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身理论
不少朋友问,如果按十日平均法,非要等到股价涨到十日均线上才买,往往已经损失了从最低价上来这一段盈利;在跌破十日均线后才卖,又损失了从最高价下来这一段盈利。其实这正体现了著名的鱼身理论的精华。
即在股价底价区,情况不太明朗,风险较大。属于鱼头,不好啃。还是避避为好。直至到发现股票进入明确的上升阶段后,风险较小,赢面较大时(鱼身)才买入。在股价上升的后段,虽然仍可能有上升空间,但风险已较大,就象鱼尾,也不宜介入。许多人都知道此道理,都要吃鱼身。
但如何知道哪是鱼身呢?十天均线法正是提供一个客观的判断鱼身的方法。当股价从底部上来穿越十日均线时,我们可以假定鱼头已现,后面想必就是鱼身,只不过是鱼身大小的问题,所以可以买入。股价在十日均线上继续上升,鱼身在不断地展现,但未能看见鱼身的全部,当然不能卖。直到股价最后跌破十日均线,我们可以认为鱼尾已现。那一块是鱼身已经很清楚了,焉有不走之理。
有一种错误的做法是:当手中的股票涨了一段后,就觉得差不多了,把股票卖掉,说后面的鱼尾让别人去吃吧。但你说涨30%算鱼身,万一最后涨了一倍呢?你说涨了一倍算鱼身,如果最后涨了十倍呢?香港的有的涨到十几倍,让你做一定守不到最后。其实道理很简单,鱼身必须等到鱼尾露出来才能确认!可见做股票,只要能坚持正确的原则,不须有很强的想象力,一样能赚大钱。
长短线投资
十日均线法的一个言外之音是不主张炒短线。
做短差大致有三种情形:
一是牛市涨升过程中的正常回档,也就是当指标超买时卖出,回档以后再买回。这样做其实踩空的风险较大,因为牛市中的涨升有时会猛烈得出人意料。超买再超买得情况屡见不鲜。即使你出对了,何时把货捡回来也成问题。因为调整力度每次不可能相同,较难把握。
二是熊市下跌过程中的反弹。也就是当指标超卖时买入,反弹以后再卖出。这种情况也类似于上一种。即使反弹起来,差价也有限。逆市操作风险大,有如刀口舔血。了结不果断的话,仅有的一点赢利便会化为乌有甚至被套,损失惨重。而十日均线法则不为短线波动所动,以不变应万变。
三是多空平衡阶段的调整震荡行情。逢高出货,逢低吸纳。但一旦多空分出胜负,形成突破。其结果不是踩空便是套牢。十日均线法的处理是在此区域股价跌破十日均线后,先卖掉出来再说,静观其变。如果最后是向下突破,当然你可以庆幸逃过此劫。如果确认向上突破,你仍然可以再度追上。损失的不过是一点小差价。
总的来说,股市走势越是短期,越难掌握。短线做得越多,犯错的机会越大。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冒大风险实在不值得。还不如立足中长线做大势。有人问中长线投资是否非得持股一,两年才算?非也。十日均线法着眼于大的差价而不是持股时间长短。只不过通常来说,股价的大幅上扬需要较长时间的换手盘上。实际上在高投机市场长时间持股风险更高。试问如果能几天赚几倍,何必要等十年,八年呢?
趋吉避凶
如何在股市中趋吉避凶是每个股民的必修科目。
股市(尤其是中国股市)中充满了机会,同时也充满了陷阱。一个较为合理的市场,其概率应为各半。如何在股市中赚钱,其实归结于如何抓住机会和规避陷阱。十天平均线法正是提供了一种趋吉避凶的手段。
先说避凶。在熊市阶段,大市下跌可能呈不同的方式,盘跌,急跌,反弹,再跌。经验稍浅的股民一见反弹就以为见底就去追,不想却买到了反弹的顶点,成为下一波下跌的牺牲品;高明一些的就趁指标超卖时买入做反弹,但这些差价一般不大,风险很高。而使用十日均线法,仅一条十日均线上才可以考虑买入就可以滤掉80%以上的此类错误买入的风险,其余20%多半可以综合其他因素滤掉,即使万一买错了,你也可以用第二条原则及时止损。所以此法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你严格执行十日均线法,世界上任何一次股灾你都摊不上。
再说趋吉。一旦你买对了股票,上了吉船,就不能轻易放过。有些股民看见股票涨了一段或到了心理价位就抛,还有的股民在上涨过程的震荡调整中,把持不住,被洗盘洗了出来,而十日均线提供一种客观看市的方法,使我们不易受市场气氛的影响,不破线则不卖,不容易被洗出来。当然你要想坐得更稳,你还可以选15,30天线等,只不过在顶部多损失一些赢利而已。十天实际上是一个取舍的结果。
纵观中国股市,由于体制的深层次问题,大部分股票很难说有投资价值,因此长期投资资金不足,但也要看到外围短线热钱非常充裕,造成股市非牛即熊,上不见顶,下不见底。中国的股票又具有很高的投机价值。在这种背景下,十日线法既能赚取高额的投机差价,又能避开高度的投机风险。属于一种适合一般股民的偏于稳健的投资策略。
