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解套绝招> 牛市与熊市转换需要从哪里观察?它们转换的要素有哪些?

牛市与熊市转换需要从哪里观察?它们转换的要素有哪些?

2019-03-30 22:39:03 来源:解套绝招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14分钟的时间

牛市与熊市转换需要从哪里观察?它们转换的要素有哪些?

时间:2019-03-30 22:39:03 来源:解套绝招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总结了四条经验,又引出了新的问题,即牛市与熊市转换需要从哪里观察?尤其是笔者创立的“主体思维选股法“讲的是提前挖掘市场的风险与机会,那么牛市与熊市有何依据去判定呢?笔者认为有三,即经济基本面、资金面和股价中枢,如果这三个要素形成向上的合力,那么市场将走牛,如果各要素上下制衡,那么就是熊市或者振荡市。

第一个要素是经济基本面。股市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经济是股市的基础,其能够决定股市中大的机会周期。过去400年的全球经济史表明,全球经济发展是一个嫌旋式上升的过程。成功的投资者往往是在经济周期的底部区域,大量买入优秀公司的股权,尽量减少债券和现金的持有比例;相反,当全球经济再度进入繁荣阶段,股权的价格出现严重泡沫(适度与可控泡沫不仅不是威胁,反而有利于经济发展)时,其就会开始考虑加大债券或现金的持有比例,降低股票等风险资产的比例。这样的操作变换法则称作股市与经济的黄金定律。在笔者《股市钱规则》一书“策略篇”第一节股市与经济的黄金定律中,如何根据经济周期判断股市周期有详细的论述。简单来说,经济的周期是复苏、增长、高潮、危机和衰退,呈现螺旋式上升,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周期则是积极、稳健、从紧,呈现一种波浪式的前行,而财政与货币政策也就决定了股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呈现一种波浪式的前行

一般来说,在“积极的财政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下,管理层的意图是通过积极的財政来全力发展经济,以稳债的货币政策抑制过度投机和通胀泡沫,这样资金往往选择去实体经济中淘金,而股市发挥的是融资作用,为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种情况下股市很难出现牛市,局部行情持续的时间也不长,大多时间是在调整和振荡走势中。而当经济快速发展、成效显著的时候,管理层往往会采取“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此时,由于前期积累了较多的经济发展提供的利好,以及在市场持续调整后,一批优质 股价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低估,与良好的经济形势出现了背离,那么就很容易出现市场价值重估行情。特别是当管理层在经济方面有

了较多的空闲精力时,也会给予股市等资本市场以优惠而宽松的政策扶植,这时出现大行情,也就是整个市场处于牛市爆发临界点,此时股民就要密切关注,一旦市场最能累积使得市场大趋势转变的时候,要果断人场进行中长线的伏击操作,往往是操作简单,效果明显。而在经济过热之下,此时必然会有调控,而调控往往是会矫枉过正的,也就是说并不是让过热回归到正常,而是正常偏下,那么管理层就会先在财政政策上做一些调整,收紧资金面,此时先知先觉的资金就会感受到压力,那么股rti就容易出现大幅炒高后,资金拉高派发撤离,从而进入到熊市。

因此无论是对于经济还是财政政策,只要股民不断地积累和总结,就能够真正把握其规律。从近200多年的历史来看,大体上每隔13年美国经济就会出现一次严重的衰退,复苏后世界经济就会再上_个新的台阶,所以这一数字也就成为了股民判断大的牛熊市周期的标准之一。无论是经济判断,还是政策研究都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股民不好能一步就做得很到位.但这样的付出绝对是值得的,可以从全局角度提前获知市场中大的机会与风险。其实我们看到了2010年、2011年A股市场之所以总是在窄幅度的振荡整理,是源于2010年是金融危机后经济结构的调整之年,是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结果;2011年则是货币与财政政策调整之年,要应对金融危机时救市猛药留下的副作用,因此基本面的两大制约直接导致了市场只能够处于振荡整理市。

第二个要素是资金面。股市中唯有资金是股价和股指改变的执行者,甚至可以被称作股市的血液,如果股市处于“失血”的状态,那么行情自然很难走强。资金面也由三个小的方面构成:其一是资金的源头控制。由于人民币无法自由兑换,资金很难走出去,所以就造成了本身的流动性过剩;同时在木币升值压力之下,有大量的国际热钱向我国涌人,当这两方面的资金大量流向股市、楼市等资本市场,推动市场走牛时,也会带来大量的资产泡沫。而一旦管理层持续收紧资金流动,或许一段时间内,市场依然不缺钱,但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资金投放者都会对管理层的调控预期有所忌惮。这方面在2010年第四季度以及整个2011年最为明显,所以我们看到了这期间,管理层频频调整准备金率、利率,虽然每次冻结数量和影响范围不是很大,较多的流动性很快又涌进金融市场,但持续的收紧预期导致资金往往不敢向之前那样投人到资本市场中.而是选择类似债券等稳健市场来保证资金的安全,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股市的低迷。股市中常说的通胀无牛市就是这个道理,包括2007-2008年市场经历的一波惨烈的熊市,也源于管理层为了抑制经济过热而紧缩资金面所致。

