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让谁一夜暴富?
沪深300股指期货自2010年4月16日登陆A股市场后,不仅给市场带来了双向交易制度,也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效应。而笔者要在这里说的,既不是初期空头大赚,也不是盘中T+0的套利机会,而是中金所从中获得的利益。
如图,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后,看似最受大资金欢迎,因为其有了双向交易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股指期货去组合其他投资品种进行更加复杂的操作,且由于高门槛的特性,小资金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的。但不要忘记了,这部分人群只是一个负和游戏,也就是说总体上并不产生钱,只是资金在群体间重新分配,有人赚有人赔,且由于要支付交易佣金,注定是赔的人群更大。稳赚的只有中金所和期货、经纪公司,但在这两大群体中又有明显的不同:期货、经纪公司是靠介绍资金开户、入市交易才能赚取其中的介绍费和部分佣金费用;而中金所则是手拿着沪深300股指期货这个“金饭碗”即可获得丰厚的利润,且其他群体越活跃,其获得的越多。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悬念,那就是中金所并不是这个利益链条的重点,其背后的股东中就有股民们每天交易都离不开的群体,下面很快就会提及。
2010年10月31日,股指期货上市不足7个月,中金所网站统计数据显示,自2010年4月股指期货上线以来,总计单边成交量为35637453手,成交额为309962.92亿元。单说数字有些枯燥,那么我们就对比一下:2009年沪市全年的成交额为35.26万亿元,该数值也是沪市成立20年以来的历史最高值。也就是说,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6个多月的成交额就是历史上沪市最大年成交额的85%。国家统计局2010年1月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35353亿元,换句话说,股指期货仅用了6个多月的时间,就几乎达到了我国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不可谓不火暴。
即使按照期货业较低的平均水平万分之一的交易手续费计算,交易费收益也超过了30亿元。这其中中金所自然占了大头。因为不管期货手续费价格战如何激烈,中金所万分之零点五的手续费为恒定,那么以此计算,中金所在6个月的时间里获利0.005%x309962.92亿元=15.59亿元,剩余的14亿元则由160余家期货公司和中间人分配。可见中金所是股指期货上市的最大受益者,甚至可以说随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壮大,靠每年获取高额收益的中金所,其利润规模有可能成就下一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或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
成立于2006年9月8日的中金所,由上海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期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证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证所)共同发起设立,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而期货业内的“老大”一直都是上期所。根据美国期货协会统计数据,2009年上期所在全球期货业排名第十。上期所上市了8个品种,其中铜和螺纹钢都是期货市场极为活跃的品种,合约价格也很高。根据上期所网站统计数据显示,其2009年所有品种的成交额约为73.76万亿元,年收人在70亿元左右。而如今中金所就一个品种一沪深300股指期货,但其创造的成交额和赢利,几乎已经可以和上期所相抗衡了。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在2011~2012年收官之际,很可能中国最大期货交易所的地位将由中金所来继承了。如果继续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中金所也可能会成为全球排名前三的期货交易所。
分析中金所的赢利收入可以发现,手续费是其主要的收人。目前中金所固定收取的手续费为万分之零点五,而与沪深300合约规模相当的香港恒生指数期货费率为万分之零点一,比沪深300合约规模大一倍的标准普尔500指数手续费也是万分之零点一。因此,中金所能够快速富裕起来和这个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当然交易费用较高一直是中国股市中的普遍现象,包括A股市场也是如此。中金所第二大的收人是期货公司缴纳的风险金的利息收入。
