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三个字似乎在当今的社会中已经成为传奇,成为一代神话。所有投资者都在效法他的投资策略,研究他的投资组合,但鲜有人能真正理解他每一个投资决策背后的分析。今天能有机会通过巴菲特给股东的信瞥见一代股神的投资哲学,也希望能简单的写下来与大家分享,日后会定时持续更新,边读边写,为没有时间通读所有近60年来所有信的人分享巴菲特的投资哲学精华。
本章节主要介绍巴菲特在1956年至1969年运营巴菲特合伙基金时用到的投资策略。
一、巴菲特的“非传统”投资目标
与大部分人“牛市中大家赚钱我也赚,而且赚的差不多;当大部分人亏钱时我也亏,而且亏的也相当”的传统投资理念相反,巴菲特的投资目标看起来有些奇怪。概而言之,巴菲特的投资目标是:在熊市中取得优秀的业绩,在牛市中取得平均的业绩。
不幸的是,大部分的资产管理者都是“靠天吃饭”,坐在池塘里的鸭子。当池塘里的水涨高时,鸭子也随着上升,水回归原处时,鸭子也跟着回归原处。鸭子控制不了池塘里的水是涨是跌。这样的资产管理者在巴菲特而言并不具备投资的能力。而巴菲特的投资目标则是做一只会拍打翅膀的鸭子,不管潮退潮跌,都努力地向前游。在别人亏钱的熊市中比别人亏的少,在别人赚钱的时候努力保持持平,能否做到这一点在巴菲特眼中才是衡量一个投资人投资能力的最好标准。
二、第一类投资: ” Generals (低估类投资)”
这一类投资指的是被低估的证券,通常在定量指标上来说,看不出来短期内证券价值会上涨,这些证券无人问津,普遍不被看好。但是它们的优势在于便宜,成本低,其股票价格远远低于它们的”内在价值“。
巴菲特通常会挑5-6只这样的证券并建立较大的仓位(大概占合伙人基金的5%-10%),买入时计算好安全边际。也就是说,只要买入的价格好,卖出的价格相对并不那么重要,只要方向对了,什么时候卖都能获得巨额的回报,并不用持有到”最后一段甘蔗“。
三、第二类投资: “Workouts(套利类投资)”
套利类投资顾名思义,只有该类证券的目的是在短时间内套利。这种机会一般出现在公司公布近期的资产重组,合并,出售,分拆等公司活动。巴菲特在消息公布之后买入证券,在短期内持有并换手,取得较高的收益。巴菲特反对借款,但是在套利类投资中他使用了部分借款,上限是净资产的25%。如果刨除杠杆所带来的好处,套利类投资的年回报率能够达到10%-20% 之间。但是此类投资也存在相当大的风险,比如说过程中有时会历时较长,期间会出现不同政策,所以对投资人做决策的能力要求较高。
四、第三类投资: “Controls” (控制类投资)”
控制类投资是指巴菲特要么大量持有该证券,要么通过持有大量甚至所有该公司的证券而成为公司的股东与决策者。大量持有一家公司的证券相当于持有一家企业,而非一只股票,所以从企业的角度对其估值更妥当。巴菲特自己定义自己为“85%格雷厄姆,15%费雪“,他强调选企业要选有品牌有护城河的好公司,但是往往这种公司的股票在最好的情况下也仅仅是“不贵”而已,要做到被低估很多并不容易。
巴菲特认为,如果买入一个证券的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那么他会考虑购入更多的股份,这样低估类投资就会变成控制类投资。经过一点时间的长期持有,巴菲特会在股票价格远高于买入价时,将股票卖给新东家,从中获利。
五、什么是好投资?
对于巴菲特而言,好的投资无非是“在低廉的价格买入,这样即使只是以合理的价格出售,也能获得不错的利润”。在市场中,往往具备以上条件的好公司并不多,投资人是否能够抓住这些机会,是否能够按照最优的比例进行持仓分配变成了优秀投资人的衡量砝码。
在日新月异的金融市场中,各种各样的模型,投资哲学,公式与法则层出不穷,有些也许能够在短期内实现盈利,有些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能够像巴菲特这样抓住投资本质的,不浮躁的资本家实在不多。希望能够借鉴他的投资经验,写成精炼的读后感的形式,与大家分享巴菲特投资成功背后真实的智慧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