其二,市场的抽资行为。股市拥有融资和投资的功能,但在A股市场中各方重视的只是融资功能,所以我们会看到大最的 持续不断地融资.增发.配股,持续不断地从股市圈钱,却很少有公司注重给股民分红、投资回报。很多股民总是看到媒体上说,如今又有多少公募资金发行了,又有多少社保资金、保险资金人市了,有人把此看做是抄底的标志,但股民却很少计算当下IPO,增发、融资等行为的抽资是多少(其实这个数据很好査找,大家可去沪深交易所的官网,点击市场数据就会有成交概况数据,无论査询月度、年度的都可以,本书第五章对此有详细的分析),如果抽资大于人市,那么股市就是明显的失血状态。

其三,股市中的量能与热点。无量无行情是市场公认的现象,就是市场条件再好,没有量能也很难出现机会,毕竟股价是需要靠资金,靠量能的堆积去推动的。热点是市场的赚钱效应,逐利性是资金的天性,任何资金到股市中来就是为了利益,大资金更是如此,俱即便资金进入到了股市中,而市场没有持续的赚钱效应出现,没有明显的热点,那么资金来了也会向外流出,因此我们会看到,很多时候在熊市中也会有反弹,但最后都源于量能不足或是热点持续性差而终结,因此以上两个方面是判断资金面是否积极的关键。

第三个要素是股价中枢。股市中有高价股、中价股、低价股,也有大盘股、中小盘股,而股价中枢就是股票价格与股本流动性两要素综合后形成的股价重心,股市的牛熊市很多时候就体现在市场股价重心的提升与下降上。做一个简单的比喻,人的长相、体形、体重都不同,但有一个道理是相同的,那就是这个人要想蹦得高,就需要快速提高其重心,重心提高,身体必然向上,如果出现下半身向下运动,上半身向上运动;或者上半身向下运动,下半身向上运动,那么这个人肯定跳不起来。股市也是如此.要想出现牛市,必然是提升市场的重心甸上,有一个中高价的中小盘个股向上牵引来拓展股市空间,同时下面中低价的大盘股起身向上提拉股价中枢的过程。

这方面最典型的是,在2009年9月-2011年底两年多时间里,市场先是在2009年9月-2010年底经历了一波以中小板为首的中小盘个股的牛市行情,而同期以大盘股为首的权重股始终在进行熊市的调整。期间,中小板综指从4000点起步,频频刷新历史高点,最高涨到了7493点,有相当数量的中小板个股成为牛股,翻倍、甚至翻几倍的个股比比皆是,很多个股甚至创出了历史新高;而上证指数始终在2800-3000点一线反复振荡,尤其是金融、地产、钢铁.电力等类似权重股板块都是持续的下跌,成了市场中的熊股。随后在2011年一年中,又出现了权重股价值重估和底部的活跃,而中小盘个股则由于高位泡沫破裂向下大幅下挫。所以在这个期间,我们看到了中小板个股跌跌不休,反而是之前一直是熊股板块的权重股抗跌。

这两年闾,市场不断地传出A股要进入熊市或者牛市的言论,既有万点论的乐观,也有千点论的悲观,而笔者在这期间始终认为市场非牛非熊,只是一个振荡市,最大的依据就是股价中枢的上下制衡,权重股与中小盘个股,高价股与中低价个股无法形成同向的合力,所以我们看到了A股市场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只是一个窄幅的箱体振荡格局。一般来说,牛市始于权重股和中小盘个股都处于中低估值区间时,这样整个市场股价中枢是稳定的,能够形成向上的合力,先是以高价股为首的中小盘个股领涨,其余个股再缓慢上行,拓展市场的股价空间,经过中小盘个股上涨之后,市场会有一个风向转换,此时也就决定行情能否持续,如果权重股能够接班,那么必然会引领股指进入更高级别的上涨,整个市场也进入牛市冲剌阶段,一段时间后毎一个权重板块都涨起来,市场往往就由盛转衰,那么就会由“牛”转“熊”,整个市场股价中枢就会重新估值,而且一旦这样的趋势出现,需要长时间的重新梳理才会再有新的牛市。

总体来看,以上三大要素,即经济基本面、资金面和股价中枢就是股民判定市场是否进入到牛市中的关键,每当市场鼓噪各种牛市、熊市言论,而你无法判断的时候,股民就可利用上述三大要素对市场进行一个梳理并甄别。同时,在每年年底的时候,股民也应该做一个详细的分析,这对制定下一个年度的策略有非常好的帮助。如果策略制定合理,操作就会事半功倍,赢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关键字:主体思维选股债券趋势
来源:解套绝招编辑: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相关栏目推荐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