根据手续费收人的多少,会员单位须向中金所缴纳相应的风险金。由于交易比较活跃,这部分资金总量应该是百亿元以上,而其所产生的上亿元利息等收人均为中金所所有。因此随着市场规模和交易额的扩张,此部分收益也在扩大之中。其三,就是一些“小钱”了。比如对于会员单位,中金所每年会收取设施使用的“席位费”。席位费分主席位和次席位,一家会员单位可以拥有一个主席位和若干次席位。席位使用费按年收取。主席位年申报量不超过20万笔的,年使用费为人民币2万元;主席位年申报量超过20万笔的,年使用费为人民币3万元;次席位费为人民币八九千元。
因此可以说,股指期货上市后,直接获利最为明显的就是中金所,当然这也无可厚非,因为中金所是公司制,由股东出资组建,其以贏利为目的是再合理不过的。不过年均数十亿元的收人,意味着将要吞噬掉股指期货交易中成千上万的大户,因此当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之前,你首先应该明确中金所在其中的贏利模式以及券商从中分得的部分。说白了,这个市场如同一个黑洞,每年注定是要吃人大量资金的,如果轻易进去,你可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为此付岀代价,结果将是非常惨痛的。交易所总是将市场最华丽的一面呈现给我们,告诉我们谁谁在市场中赚了多少钱,却很少将上述的内容告诉我们,但笔者想告诉大家,作为一位想多赚钱的投资者,你首先要做的是将那些亏钱甚至亏大钱的风险规避开,然后才是去赚更多的钱。
A股交易所是大富翁
或许有些人会问:我们普通股民接触股指期货的机会很少,是不是就不需要了解上面的问题了?其实,如果你的目标是为了赚钱,那么你就注定需要了解和知晓市场中的各个品种,这样才能够赚更多的钱。股市交易所比期货交易所离股民更近,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股市交易所。全球最大的营利性证券交易——纽约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纽交所)坐落在美国纽约百老汇大街18号,华尔街拐角的南侧。这座不到10层楼高的大楼,从外面来看非常朴素。相比较而言,“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上交所和深交所未来的大楼要比纽交所气势恢弘得多。
1990年年底,上交所和深交所这两家带有试点性质的证券交易所分别在沪深两地挂牌成立,其最初的办公场地狭小简陋。而如今,无论是上交所还是深交所都在兴建新大楼。2010年6月26日,被命名为深交所运营中心的深交所新大楼正式封顶,其正式完工的日期预计为2011年8月。深交所运营中心建筑总高245.8米,总建筑面积26.7万平方米,是现代化的超高层办公楼其最初预算为25亿元,施工后资金还在不断追加中。深交所出手了,上交所也不甘人后。上交所、中金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证登)共同出资设立了上海竹园工程管理有限公司,以负责开发上海金融交易广场项目。据上交所内部人士透露,项目整体工程预算为40亿元,上交所、中金所和中证登的投资比例大约为6:3:1。如果加上地价(2008年2月,上交所、中金所和中证登分别以10.935亿元、8.8亿元和4.41亿元的价格拿下上述地块),那么上海金融交易广场的整体投资则将在55亿元左右。
非营利性质的交易所能够利用自筹资金去构建豪华的大楼,那么其一定是财大气粗吧?没错,上交所和深交所成立20年来积累了非常丰厚的家底,两家交易所都是中金所的股东。此时前面给大家埋下的小悬念就揭晓了,同时上面分析的中金所的赢利模式也有了用武之地,股指期货背后的大赢家就是中金所,而中金所背后的实际贏家名单中就有上交所和深交所。作为股民,你可以不去了解很多的市场规则,但这些规则却会一直围绕在你的身边。
沪深交易所的收人来源主要在于交易经手费、 缴纳费用(该项费用是期货交易所所没有的)和交易席位费,而中证登(上交所和深交所在中证登各占50%股份)则依靠过户费、派息登记费等。为了方便计算,此时我们只分析交易经手费。沪深交易所的交易经手费比例为双向0.015%,那么仅选取最近3年的交易量为例,沪市2007年年成交额为30.97万亿元,2008年为18.38万亿元,2009年为35.26万亿元,3年合计84.61万亿元。以此来计算沪市三年合计收人,仅交易经手费一项就能够达到126.915亿元。如果再考虑到分类持有中金所、中证登等收益的话,两大交易所合计收人将超过百亿元大关,而且这些还都是保守计算。这些收入实际上完全来自于投资者的交易。
国外的成熟市场,比如欧美市场和港交所,其交易所都是公司制,明确以营利为目的。或许正是这样赤裸裸的标注让投资者有些难以接受,但这样实际上反而更能够保护投资者,在入市前就让你明确股市的残酷性以及所要面对的困难。同时有很多交易所也直接上市,让股民去分享其所带来的利润。比如港交所就在香港上市,代码为00388HK。这样其收人就可以向股东分红,同时募集的资金也可以进行正规的,有市场和投资者监督、管理的投资,哪怕是去兴建豪华的大楼,也是名正言顺的事情。要知道以上交所、深交所如今的年收入,在沪深两市的 中也是名列前茅的,可以说是一块相当优质的资产。其实最为关键的,就是一旦上交所、深交所能够上市,其行为也会更为规范。因为如果交易所本身就是 ,就必须考虑到更多股东的利益。这样上交所、 、股民才能够成为同一个方向上的角色,更有利于市场发展。或许在将来我们的交易所也能够实现上市,给股民以更多的回报,但如今这只是一个愿望。
逆向推理往往更容易得到真相
交易成本怪圈的产生
