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中国证券市场建立20年,如果按照人的成长来算,A股市场已经从一个嗷啜待哺的婴儿成长为风华正茂的青年了。尤其是进入到了2005年之后,A股市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交量每年都在成倍增长,到2009年时,沪深两市总成交额达到了创纪录的55万亿元,与此同时A股市场总市值已经位居全球前三。不过这些华丽数据背后也有苦涩的一面,那就是股市给予投资者的回报率。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市场中有多少股民是获利了呢?有多股民是通过持有优质 的股票实现了资产升值的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20年来,A股市场的发行速度比较惊人,2010年年末个股总数已超过了1800只,且还在以每年200-300只的速度加速扩容着,期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财富神话。中国股市富人榜榜单显示,截至2010年5月初,开板仅半年的创业板就创造了313名亿万富翁,持股总市值1686亿元,平均持股市值为5.39亿元,平均每家 就有4名身家过亿的股东。然而投资者却很难从中分到一杯羹,并且还要为这样的造富行动埋单。由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今的IPO是“富了公司,穷了散户”。
A股市场重融资轻投资的根源
究其根源,早在新股发行时就已经埋下了问题的隐患,随后股价上的变化只是水到渠成而已。从表面上来看,2009年第四季度新股改革的推进,让散户中签更容易了,但发行价、发行市盈率却越来越高。在此之前,哪怕是在牛市最疯狂的2007年,股指在达到6124点时发行市盈率也不到30倍,即不足新股改革后的一半。换句话说,当股指从6124点跌到了3000点以下后,新股价格却屡创历史新高,60倍、70倍、100倍……这样,股民需要付出的成本更高,但收益率却下降了,首日破发现象更是让普通股民叫苦不迭。与此同时,我们看到承销机构、 利益群体、风险投资公司都赚得盆满钵满。对此笔者在第一章对投行、券商和交易所的赢利模式的介绍中有过详细分析,在此不再赘述。总之,我们看到 利益群体总是可以以极其便宜的成本从股市中获得最为丰厚的利益,而这样的行为就注定将股民推向了赢利的对面——亏损的境地。
现在有一些机构和媒体总是批评中国的股民,说A股市场投机性太强,不注重对 进行研究。对此笔者认为,这句话过于片面了。股民何尝不想通过常规的投资手段从市场中获得利润,但这样做往往会使自己处于无法获利的尴尬境地,甚至出现被深套的局面,逼得股民只能去寻求交易性的利润。追根溯源,为什么中国股市的投机性这么强?从根本上来说,A股市场的投机性太强是因为其当初成立资本市场的立足点和随后市场的宣传存在偏差。当时成立资本市场是为了融资,这个出发点没有错误,股市的功能之一就是融资,无论是给国有企业重组、改制提供资金还是给优良的企业提供再发展的资金,都是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但我们也不要忘记了股市的另外一个功能是投资,是给予持股者或者说给予资金者以回报的。但到了A股市场这里,很多 的高管,甚至市场的管理层和地方官员就错误地将股市的融资功能解读为由股票融资得來的钱是可以永远不还的,是没有成本的,股市是无限的提款机,想拿多少拿多少,想什么时候拿就什么时候拿。他们忽略了股票融资拿到的钱是投资款,投资款是需要有回报的,否则股市为何要凭空拿钱给你呢?所以说,当初股市管理层对融资过于重视而对投资回报重视不够,才造成如今市场投机性过高的情况,这也是A股市场20年来的顽疾。
2009年8月底管理层曾公布了一组数据,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改革开放后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开始到现在,我国 的数量从1991年年底的14家发展到了2009年7月底的1628家,18年间增长了115倍;截至2009年7月底,沪深股市总市值为23.57万亿元,流通市值为11.67万亿元,约占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95.4%,全球排名第三。同时,境内资本市场累计为企业融资超过5.4万亿元,境内资本市场累计为企业股票融资2.55万亿元,企业债券融资2.9万亿元。在这组数据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A股市场从无到有的过程。1990年年底上证所成立了,当时只有8只个股,最大的市值也才5000万元,更多的则是在500万元以下的。可以想象一下,目前沪深两市动辄2000多亿元的成交额,高峰时候要接近5000亿元,这在当年几乎无法想象。但这组数据并没有提及市场给股民带来了多少收益,或者说股市向外贡献了多少,只是一味地提到了融资和规模扩张,即向投资者索取了多少。
