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的主要风险:微观风险
交易产品和流动性风险
香港股市有多种衍生品,如股指期货、权证等,交易活跃,种类众多,这使得 股票的定价,不仅受到估值因素影响,也受到股指期货结算日、权证到期日等多种因素影响,投资者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局面。
同时,投资者还需要避免投资流动性差的产品,例如,权证的流动性就远不如大盘蓝筹股。另外,在香港股市,假如一只股票不被外资机构关注,交易量是非常清淡的,一天成交几手甚至开不出盘来都很常见低价股多数都是如此,毎天涨跌幅榜上往往是低价股,动辄涨跌百分之几十,就是因为买卖单很少,价差大,只需一点成交量就能引起股价大幅波动。这样“薄”的市场,再加上T+0、没有涨跌幅限制,如果持有数量巨大,一且被套是很难出来的。而且香港股市效率高,对各种利多利空消息的反应很快,往往令人猝不及防。在香港,基本面彻底恶化股价暴跌的低价股即使到了大牛市也很难翻身,一旦套牢难有出头之日有时,某些机构获悉市场上有大量的卖空,便增加持仓,掌握大量的流通盘,从而使卖空者届时难以从市场上买到股票,这就是所谓的“逼空”。逼空是流动性风险的一种形式。逼空的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在一些股本较小的股票上。
交易机制风险
从交易机制看,香港市场和内地A股交易最大的不同有5个方面:是没有价格涨跌幅限制;二是实施“T+0”日内回转交易;三是下单机制不同;四是杠杆交易可能放大风险:五是卖空机制带来风险。
1.无涨跌幅限制的凤险
涨跌幅制度在一些新兴市场较为常见,但在成熟证券市场通常对股票价格不设涨跌幅限制。学术界和实践界对涨跌幅的作用有很大的争论。赞成者认为,涨跌幅机制是一种成本较低的控制投资者风险,降低不确定性、波动性及投资者过度反应的方法,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更为理性的决策。反对者则认为,涨跌幅限制将加剧波动,引发助长助跌的效应,干扰市场流动性,并导致价格发现的效率降低,甚至认为涨跌幅限制是一种功利主义的政治决策行为,为投资者施加了流动性成本,扭曲了市场行为。
香港证券市场基本参照英美市场的做法,因此未采取涨跌幅限制措施。没有涨跌幅限制固然有助于提高市场的定价效率,但同时也给投资者带来了较大的价格凤险。在香港市场,股价一天涨跌百分之几十的,屡见不鲜,个别股票短时间股价就跌去100%的个案也不少。
2.“T+0”交易的风险
香港市场允许“T+0”交易,即当日买入当日就可以卖出。“T+0日内回转交易是国际证券市场通行的一项交易制度,美国、欧洲、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证券市场均允许日内回转交易,而且不少市场的日内交易十分活跃。
推行日内回转交易对活跃交易、提高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有助于降低投资者的风险,这是因为,对投资者而言,日内回转交易提供了一种更加灵活、便利的投资手段,有助于降低隔夜凤险,降低交易风险和减少投资损失。
但必须注意的是,当市场上存在大量“T+0”回转交易者,可能会加剧价格波动,助长投机行为,投资者应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切勿盲目跟风操作。
3.下单方式不同而导致的风险
与内地A股市场一样,香港交易所也采取订单驱动交易,即集中竞价市场,按照买卖盘的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原则进行撮合成交,但是,香港交易所接受的买卖委托与内地市场有较大的差别。香港市场的限价订单实际上是按照固定价格(所指定的限价)交易的指令,即限价订单是只能按照等于投资者指定的价格成交的买卖盘即使市场上存在比投资者下达的价格更好的买(卖)盘,但只要市场上的买卖盘价格不等于投资者下达的限价订单,该限价订单仍然不能成交,也就是说,限价订单是只能按照固定价格成交的一种买卖盘。香港市场的增强限价订单最多可以同时与5条待成交队列进行配对,即最佳价格队列至距离4个价位的第5条待成交队列,只要成交的价格不低于输入价格,但交易所对买卖盘指定的限价有硬性规定,即沽盘的输入价格不可低于最佳买入价5个价位(或以上),而买盘的输入价格不可高于最佳沽出价5个价位(或以上)。
香港市场的特别限价订单实际上是一种附设限价的市价盘,类似内地的5档成交剩余取消的市价委托。
对限价订单和增强限价订单而言,如果行情信息略有滞后,投资者下达的委托很可能就不能成交,因为限价订单是按照固定价格成交的,而增强限价订单对输入的价格有要求。如果投资者因为限价订单和增强限价订单存在成交风险,而下达特别限价订单(市价盘),则又可能面临成交价格偏离市场价过大的风险,特别是对流动性不太好的证券而言,很可能因下达市价委托而直接导致较大的损失。
