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的对外经营贸易扩张迅速、发展势头迅猛,与此相应的国际贸易融资工具和贸易融资方式层出不穷,我国的商业银行迎来走向世界的良好机遇,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融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发展趋势,并据此对我国商业银行融资过程提出建议。
對外贸易在全球经济增长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这种趋势愈发明显。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坚持改革开放、牢牢抓住机遇,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扩展海外市场带来全新的机遇和广阔的平台。这不仅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推动世界经济朝着更加和谐、更加均衡、更能共赢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我国货物进出口额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0年至2014年一直呈现上升态势,特别是2013年进出口总额首次荣升世界第一,达到4.16万亿美元;到2015年,虽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下行我国货物进出口额略有下降,但当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已连续三年蝉联世界第一。从数据上看,在进出口贸易中,我国的出口额始终高于进口额,2015年我国出口额为2.28万亿美元,进口额仅为1.68万亿美元。(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局官网)
在我国“走出去”“引进来”等经济政策的大背景下,近年来的进出口贸易数据也客观的反映出进出口贸易仍然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低迷,严重影响了以进出口为主营业务的企业的发展。与此相对应的国际贸易融资工具和贸易融资方式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进出口企业在途资金的占用问题,同时,商业银行也可以凭借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简便操作和使用范围广的特点来弥补资本市场的缺陷,拓展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的现状
贸易融资,是指银行在进出口商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中,运用一定的融资工具和融资方式,为进出口商提供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如预付款、应收账款)短期资金融通,包括信用证(含国际及国内信用证)、托收、汇款、保理等业务项下的授信及融资(含由此派生的远期结售汇项下授信)和本外币非融资类保函项下的授信。
我国商业银行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贸易融资业务,起步较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的贸易融资业务才得到快速发展。贸易融资具有盈利高、成本低、范围广等特点,能够为商业银行带来融资利息收入外,还有各类中间业务收入。因此,贸易融资业务已悄然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性业务,像中、农、工、建、交等商业银行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国际贸易产品线,国际结算业务结算量及派生收益在银行业务中的占比也越来越大。
(一)贸易融资的优势和重要性。从银行角度来说,首先,范围广。贸易融资的对象不仅包括大中型的制造业企业,而且包括般的中小型企业和大宗产品贸易商,范围相对较广泛。其次,收益高。贸易融资业务在银行创收和银行收入结构的调节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商业银行能够在贸易融资业务中直接获得融资利息收入和手续费等中间业务收入,如进出口信用证、进出口押汇、保理等业务手续费;另一方面,由于贸易融资利率实现了自由化,融资综合定价较为灵活,各家银行根据对客户的综合考量可自行调控对客报价,在符合内部管理要求的情况下可有效调节银行的利息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第三,风险低。贸易融资是基于企业真实有效的贸易背景的融资,更注重的是企业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连续性,商业银行对企业交易单据进行审核,调查其上下游交易对手、企业信用、贸易周期、还款能力等,资金不易产生移位,融资期限与贸易周期严格匹配,风险相对较小。第四,审批流程简便。相对于流动性贷款而言,贸易融资审批流程相对简便,时效性强,能够满足进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短期融资需要,更易赢得优质客户,提高核心竞争力。
从企业角度来说,第一,门槛低。在贸易融资中,银行对企业的准入要求不同于流动资金贷款,在对企业规模、盈利能力等授信评级条件的要求上较为宽松,主要重点审核企业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及信用情况等,因此企业通过真实的交易背景来获得短期融资的可能性加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第二、成本低。在我国,贸易融资利率实现了自由化,贸易融资利率普遍低于银行贷款利率,因此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
贸易融资相对于一般流动贷款而言具有明显优势,对银行、对企业、对社会经济能形成一种多赢的局面。贸易融资的发展,可以使商业银行获得更大的收益和发展,可以使企业借助贸易融资手段在竞争中巩固市场地位,更可以促进解决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促进国家贸易的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的现状。随着改革开放之后的一系列探索和发展,进出口额不断上升,为商业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十分看好贸易融资市场的前景,在不同程度上加大推广贸易融资业务,提升了贸易融资业务在银行业务中的占比份额。结合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我国的贸易融资现状可归纳如下:
第一,贸易融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贸易融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发展国际结算业务,抢占国际结算市场份额,以应对我国对外贸易的飞速增长,贸易融资业务因此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整体规模逐步扩大,贸易融资总量日益增长,并带动了贷款额度的增长,银行业务范围的进一步拓宽;贸易融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为支持国内企业大力发展海外业务,商业银行加大了贸易融资的资源投入,加快设立海外机构步伐,如中国银行,目前海外机构达600余家,中国工商银行400余家。第二,商业银行融资结构不断优化,但仍以传统贸易融资产品为主。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适时地推出了一些新兴的贸易融资产品和服务手段,国际结算方式逐渐从信用证转向赊销,应收账款融资已逐步成为贸易融资的主要品种,但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仍然以传统基础融资方式为主,如贴现、出口押汇等业务,在贸易融资业务中占了将近70%。第三,受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贸易融资风险呈上升趋势。
方面,伴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融资进一步渗入到进出口商双方以及其“供应链”中上下游多个企业的各类商品交易的全过程中,贸易融资风险也随之上升;另一方面,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后,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温仍然存在,一些中小企业面临订单减少甚至倒闭的危险,一些外资企业受境外母公司的影响资产减少等,都会直接导致贸易融资的风险急剧上升。
