6元,再有苏宁拼购‘保底’销售。这样一来,我家的黄豆再不愁卖,也不用担心贱卖了。”
一边是在城市消费者端有好的销量、有品质口碑,一边是在农户、加工企业、政府这端有担当、有形象。所以对电商平台来说,产地直采确实称得上是一笔划算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