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要稳定的物价,还是要较快的发展,这是摆在我们的决策层面前已经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也是关平今后一段时期宏观调控方向的一个问题,更是决定中国在目前这个国内外形势前所未有的复杂情况下能不能抓住机遇,变被动为主动,实现更大跨越的一个问题。事实已经证明,物价靠稳是稳不住的。第一,本轮通胀是全球性的通胀,一种输入性的成本推动型通胀,靠中国自身的努力是无法避免的;第二,如果为稳定物价一味采取价格管制、行政补贴,无异于走计划经济的老路,是违背价格规律的;第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中国的物价补贴实际上是在拿中国穷人的钱补贴全世界富人,是补不起的;第四,单纯追求CPI的数字,只能以牺牲企业的利润为代价,以降低企业的竞争能力为代价。GDP要增长,工人工资要增长而CP却不能长,这本身就是一种悖论,是经不起推敲的。温和通胀其实是一种理想状态。
早在今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的集体学习中强调指出,要正确把握世界经济走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充分认识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尽可能长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结合当时国内发生冰雪灾害的现实,《华夏时报》在2月4日的报道中明确指出,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透露强烈的政策信号,继续紧缩的理由已基本消失。
当然,谁也想不到2008年的中国会有如此多的灾难,雪灾之后是藏独闹事,藏独之后是火车出轨,火车出轨之后是汶川地震,地震之后又是南方水灾,中央政府的精力差不多都投向了救灾,经济政策的调整一直成为大家的期盼。而恰恰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经济从标志着过热过快的红灯直断区滑落到平稳的绿灯区,并且持续了长达5个月。熟悉中国经济的人都知道,继续下去可能就意味着趋势会发生变化,换句话讲中国经济已经有了下滑的危险。
宏观调控的本质是什么?本质就是一种逆向调控当经济开始出现过热苗头时要紧缩,当经济出现下滑苗头时就要宽松。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惯性,而计划总是跟不上变化,反映在传导机制上,货币政策要对经济发挥作用至少会有3个月的滞后期逆向、超前、微调是美联储经历上百年的经济周期折腾而摸索出来的调控方式,1987年股灾之后才付诸实践,结果熨平经济周期的效果是明显的,美国经济白此没有产生过大的经济周期。就是这一轮次贷危机,对美国本土的冲击也是有限的,美国资本市场的下跌幅度甚至比任何一个市场都小到现在也就是摸了一下熊市的边,达到了“美国经济感冒,全世界吃药”的境界。
毫无疑问,中国经济现在面对的是史无前例的局面: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流动性过剩和流动性不足共存;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成本加大;中小企业破产,影响就业目标;热钱管制挡不住外汇储备激增;灾后重建和货币从紧相冲突;对冲流动性造成资本市场巨幅波动应对复杂的局面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复杂问题简单化,抓主要矛盾,“抓革命,促生产”这一点在中央“613”会议上已经形成共识,“实践再一次告诉我们,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发展才能为我们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而温家宝总理在最近的讲话中更是把保持经济在较长时间内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的起落放在第一位,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宏观调控的突出位置,强调把物价涨幅控制在经济社会发展可承受的范围内。因此,水皮相信,在国务院高层领导最近紧锣密鼓的经济考察之后,切合实际的宏观政策调整不仅是必需的,也完全是可能的。
中国股市已经经历了一次不该发生的灾难,完成了一次“硬着陆”,难道中国的楼市也要经历一次暴跌,完成一次“硬着陆”吗?如果说股市的大起大落更多地表现为纸面财富的盈亏,不至于让人倾家荡产,那么,房地产市场只要下跌30%就可以让所有的按揭者陷入“负资产”。这样的局面,我们有思想准备吗?
发展中的问题只有在发展中解决,有未来就有希望,有希望才有信心,有信心才能乐观。个人投资是如此,社会发展也是如此,国家进步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