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贸易融资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国际贸易结算工具多样化,新业务不断推出。如何抓住机遇,转变增长方式,提升国际结算量,提高融资效益和中间业务,已渐渐成为各大商业银行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的首要任务。纵观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的发展情况,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商业银行贸易融资发展理念滞后。第一,我国商业银行对贸易融资业务未从根本上予以重视。首先,传统信贷业务依旧是商业银行的首推业务,银行从业人员对贸易融资的认知和关注度远不及传统信贷业务。在银行的盈利模式下,贸易融资尽管风险小、收益高,能够为银行带来衍生业务,但贸易融资业务在体量和派生收益上依旧远小于传统信贷业务。以中国银行为例,贸易融资收入占其毛收入的比重不超过10%,其他商业银行的比重基本不足5%。其次,大多数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是依附在公司业务条线产品上的,产品营销、风险管理等分散在多个部门,职能界定不清晰,流程环节复杂,无法满足贸易融资时效性的要求,缺乏專业化经营的保障。第二,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不适应贸易融资特点。
(二)商业银行贸易融资创新力度不够。第一,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创新机制缺乏,动力不足。第二,商业银行电子信息技术落后,产品创新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管理能力落后。第一,对贸易融资业务风险意识薄弱,认识不足。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起步较晚,开展贸易融资业务的时间也较晚,尚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皆不成熟,各种约束机制不健全,缺乏对贸易融资业务的有效分析。第二,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业务流程有待完善。
(四)我国贸易融资立法不完善,外汇监管存在缺陷。贸易融资业务涉及范围较广,客观上要求对国际贸易过程中各种行为的权利和责任有明确而具体的法律界定,但我国的金融立法明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与国际法律法规相差甚大。例如,对如何管理海外代付等贸易融资业务,如何理解押汇业务中银行对货物单据与货物权利等都缺少明确的规定。当前,国际市场竞争、贸易规则博弈的加剧也给我国外贸管理体制带来了挑战。
外汇管理部门等外部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贸易融资操作风险的监控力度较为乏力,很多贸易融资产品均涉及到法律、政策的空白,因此难以监测到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风险等真实情况,缺少监测、统计手段,也没有有效的事前监管,缺乏效率。
(五)贸易融资专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加强。贸易融资业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操作较复杂的业务,因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专业人才匮乏,人才结构单一我国商业银行对贸易融资人才的培养也不成熟,各大银行人才竞争又非常激烈,因此,既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背景,又了解各种金融外汇监管政策的高素质人才相对匮乏。而大多数的银行贸易融资从业人员也只熟悉国际结算的流程而对信贷管理和企业商品交易过程缺乏深入的理解,无法准确判断和掌握客户资信情况,这不仅影响了贸易融资产品的推广,也无形中加大了贸易融资的风险性。
三、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
(一)树立创新理念,形成贸易融资业务“链式发展”。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大幅提升为发展贸易融资业务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各大商业银行必须要更新理念,提高对贸易融资业务的认识,调整工作思路,创新经营策略,形成“链式发展”,才能在国际贸易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二)加强风险管理,健全贸易融资内部控制机制。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必须要突破传统的风险控制理念。一是要建立贸易融资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要根据该行实际情况,制定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相关的制度和规定,建立贷前、贷中、贷后风险控制制度,覆盖国际结算所有岗位和业务环节,对整个贸易融资业务过程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监控。二是设立专门的贸易融资风险管理机构,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找出防范和解决的办法,对风险进行统筹管理。三是强化银行内部稽核部门的监督,加大对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投入。
(三)适应经济形势,加大贸易融资产品创新力度。一是挖掘传统贸易融资产品的发展潜力。传统贸易融资产品在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中虽占比较大,但仍有潜力待挖掘。商业银行应从业务流程、产品组合、优质服务等多角度着手改进,发挥传统产品的优势。二是认真分析客户群,全方位地开发设计新型产品。商业银行应注重研究客户需求,加大投入力度,挖掘和创造金融需求,研发、设计符合企业需求的产品,逐渐扩大新产品的覆盖,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方案选择。三是加强同业特别是与外资银行的合作。借鉴外资银行的先进经验,引进成熟的贸易融资产品,结合国内贸易背景,创新适合国内贸易融资的产品。
(四)强化外部监管,构建贸易融资良好市场环境。一是我国应与国际接轨,在借鉴国际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强对我国贸易融资现有法律法规的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完善相关立法,建立切实可行的方案,为贸易融资的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发挥外部监管作用。
(五)借助科技力量,建立贸易融资电子化综合信息平台。目前,供应链融资已成为贸易融资创新发展的一条思路,各大商业银行也纷纷予以高度重视,结合上述提及的“链式发展”,想要促进整个供应链的快速发展,客观上需要为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包括供应商、经销商、物流企业等)建立一个电子化综合信息平台。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单证的无纸化传输和贸易信息的电子传递,实时、高效地获得整个供应链的信息数据,而企业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省去跑银行的时间,直接向银行反映需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实现金融需求与业务办理的同步。
(六)加强人才培养,打造贸易融资复合型专业人员队伍。一支拥有丰富经验、敢于创新拼搏的专业化队伍,是贸易融资业务得以发展和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开展贸易融资业务起步晚、时间短,因此急需精通国际惯例、操作技术及信贷业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此外,商业银行还应提高贸易融资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大资源倾斜,加快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