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近透露的信息看,中国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在加速推进,而当下的着力点将主要集中于贷款端。刚刚公布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推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完善商业银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机制,更好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在实际利率形成中的引导作用。
这很正常,当年制订利率市场化改革方案时,就已经确定了“先外币后本币,先大额后小额,先贷款后存款”的推进策略。所以,现在面对利率市场化的最后冲刺,依然沿着“先贷款后存款”的策略推进,不仅准确,而且可能会产生新的利率调控灵感。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按照央行的提法,归结起来大致有三:其一,强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的引导功能,完善利率走廊机制,增强利率调控能力,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其二,加强对金融机构非理性定价行为的监督管理,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采取有效方式激励约束利率定价行为,强化行业自律和风险防范,维护公平定价秩序,保持银行负债端成本基本稳定;其三,推动小微企业贷款实际利率进一步降低,督促银行降低贷款附加费用,确保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第一个目标属于央行自身的利率调控机制建设;第二个目标是针对商业金融机构合理定价的问题;第三个目标则是针对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当务之急。但无论如何,基于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总目标,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根本目的都应当是:时时刻刻保持金融定价的稳定和准确,排除一切导致、或可能导致金融定价畸变的因素。
金融结构有很多,比如大、中、小金融机构的结构,不同地域之间金融资源配置差异的结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结构,境外和境内资源差异结构,等等。众多结构性问题中,哪个才是主要矛盾?我们一直强调:金融资源的期限结构问题才是主要矛盾。中国近十余年来,短期货币金融市场爆炸式膨胀,压缩了长期资本金融市场的规模空间,这是导致中国一系列金融乱象的关键因素。
所以我们一直努力呼吁,通过改革压缩短期货币金融市场,扩张长期资本金融市场,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金融问题,比如严重的金融期限错配、高杠杆等等。
加速利率市场化改革,实现商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双轨合一”,或称“两轨变一轨”,这是我们热切期待的结果。因为,利率“双轨制”构建了短期货币金融市场的利率优势,必然导致大量资金更偏重“低风险金融套利”,在金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短期金融套利资金规模越大,长期金融投资资金规模越小。所以,只有实现利率“双轨合一”,才能使短期的货币金融市场和长期的资本金融市场拥有公平的竞争环境,才有可能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金融才能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针对利率市场化改革我们提出的建议是:央行需要更加关注“一年期shibor利率”的基准作用,把利率重心后移,同时对7天期shibor和一年期shibor进行控制,促进利率政策信号从货币市场更加有效地传导给资本市场。
现在看来,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改革没有从存贷款“两端入手”,而是集中从贷款端开始,通过商业金融机构的贷款报价机制的建立,配以货币政策操作指引,直接表达央行对贷款利率高低的看法,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性的利率调节方法。这实际也是央行直接控制、引导长期资本品市场的做法,并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引导实际贷款利率的形成,使信贷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得到更好的表达,使货币政策信号得到更好的传导,从而推进企业融资成本降低。
总之,一切从扩张资本供给、压低资本成本角度创新货币政策的做法都是值得肯定的。希望能加大力度,提高政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