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市场不景气,规避风险比争取利润更重要
从投资一开始,就要设定好退出条件
投资者都是冒险者,但并不是所有喜欢冒险的人都适合做投资,我们想从市场中获取利益,就要学会审时度势而非肆意冒进。
水手们可能会享受跟风浪搏斗的过程,船长却会审视风险衡量得失,这就是只能赚小钱和能获得巨大财富的人之间的差别。在变幻莫测的投资市场中,没有人是常胜将军。能够“独孤求败”的投资者,要么已经离开了市场,要么永远没赚过大钱。
从现在国内的经济局势来看,通胀预期不断变动,CPI指数不断冲高,预示着通货膨胀的可能;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国内股市一直萎靡不振;国际黄金、原油等价格下跌;国际局势日益严峻复杂,外汇市场让投资者如“雾里看花”;国家不断出台房地产限购限贷令,房产泡沫几乎一碰即碎……显然,投资市场并不景气。
所以,我们投资者一定要打起精神,提高警觉性,把规避风险放在投资的第一位。在进人市场时,就要做好失败的准备,为自己设定好退出市场的条件。
说到经济不景气,就一定会说到1兜7年的关国股市大崩盘。有些人在这一次股灾中倾家荡产,再难翻身,有些人虽然也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但是并未伤及根基,留下了东山再起的可能。在金融界有“金钱豹”之称的索罗斯就属于比较幸运的后者。
1987年股灾之前,索罗斯预测日本证券市场即将走向崩溃,并且十分看好美国市场。为了规避风险,他把自己几十亿美元的投资从东京转移到了华尔街。不久之后,大崩盘果然到来,只是不是发生在日本,而是从华尔街开始。股灾当日,美国股市道琼斯指数下跌了22%。在其后的两个星期中,索罗斯损失了8.4亿关元。
索罗斯立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认为情况已经达到了自己预先设定的退出条件,于是当机立断采取了行动.开始抛售股票。据亲历了这件事情的巴洛恩回忆道:“股灾之后,许多交易商都捕捉到了陷入困境的大商团的信息,他们有计划地围绕吞噬着“猎物”,被拍卖的股票从230点下降到220点,到215点,再到205点和200点,越来越多的交易商参与到收购之中。”
索罗斯是在195点和210点之间进行抛售的,这种行为十分罕见,因为这不是交易过程中的主动抛售,而是索罗斯集团的抛售,这种行为使期货交易的现金折价率达20%,低于买卖合同中现金总额,5000份合同中的折价达2.5亿美元(期货经营公司的经理们承担了这部分钱)。索罗斯集团退出期货市场之后,期货市场马上恢复了正常,在244.50点结束。在这一天中,索罗斯损失了2亿美元。
作为投资业的佼佼者.索罗斯时这些情况是有所预计的。在他开始抛售股票时,就知道其他交易商会借机猛砸抛售的股票,以便获得更高的利润。可即便如此,索罗斯还是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亏本甩卖了被套股票。为此,《巴隆周刊》曾在1987年刊出一篇长文,专门讽刺索罗斯在底部出清的愚蠢行为。
可事实证明,懂得金融市场投资之道的索罗斯才是赢家,在股灾发生的1987年,索罗斯的量子基金财富上升了14.1%,资本增长了18个亿。索罗斯本人在《金融世界》发表的《华尔街所获报酬最高人》的年度概览中排名第二,收入7450万美元。
投资市场就像是战场,可谓是步步惊心。当然,一般投资者不像金融大鳄,亏损的金额要以“亿”来计算,抛售股票就会带来投资市场的血雨腥风。但是成功投资者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成功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总会给自己留下一条后路。我们只有学会判断什么时候该进攻、什么时候该撤退,才能在战斗中取得胜利。只知道进攻的投资者,早晚有一天会吃大亏,亏到连重新人市的资本都丢掉;而一遇到危险就撤退的投资者,基木上就与发大财的机会说再见了。
社会经济是动荡发展的,当前处于不景气阶段。在这时,无论投资者选择什么投资产品,都要冒巨大的风险。当然,有风险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进行投资,而是需要我们在规避风险的基础上,在为自己的资产保值的前提下,再去思考资产增值的问题。
就像索罗斯在1987年所做的那样。虽然他在股灾中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没有让失败威胁到自己事业的根本—量子基金。我们在进行投资时也该如此,无论投资市场如何动荡,都不能拿全部身家去赌,不能让投资的挫折影响到正常的工作生活。
所以,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一定要学会有效地运用资本转换,进攻时就勇往直前,撤退时就果断离开,从而达到规避风险、提高收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