在判断市场多空走向的时候,我们需要接触到外面的信息,这个信息可能是来自于交易所、券商、机构,也可能来自于 的公告,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这些内容?笔者前面介绍的各群体赢利模式此时就派上了用场,即我们要先明白对象群体的赢利模式是什么,然后再弄清楚信息或者市场言论和上述群体赢利模式之间的关系,从中剥离陷阱和干扰信息,发现市场的真相。换句话说,作为投资者首先不该轻易相信任何的分析和信息,而是要逆向推理。也就是说,将自己放在自己的对立面,站在发布财富效应群体的角度去思考整个问题,那么原本错综复杂的事情就简单起来了。
比如前面提到的投行、券商,当他们兜售某一种产品时,会说这种产品这样那样好,能够给客户带来多少多少的利润,而风险则几乎是没有的,或者是由他们承担的。如果你只是站在自己这边,似乎就很难看出其中的破绽,因为对方早就将你的心理琢磨清楚了。此时你要做的就是跳出自己的思维,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整个问题。你想一下,券商的赢利模式会是什么呢?从中能够获得什么?最怕的风险是什么?如何让购买者去承担风险而自己获利呢?往往这样思考下来,再联系前面的各资金群体的赢利模式,就很容易能够找到问题的关键,排除陷阱。
交易所、券商、基金、机构、媒体等群体抛出来的所谓市场赚钱效应、财富神话,实际上是源于其自身赢利模式的迫切需求,也是源于股市的交易成本怪圈。国家需通过国有企业的改革来释放财政上的负担,将整个经济搞活,进行体制上的优化,也需要给予中小企业顺畅的融资渠道,同时很多的资金群体也需要投资渠道来增值,这样股市就应运而生了。而股市的诞生就意味着交易、券商和经纪公司从中受益,而且不需要太多的投入即可获利,这在上面介绍这些群体赢利模式时有过详细分析。此外 、大小非、保荐和承销机构也是借助公司上市完成了获利。而这两大类群体都是依靠着交易量和市场资金来生存的,有了交易量和资金就有了其赢利的来源。所以他们需要将市场赚钱效应尽力扩大,这样才能吸引大量资金,并将市场交易量推上去,获得大量财富。而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市场中大部分群体需要付出,也就是亏损。怎么办?这就需要更多的资金进来填补缺口,于是市场开始大肆“吸金”。如此循环往复,市场壮大起来了,而一批批的股民也被推到了亏损的位置上,这就是交易成本怪圈。
残酷的现实摆在股民面前,因为这个怪_中唯一的埋单者就是股市投资者,其他群体都是获利者。有相当数量的股民实际上就是这样被“忽悠”进人股市的。起初他们是看到宣传说谁谁赚钱了,然后就人市了。初期他们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赚到了钱,这是因为很多新股民跑步人市之际,往往都是市场最为红火的时候,要么是牛市,要么是反弹期,因而赚钱很容易,买股就赚钱,但那只是一个时间段。随后就进入到了困难期,无论是凋整市还是熊市,赚钱越来越难,操作多了赚钱少了,于是他们就在被套中度过股市的生活。实际上,此时他们的角色就是市场的埋单者,在为其他群体的贏利作岀贡献。这其实也是市场钱规则所决定的,如同人需要新陈代谢一样,资金在股市中进行着重新分配,从而注定赢利者只能是少数,赔钱者则是多数。尤其是上面提到的交易所、券商等群体,他们无须太多行为就可以赚到钱,只要投资者进人股市操作,他们就已经赚钱了。而且投资者操作越多,他们从中获得的利益就越多。
无为而至,少操作赚大钱
少操作赚大钱,这是否是在开玩笑?或许之前你会这样认为,但在前面已经告诉了你如何利用市场各资金群体的赢利模式去逆向推理,那么你在尝试过后,或许一切就不一样了。你持有现金的结果是不赚不赔,你持有股票的结果则是既有赚的可能也有赔的可能,而每次操作实际上都是要先赔些钱的(缴纳手续费、佣金等,也就是交易成本的支岀),你操作的次数越多,付岀的交易成本就越多,想要赢利的欲望越强烈,背负的压力也就越大,从而被迫进行更多的操作,结果就亏得更多,进人到了一个怪圈中。也就是说,当你忍不住要频繁操作股票的时候,很可能就是你的思路与市场不符的时候,如同陷人到了一个迷宫中,找不到方向,所以四处乱撞,尝试越多,往往亏损越多。而当你状态很好、对市场分析很正确、策略应用很得当的时候,你要做的事情往往就很简单,甚至不需要进行任何操作,利润自然就积累起来了。
换句话说,想要赚更多的钱,就需要在你的思路和市场吻合时,尽量保持这样的赚钱时间,让其越长越好,不要对其进行任何“干扰”;而一旦发现你的操作出现了偏差,就要让赔钱的时间越短越好,此时你最应该做的就是停下来,反思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想着操作,从而陷人交易成本的怪圈中无法自拔。
因此摆在股民面前的就是两条路:要么不操作,最大限度地保持财富;要么进行有价值的操作,不作无谓的尝试。一旦陷人交易成本怪圈,你再想摆脱就要付岀“代价”。为何笔者在先前帮助大家解决赚钱问题时要用“主体思维选股法”?就是希望唤醒每位股民自身的潜能,用各自的优势去博弈市场和其他群体的弱势,这样才能够事半功倍。而这也为你赚大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为你所依靠的东西都是你自己的,你能够把握的因素多了,手中资金的安全系数自然就会很高。当你处于不败的境地之后,你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运用笔者下面将要介绍的很多赚大钱的方法。否则,如果你总是在亏损和被套的泥潭中挣扎,等到赚钱良机出现时,你早已经疲惫不堪,无法战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