4.杠杆交易风险
与内地市场不同,香港市场允许进行融资融券交易,因此,投资者在市场上涨和下跌时均有机会获利,但同时投资的风险也成倍放大。以融资买入为例,对投资者来说,融资买入是一种杠杆式的投资工具,在股价上升时,因为投资规模被放大,所以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但是,当股价下跌时,投资者损失也会更大。这是投资者必须面对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此外,投资者一旦开设了保证金账户,其账户内资产均可被券商用于抵押,因此,还必须承担中介机构的信用风险。通常情况下,如果投资者使用了融资服务,券商就可能把该投资者保证金账户内的证券拿到银行抵押,以获取银行贷款。而且,即使投资者并未使用保证金信货服务,或者投资者账户内的证券市值高于维持开展贷款所需水平,证券公司也有可能把保证金账户内的全部证券拿到银行做抵押。这样一来,如果证券公司资金周转不灵,未能赎回已抵押证券,银行可能会将有关证券抵押品变卖,以清偿证券公司的债务,投资者也就可能无法取回在保证金账户内的证券,这就是所谓的“汇集风险”。
另外,投资者还直接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如果利率水平上升做融资交易也将支付更高的资金成本。
香港证监会为保障投资者利益,对证券公司可抵押客户的证券价值规定有上限。从2006年10月1日起,经纪行可抵押保证金客户的证券给银行的上限为未清缴保证金贷款总额的180%。该上限于2007年10月1日进一步降至140%。
在从事保证金交易时,损失就容易失去控制,因为每个账户都必须满足最低的保证金要求。假如一个账户的保证金滑落到这个要求以下,这个账户就被迫添加保证金,一旦卖空者不能及时追加保证金就可能被强行平仓。
举例来说,假设A股票当前价为每股1港元,某投资者缴纳25港元保证金,借入100股A股票卖空,获得100港元现金,此时该投资者账户拥有125港元现金,其保证金水平为25%。假如3日后,A股票价格下跌到0.8港元,则该投资者买入100股A股票只需要80港元,则其可获利20港元。假如若干日后,该股票价格上涨到1.1港元,则该投资者买入100股A股票需要110港元,此时其保证金水平为(100+25-110/110=13.6%,低于维持保证金比率的警戒线,该投资者必须追加保证金125港元,以恢复到25%的初始保证金要求。
5.卖空的风险
虽然香港股市允许投资者卖空,但卖空是与市场的总体趋势背道而驰的。历史资料显示,股票市场有一种向上的趋势。从长期来看,大多数股票价格都是上涨的。退一步说,即便 的业绩长期很少改善,通货膨胀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推动股价上扬。这就意味着卖空是在与市场的总体趋势打赌。
因此,理论上卖空的损失是无限的。当股票价格上涨时,卖空就要承担损失。从理论上讲,股票价格上涨的高度是无法限制的,也就是说,卖空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相对而言,融资买入的风险是相对固定的,因为股价不可能跌到零以下,融资买入的最大损失就是初始保证金和所借入款项之和。
6.轧空回补风险
所谓轧空回补,是指当股价持续上涨后,卖空者为减少损失而纷纷进行空头回补(买入股票还券商),卖空者同时大量回补将导致股价进一步上扬,从而导致卖空更大的损失。
7.过早卖空风险
卖空者经常犯的错误在于过早卖空。即使一家公司的股票被高估,但被投资大众认同,开始下跌就常常需要一段时间。如果在股票被高估后就开始估空,在股价还没有下跌时,投资者常受到卖空未平仓合约、追加保证金等心理影响而被迫离场。就比如拿网络泡沫来说,如果有人胆敢在2000年初卖空,那么无疑等于自杀。但许多相信股票价格大大高估的投资者早在1999年就开始放空。但是,直到2002年,纳斯达克才回到1999年的水平。
8.提价交易风险
香港交易所要求卖空必须采取提价交易方式,即卖空证券的价格不得低于当前市场上最低的卖价。这条规则意味着在市场下跌的时候卖空只能以提价的价格成交,因此,卖空者无法造成市场下跌以获利,同时,也可能使卖空交易难以撮合完成。
为降低卖空凤险,投资者应密切关注香港交易所对市场卖空情况的信息披露。香港交易所每日都披露各个股票的卖空数量和金额,每周和每月披露汇总信息。
9.小券商风险
香港券商牌照实行注册制,有2个持牌人就可以开张,而且小客户的股票和资金都在券商账户上,而不在中央登记结算中心和托管银行,有被券商盗卖股票卷逃的风险。所以內地投资者应通过正规渠道投资港股,起码要在大券商那里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