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月,2018年就过去了。回看这一年来的中国股市真可谓感慨万千。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上证综指整整用时两年,好不容易从“熔断底2743”爬到3587点,结果在2018年一头跌至10月19日的2449点。将近三年时间,上证综指总体不仅没涨反而下跌294点,跌幅达10.7%。与此同时,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最大涨幅73.8%;英国富时100指数最大涨幅34%,法国CAC40指数最大涨幅45%,德国DAX30最大涨幅56%,日经225指数最大涨幅64%。
但我们必须看到,上述情况已经是过去时,股票投资者必须向前看,看未来,未来如何演变才是决定我们财富的关键。那未来股市会涨吗?会有长期牛市吗?现在就是底吗?是否敢于买进吗?
别急,先看看基本面大势如何吧?2018年中国股市的惨淡关键是一个重大不确定因素:美国针对中国突然挑起贸易摩擦。去翻看上证指数走势图,你会看到每一个深幅快速下跌的点,几乎都与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相关。尤其是过程中,原本谈得不错,市场以为战事趋缓,但突然美国变脸,这对A股市场投资者的预期构成严重威胁,于是市场大跌。难怪高层指出:贸易摩擦对中国的心理影响远大过实际影响。实际上,心理影响主要体现在股市。
不能怪投资者,毕竟谁都没见过这种阵势,如此规模的贸易摩擦会对中国经济未来产生多大影响,无从评估。所以,贸易摩擦变成了2018年中国股市最大的麻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美国政府一招接一招地抓狂肆虐,也渐渐让我们看清了一个问题:还能咋样?实际上,贸易摩擦过程中,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也同样摆在了美国政府面前,还真不是简单经济得失那么简单,而是美国的贸易行径惊吓全球,让世界各国不得不想如何摆脱美元控制,而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正因如此,投资者需要淡然,已经对股市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还能咋样?
如果我们确信贸易摩擦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已经达到边际,那我们是不是需要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到国内?当然。经济有一定的下行压力,这个判断是对的。但总体而言,积极因素大于消极因素。核心是导致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是因素:金融短期化趋势使得实体经济与金融之间恶性循环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应当看到,央行“收短放长”的操作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金融期限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更加有利于中国金融市场的资本形成。
最近,M2和社融增速出现了一定幅度地回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我们说,此一时彼一时,历史经验是否可以解释今天?也许还有一定的解释力,但至少需要打个折扣。因为,货币“收短放长”会导致一个必然结果:长期资金增加1元钱,短期资金需求至少减少2元;在央行没有过多投放基础货币的情况下,市场短期资金需求的大幅减少,必然导致M2和社融增长乏力。所以我们需要明白:因“收短放长”而导致金融数据增长放缓,并不影响GDP增长,反而会使经济增长更加坚实。
我们曾经反对“积极财政政策不能与紧缩货币政策配合”,这样会导致政府投资项目会吸干金融资源而使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更加无解。现在看,这个问题正随着加大民营经济扶持力度而得以解决。应当预见到,当央行以定向投放基础货币的方式支持民营经济持续一段之后,中国经济主动性或内生性增长动力会逐步得到恢复,这是否可以为中国股市提供了一个良性预期?
更重要的是:中国股市所处的政策环境之好,前所未有。这当然体现于几乎所有与金融相关的最高领导全部站出来力挺股市,频频放出积极信号,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但可能有人会说,作用不大呀?市场不是依然疲弱吗?别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融化三尺之冰也非一朝一夕。与以往不同的是,曾经的“国N条”属于集中释放,而这次则是成熟一个推出一个。也就是说,各式各样的激发股市活力的政策会不断涌现,而渐渐形成合力。
当然,中国股市的投资价值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就目前而言,上证综指平均PE已到11-12倍,而标普500和道指PE都超过20倍,其他发达国家平均PE也都在15以上。所以我们一直在说:中国股市不是股票没价值,而是市场流动性不足以去表达股票的价值。钱、钱、钱,中国股市最大的问题是没钱,学术一点说叫:可以投资到股市的长期资本稀缺。这是问题的核心,但同时也应当看到,这方面的情况也在不断改善。比如,保险资金开始加大持股力度,各路机构开始通过ETF逐步进场,各种养老型基金开始增加发行,FOF规模开始不断扩大。但毕竟时间还短,需要过程。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股市资金结实多了。难忘2014年7月启动的一轮“牛市”不到一年就结束了。很多人认为那是因为配资监管,股市去杠杆所致,但我看,那是因为股市资金太虚造成的。什么是太虚?其实就是股票投资所用的资金期限过短,根本经不起风吹草动,一遇突发情况必须快跑,否则爆仓,根本没有回旋余地。但现在,资金穿透式监管已成常态,股市资金的期限拉长,杠杆率减低,抵御风险的能力随之提高。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变化。
真是“万事俱备只欠资金”了?说实话,我一直期盼着另两种情况的发生:第一,放弃上证综合指数,建立“系统重要性成分指数”,重新构筑中国股市的指标体系。第二,A股市场出现大量僵尸股。这是两个十分技术性的问题,但却十分现实。股市不可能无限大,资本不可能无限多。所以,淘汰机制就显得极其重要,而淘汰未必一定要退市,还有一种方式是“僵尸股”。比如港股,日成交量少则1000亿港元左右,多也不过2000亿港元上下,很稳定且并不感觉港股不活跃。为什么?关键是港股恒生指数只有50只成分股,它们占了一半市值和4成交易额,头部10%的股票占总市值75%,占总交易额74%。其他90%的股票交易量极低,其中800余只股票基本没有成交。当然,美国不同,僵尸股过去几年不断减少,这当然得益股市连年大涨,还有就是美股平均每年有近300只遭退市,没交易量的股票自然退市。
现在回答为什么要关注上述两个问题?大家都看到了2015年上证综合指数大涨过程中的情况,每日交易量需要8000到1万亿元,这简直是开国际玩笑了,不是杠杠那会有如此庞大的资本?所以,如果没有上述两大措施匹配,上证综指整体上涨需要过多资本,否则根本涨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