显然管理层还是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了A股市场的融资、筹资功能上,而忽略了对投资回报方面的强调。如果当时资本市场是重视投资回报的,那么就有一部分人不会那么疯狂投机,也就不会造成最后市场中不投机就很难获利的尴尬情况,逼得大部分人只能够通过交易来赚钱。甚至可以说,之所以会出现庄股时代,也与市场这种过于重视融资、忽略投资的顽疾有关。即便是如今市场早已告别了庄股时代,进入了多空博弈时代,但其实还是存在一些操纵股价、通过内幕交易违规操作的现象,这或多或少也与此顽疾有关。当资金很难通过常规的投资模式来实现长期赢利时,就会被迫进行投机操作,而当投机也很难的时候,就会诱发一些资金为了利益铤而走险。
按道理说,大型优质蓝筹类个股的上市是增加了市场的稳定因素,但目前来看,由于较高的发行定位以及整个市场的炒作氛围,此类个股不仅没有给市场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反而给市场增加了更多下跌的力量。真正获利的除了保荐机构就是一级市场申购的资金,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则成为整个融资过程中最大的埋单者。中石油是世界上最赚钱的企业之一,这样的大盘股上市本应该能让投资者享受到企业增长所带来的利润,而其后来的走势和表现想必投资者都看到了。公司质地如此优良,投资者却很难体验到,这里面显然有值得投资者和管理层深思的问题。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不仅是中石油,其他大型优质蓝筹股也是如此。它们在海外市场采取的都是低调上市的态度,并且给予高额、稳定的分红回报,很多公司仅分红量就超过了融资量,这也就是说海外投资者仅靠长期持有,通过分红就可获得稳定的收入。
那么由此可知,并不是这些公司不懂得回报市场,而是其在A股市场过于重视融资,只是一味地索取却不回报,导致市场环境出现了偏差。一个人进入五星级宾馆就会不由自主地懂得礼节,至少会很收敛,但一个人进入荒郊野外,再有风度也很容易做出一些“不拘小节”的行为。实际上A股市场就是如此,很多公司并不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但在A股市场大环境的熏陶下,逐渐被漂染成了现在这样的角色,只知一味地从市场中抽资,似乎抽得少了、慢了就是亏了。这其实才是A股市场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A股在走强之后很容易出现极端暴跌走势的主要原因。
每一位股民都应该进行的反思
总结A股市场20年来的变化,笔者认为市场的确是进步了,尤其是在制度上更是日趋完善,资金构成也更加丰富,市场规模、股票数量、行业类型等都可算是成熟市场的标准,但普通股民和市场的距离却越来越远。通过股票发行,股民的血汗钱已经创造了庞大的中国首富群体,而这些 在拿到了大笔资金之后,却很少提供稳定的分红以回报投资者,股市最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提款机。也许有些新股民会说,讲这些历史,知道这些内幕,真的会对我们的操作有帮助吗?笔者想说,市场不会因为你是新股民,或者说因为你不知道市场的内幕,就会对你有丝毫的照顾,反而会更加苛刻。因为股市同样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哪一路资金进入股市都是以赚钱为目的,它们之间并不会有任何的谦让。
上述分析就是告诉投资者,在这样一种市场中,由于融资、增发与分红、派利的不平衡,以及独特的新股定价制度,二级市场中的机会少了很多。想要通过简单的投资方式获利的“代价”是很高的,唯有通过买卖差价去获得利润,但这实际上增加了股民获利的难度。当年炒股你可以不用选择,也没得选,因为那时候炒股就是在炒市场,几百只个股,你只要耐心持有,资金轮炒一遍就能炒到你的个股上,运气好的话不仅可以解套,还能小赚一笔。但如今市场中存在1800多只股票,数百只基金、权证等其他产品,还有股指期货以及加速发行的新股,资金不可能再去将市场中所有个股炒一遍,而是利用资金的局部优势去炒某些个股,这就注定大部分个股是长期处于冬眠状态的。这在成熟市场也非常常见,在成交量逐年增加的同时,成交也更为集中化,一批个股因此被边缘化,常年交投低迷,振幅也小。
在如今的股市中,若没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以及科学的投资方法,想在市场中获利简直是难上加难。因此摆在股民面前的就是两条路:其一,知难而退。股市并不适合所有人,也不是生活的全部,适时地抽身离开,选择基金、债券市场进行投资也不错,尤其是如今基金类型极为丰富,可应对各种投资需求。当然,基金市场也并不是过去想象的那样,轻轻松松即可获利,它同样需要合理的投资和分析方法,但总体上会比股市要单纯许多。其二,知难而进。如果你选择了参与股市,那么就必须接受这样一个复杂的市场环境,遵守其中的法则,作好相关的准备,刻苦研究、总结和思考。笔者常说的一句话是,股市中的失败者总是相似的,因为盲目与缺乏思考,而成功者却是各有各的方法。看清市场,找到自己的投资之路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