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众(特别是纽约市以外的交易商们)中间,普遍流行着这样一种意见:正确的看盘方式就是站在股票行情自动收录器跟前,随时监控每一张报价单。这可就大错特错了。
专家级的看盘人非常少见。人们要花上毕生的精力才能达到那种水平。就算大盘反映出了市场的走势,可还有那么多小的变化和快速的反复,常人仍然无法断定大的走势是否发生了变化或者这是否只是主流走势恢复之前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的短暂变化。
如果一个交易人到经纪人的办公室去看盘,总会看到股票行情自动收录器旁边站着少至两三个、多至十几个的交易人。他们时不时地交谈几句,发表对不同个股的看法或者是听到的相关消息。同时也一定会听见自动收报机传来的流言蜚语、街上流传的小道消息和在场者相互传递的关于买家和卖家的消息。在所有这些干扰下,恐怕一百万人里也找不出一个能够集中注意力说出股票走势的人。
就算他能选定一只能够获胜的个股,决定开始买进或卖出,但股票行情自动收录器周围那些人的话也会对他产生影响;结果,他就无法正确地选择交易的时机。由此可见,在经纪人的办公室里看盘就不可能在股市上大有斩获。
不管一个人意志力有多么强,自觉不自觉地都会受到所见所闻的影响;其行动就会受到相应的干扰。正因为如此,像里维摩(Livermore)那样的少数大交易商,都会有一间配备有股票行情自动收录器的个人办公室。这样,他们就能远离外界的影响看盘,形成看法并根据这些看法去行动,他们不想听到的那些消息丝毫影响不到他们。可是,也只有那些拥有大量钱财并且把所有时间都放在股市上的人,才能够负担得起办公室和股票行情自动收录器的费用,供他们独自不受任何干扰地去研究大盘。平常人可负担不起。
还有,必须知道如何在不看或者说不始终盯着大盘的情况下了解大盘。股市上重要的走势,比如长期的震荡,都要有儿个星期,有时甚至是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准备就绪,或者完成吸筹和派发。每逢大的行情出现一两天之后,总会有很多买进或者卖出的时间。因此,即使要决定去做哪些个股,也没有必要每天甚至每个小时都看着大盘。股市收盘之后看盘很容易,效果也更好。大盘只是股票价格的记录,如果能得到交易日中记录下的股票价格变化,就可以通过这些记录来作出判断了。
股市行情变化取决于供求关系。要操纵股价上扬或下跌,成交量就必须配合发生变化。股市上的成交量就好比是蒸汽机车的蒸汽、汽车的汽油。成交量是推动股价上扬和下跌的动力。
比如说,美国钢铁有500万普通股,较大量地买进或抛出就会让股价大幅度上升或下跌。通用汽车有5000万普通股,股价震荡幅度就很窄,因为买进或卖出10万股最多也只会把股价拉动1个点。而买进I0万股鲍尔温股票,就足以使这只股票上浮或下跌5到10个点,因为鲍尔温总共才发行了20万股,处于流通中的则很少有超过10万股的时候。
所以,要想弄懂成交量的具体含义,就必须知道总股本的发行总量和自己准备交易的个股的流通总量。墨西哥保险箱在几年间的浮动幅度都达50~100点;而美国钢铁浮动幅度从没有到过10个点。其中的原因在于墨西哥保险箱的流通股总量很小,而美国钢铁的流通股总量很大。
还有一点,就是看盘的人必须知道个股的财务状况是强还是弱。如果人们普遍认为一只股票的财务状况很强,要想用卖出来吓唬投资者和交易商并不容易。如果大家普遍认为一只股票基本上没有什么内在价值的话,想通过操纵市场把股价强制维持在顶部并非易事。很多被认为拥有大量隐性资产的股票(称为“神秘股”)经常会有大幅上扬或大幅下跌的行情,因为公众是在预期有利好出现或是担心利空出现的情况下,才买进或卖出的。
一般来说,一只支付额外股息或者说分红的股票总会招人议论;事情发生之前几个月甚至是几年,流言就满天飞了。接下来,自然就是利好出现时,因为已经被预料到了而打了折扣,股票非但不会像公众预期的那样上扬反而会下跌。
大盘就是衡量所有买进和卖出的尺度,而供求平衡是通过股价涨跌表现出来的。供过于求时,股价就会下跌到供求大致相等的价位。这种情况下,股价波动就很小;往往需要有几个星期甚至是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断定下一次股价会如何变化。供不应求时,股价就会上升。
那么,每天都站在股票行情自动收录器旁边的人们,怎么能够在大的行情开始出现之前就确定呢?根本就不可能。股票行情自动收录器在行情形成期间,每天都会愚弄人们一两回。在吸筹时买进大量股票需要时间,股价达到顶部时大量派发股票也需要时间。一天、一个星期或是一个月都不足以形成大的行情。完成吸筹或是沽出,有时需要花上几个月甚至是一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你尽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股票的行情绘制成一张图。这样,当大的行情出现时,你的判断就会比每天站在股票行情自动收录器旁边准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