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线黏合后向下发散止损策略
一、了解平均线黏合向下发散的形态
均线黏合向下发散是指短期、中期、长期均线,以瀑布状向下发散;几根均线发散前曾黏合在一起,这是卖出信号,后市看跌。无论是激进型还是稳健型投资者,见此信号应及时止损离场。黏合时间越长,向下发散的力度就越大;向下发散时,如成交量同步放大,则后市更加不妙(如图3-4)。
图3-4平均线黏合向下发散
当几根均线黏合突然出现发散形走势时,投资者必须留个心眼。这是因为短、中或长期均线黏合时间越长,往往说明积聚做空能量越大,所以对大盘或个股处于横盘时导致的均线黏合都要引起高度警惕。向下发散,特别是放量下跌,往往预示着后市下跌空间较大。
二、平均线黏合向下发散的止损策略
股价运行的趋势有上升趋势、下跌趋势和横向趋势三种,其中上升趋势和下跌趋势由于方向明确,移动平均线呈现多头或空头排列较易判断,而横向趋势由于移动平均线多呈黏合状互相缠绕,则较难判断它以后的突破方向。应对横向趋势的最佳办法是在股价突破而趋势明确后再采取行动,从移动平均线的角度来说就是当其由黏合缠绕状发散上行或下行时再买人或卖出。
从技术上说,均线黏合后向下发散,具有较强助跌作用,为卖出信号。当一个股票几根均线黏合后突然出现发散走势,向上发散,预示该股后市的涨升潜力较大;向下发散,预示该股后市的下跌空间较大。
变化图形中的首次交叉向下发散形、死亡谷与基本图形中的首次黏合向下发散形作用类似,故它后面的向下发散形可看成再次黏合向下发散形。当一轮下跌行情初起时,短期、中期、长期均线在空方力量的打击下开始向下发散,但下跌时遭到多方的反击,这时原来已向下发散的几根均线又被重新黏合在一起,但多方的反击相当脆弱,在空方再一次打击下土崩瓦解,均线系统再一次向下发散。
在跌势中会出现再次黏合向下发散,出现几根均线在这次向下发散前曾有过一次向下发散(可以是黏合向下发散,也可以是交叉向下发散),但不久向下发散的均线又重新黏合在一起;短期、中期、长期均线再次以瀑布状向下发散,这是卖出信号,继续看跌。股价在大幅下跌后,均线出现再次黏合向下发散,只可适度做空,以防空头陷阱。再次黏合向下发散所指的“再次”,一般是第二次,少数是第三次、第四次,它们的特征和技术含义是一样的。均线首次黏合向下发散形有可能出现在大三线之上,当时股价大形态有可能属于大级别上升趋势,大三线对均线首次黏合向下发散有支撑作用,股价容易出现止跌走势。而均线再次黏合向下发散形多数出现在大三线空头排列压制下,属于股价大级别下跌趋势,如此时小三线出现再次黏合向下发散,就会形成所谓的六线顺下行情。均线再次黏合向下发散形与均线首次黏合向下发散形发出的看跌做空信号相比较,均线再次黏合向下发散形发出的做空信号更加可靠,均线再次黏合向下发散形出现的时间比均线首次黏合向下发散形出现的时间晚,同时位置比均线首次黏合向下发散形低。表示均线再次黏合向下发散形发出的做空信号是对均线首次黏合向下发散形做空信号的确认,更加大了趋势已经转换为大级别下降趋势的可能性,因此,均线再次黏合向下发散形发出的做空卖出信号,后市惯性下跌的概率更大。
从操作上说,均线系统再次黏合向下发散仍是一个做空信号,投资者见此图形应赶快出逃。当均线系统首次向下发散时,就应该及时出局。据资料统计,均线系统首次向下发散下跌的概率超过80%,第二次向下发散下跌的概率仍会达到70%以上。如果大盘或个股走到这一步,无论激进型投资者还是稳健型投资者,都应以止损离场为好,以免越套越深。
三、平均线黏合向下发散的操作注意事项
无论是在向上发散时买进,还是在向下发散时卖出,动作都要快,否则风险或损失就会越来越大。此外,在设置均线参数时,尽量要与市场大众的认可度保持一致。目前,5日、10日、30日均线是市场公认的标准值,主力机构操作时也会以大众化的参数为标准,投资者操作时应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