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的12月24日,《中国经济周刊》组织创作的“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40个瞬间”大型系列报道终于汇总成册,出版面世了。作为总撰稿,我看到这厚厚的一本杂志,深感欣慰,也感慨万千。我相信,恐怕每一个置身于这次报道的同事都会有我一样的激动。
“40年40个瞬间”很有点历史的厚重感,而且是不乏现实意义的、很有温度的报道,看得出每一篇文章的被采访者都充满激情,都陶醉在当年的热火朝天的过程中,都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来回穿梭。他们是一群思想者、一群行动者,更是一群拼命三郎,他们感动着今天的采访者,也剧烈地烘烤着记者的笔尖。这是一次梳理、一次回顾,更是一次热血激荡。三个月过去了,当“40年40个瞬间”完整呈现在我们面前之时,让我深刻感受到, 20万字的记述,前辈们历史功绩实际可以凝结成两个字关键词:责任、担当。没有“创新、探索”吗?当然有,但我深切的体会是:没有责任和担当,就不可能有创新和探索。
中国固体战略导弹的领军人物,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首任总指挥杨毅强先生讲的一段故事让我深感震撼,也让我浮想联翩。1999年之前的10年,中国航天走过一段艰难岁月。过去,研究院的主力都是1960年到1965年的大学生,他们大都从前苏联学习回来,靠着极端负责的精神来干事,但到1990年,这代人开始退休了,而“文革”10年没有大学生,于是出现了10年断代。
怎么办?建立新的制度管理体系。杨毅强讲的制度管理体系20个字: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杨举例说,一个灯泡坏了,不是简单地更换掉,而必须追问灯泡为什么会坏掉?杨告诉我们,航天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业,特别是运载火箭,要么成功,要么势必,不存在更换的可能,所以必须要搞清楚灯泡为什么会坏;不仅如此,他们找到问题以后还要“问题复现”,证实问题原因之后,然后精准施策,解决问题;同时,还要进一步“举一反三”地检查全系统是否存在同类问题。再比如,零部件摔坏了,不是简单追究某个人的责任,而是系统地检验工作流程是否存在问题?存在怎样的问题?如何解决?
在我看,这就是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管理的本质。说到这儿,我们回到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中国金融管理需要怎样的科学精神?是否需要“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的工作方法?我看不仅必要,而且必须。
火箭研制管理失当所造成的损失再贵也是有数的,但金融管理失当所造成的损失恐怕难以计数。我认为,中国金融必须认真学习航天人严谨的管理态度,而上述20字绝对应当是中国金融管理者座右铭。金融“定位准确”,就是金融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个定位必须准确,不许跑偏;金融“机理清楚”,就是如何实现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逻辑机理必须清楚;金融“问题复现”,就是要不断修正导致金融跑偏、脱实向虚的逻辑机理;金融“措施有效”,就是要放弃本本主义,不断创新,找准适合中国经济特征——实体经济为本的金融机制;金融“举一反三”,就是要从头到尾,从货币政策、货币操作、货币市场到终端资本市场,完整地、系统地梳理所有金融管理行为、规则、交易制度等等,使之能够“自动运行”而达成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目标。
2016年4月24日,我们国家的总领导在首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与航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其盛赞的这种代表民族和时代特征的、深厚而博大的航天精神,我们中国的金融人是不是也应当热切关注、深入理解、受此启示、参照而行?我看太有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