当然不能完全否定一些股民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较为进取的策略,他们愿意冒更大的风险,如果能赚更多的钱是合理的。否则的话,如果每个人都按十日均线法去做,股票一跌破十日均线就不会有成交了,我们又如何出货呢?我们的券商,交易所, 又谁来呢?这就是市场的魅力所在。
技术分析
十日平均线法实际上是强调技术分析为主,基本分析为辅。 首先不妨研究一下股价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简单的事实是股价是由股票投资者的买卖行为的总和所决定的。一段时间内买量=卖量,股价大致不变;买量>卖量,股价向上;买量<卖量,股价向下。那么问题归结于一个投资者如何作出买入或卖出的决定。首先投资者分析这只股的基本因素。微观的如每股赢利,净资产,市盈率,利润预测等等,宏观的如行业分析,经济大环境,股市环境。这些因素中有些是有利于股价上涨的,有些则不利于股价上涨。在分析时无形中是根据当时情况给这些正负面因素加入心理上的权衡比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可能去买一只大牛市中的劣质股,而去卖一只大熊市中的优质股。这是因为对市场环境的权衡比重远大于个股微观因素的权衡比重。一个数量化的表达就是:
股价=买卖行为=(基本因素I*心理权衡比重I)
一个基本面分析者很可能是通过上述方法来判断股价走势的。但其缺陷是明显的。
1.要掌握在某一个时间的全部基本因素是很困难的。举一个例子。在中国许多人都知道顺势而为的理论。它强调做股票不能太主观,要顺从大势的方向。而十日均线法正是体现顺势而为的精神。当股价在十日均线下时,可以认为大市是向下的,不能买,还要卖。当股价在十日均线上时,可以认为大市是向上的,可以买
2.即使在一个时间内能掌握全部因素,但这些因素是在不断变化的,不可能完全掌握其变化。比如根据一只股票的盈利情况判断它应值10-15元,但它却上涨到25元。一个可能的因素是该公司利润有较大增长。
3.即使能掌握任何时间段的基本因素,也不可能完全掌握各因素对投资大众的心理权重,因为此权重随时间,地点不同而不同,比如在中国一段时间“浦东概念股”走红,而又变成“绩优股”的天下。又比如国际市场的焦点在于亚洲股票市场,那么香港股票市场走势对世界股票投资者的心理权重显然比以往要大得多。因此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在任何同样的基本面下。
当然这里并不是完全否定基本分析,只是说基本分析不能作为买卖的第一判断工具。在以技术面为主的前提,基本分析可以是一个很好辅助工具。或者可以在前面的公式中插入一个技术面因素,并在任何时候赋以最大权重,这样也可以把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顺势而为
许多人都知道顺势而为的理论。它强调做股票不能太主观,要顺从大势的方向。而十日均线法正是体现顺势而为的精神。当股价在十日均线下时,可以认为大市是向下的,不能买,还要卖。当股价在十日均线上时,可以认为大市是向上的,可以买。
很多人都说我也看图表,也懂技术分析,属于技术派。熟不知对技术理论的运用有顺势和逆势两种用法。就拿十天平均线这个指标来说,一种用法就如十日均线法,属顺势操作。另一种典型的用法(你们可以在任何一本技术分析的书上找到)就是当股价远低于十日均线(比如10%)时可以买入,当股价远高于十日均线(比如10%)时可以卖出,这种做超买超卖的方法明显属逆市而为。
再举一个例子,趋势线理论。我对它的运用是当股价在一个上升轨道中运行时,可以认为股票在走上升趋势;当股价在一个下降轨道中运行时,可以认为股票在走下降趋势。这理论可以作为研判大势的一种方法。但我从不用来作具体买卖的依据。但我认识的一些图表派人士,很喜欢随身带一些历史图表,在上面画出各种的上轨,下轨,支撑线,阻力线,且倾向于在股价回落到支撑线时买入,上升到阻力线时卖出,其实这已不知不觉堕入了逆市操作的范畴了。
其实这种死抠图表的方法实在机械,有点走火入魔。先不说每一根各个高,低点连起来的支撑线,阻力线的可*性有多大,即便其有技术意义,在每个特定的情形,其作用有多大也很难估计。事实上,在大市向上时,任何一个技术阻力位最终都会被突破;在大市向下时,任何一个技术位最终都会被跌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