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量的增长很重要
虽然经济周期波动会影响资产收益率和盈利增长,但只要销售量持续增长,行业的竞争没有显著加剧,那么价值最终会被体现出来。经济周期的某些因素(如通胀)会提高企业成本,降低毛利率,不过也有许多企业利用这个机会扩大市场份额。企业经营与投资有很大不同,投资者没有什么特别的技能可以应付流动性紧缩、高利率等问题,但企业则不然,毕竟人们都在消费,都在购物,即使利率高一点也没多少影响。而且高利率时期往往是科技行业相对占优势的时期,金融资源也会向实力企业和龙头企业聚拢,反而帮助它们扩大了市场份额和销量。
警惕周期股业绩的多头陷阱
如果使用巴菲特先生提倡的轻资产高收益原则(他在致股东信中强调了许多遍这个原则),并通过过去几年的财务数据去筛选股票的话,你会发现,在中国市场除了信息、传媒、医药、白酒、黄金、电子这些预想之中的行业会入围外,还会发现不少化工、工程机械、煤炭行业的企业,直到2013年之前,不少这类企业的财务数据都是相当好看的——高利润增长、高毛利率。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会绕开这些公司,但经验不足的投资者很容易被这些亮眼的数字迷惑,就连许多专业机构也不例外。在2012年M,货币增长率下降到不足5%的时候,许多资本密集型 进行了增发,不少专业机构和定增常客大户参与了像中联重科这类市场明星公司的增发。但在2012年下半年到2013年,当政府不再推出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后,这些周期性公司的利润便一落千丈,股价也随之大幅下跌。
所以如果你正在很努力地对 进行财务分析,那么一定要将周期因素考虑其中,过去的业绩不能代表什么,像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巨化股份、兖州煤业等这些以往的明星股都已经陨落。要识别这些周期股并不难:第一,公司的产品或由之组成的下游终端产品是否能够直接用于消费,如果不能就是周期股了。例如,造小客车和造工程车的公司,它们的股票的命运真是两重天,前者创新高、后者变滑雪场(一路向下)。第二,净利润是否大幅下滑。很多这类周期性公司的业绩会在经济紧缩时期出现40%以上的负增长,因此如果你发现一只股票的股价在创新高后下跌了60%以上,那么先不要想着捡便宜,要先分析一下它的净利润降幅为何如此巨大,是否是一家周期性公司。
只要能够在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过后避开周期性公司,你就会发现其实中国股市的实际情况是熊短牛长而不是反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