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2021秋季投资策略峰会在线举行,峰会主题为“宁组合VS茅指数 激辩下一个投资风口”。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认为大约再过十年,也就是到2030年前后,中国的经济规模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未来大力发展高科技、硬科技、新基建、新能源是时代的必然。
他还表示,中国未来发展要降低房地产、金融、教育、互联网等的利润和垄断,以及过去长期对民生和实体经济的挤压。从国家的战略导向以及时代发展的需要,要大力发展高科技、实体经济、高端制造、新基建、新能源以及资本市场等这些领域。
中国经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首先,任泽平提出了三个数据
第一个数据,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城镇化率只有17.92%。经过40多年的发展,到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4%。我们从一个农业社会变成了一个工业和现代城市文明的社会。
第二个数据,1978年初中国的人均GDP还不如印度,但是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今天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我们现在已经是印度的3倍。大家可以测算,按照大约5%-6%的增长速度,再过五年,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发达国家的门槛是12600,再过五年,中国就有可能成为发达国家。
第三个数据,40多年前中国的经济规模在世界上包括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经过40多年的发展,今天中国经济按照人民币计算,已经超过了100万亿人民币,相当于美元14万亿美元以上,相当于美国的70%,相当于全球的17%左右我们贡献了世界经济增长的1/3。
总结来说,任泽平认为大约再过十年,也就是到2030年前后,中国的经济规模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未来我们大力发展高科技、硬科技、新基建、新能源,是这个时代必然的选择。
如果你选择做正确的事,运气就在你这边
任泽平认为中国这几年做了一些重大的战略调整,比如说我们在2015年推出了具有时代转折性意义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是破旧,降成本、补短板是立新。
还有中国提出的三大攻坚战,还有我们的双循环、新格局。我们提出的推动注册制改革,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还有就是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有就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向世界承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实行更高水平的开放。
他提到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未来我们要降低房地产、金融、互联网、教育等的利润和垄断,以及过去长期对实体经济和民生的挤压和成本,未来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制造业、高科技、硬科技、新基建、新能源、资本市场这些领域。每个人、每个企业最终都是时代的产物,看清大势、看清趋势,对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而言都至关重要。
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和由此带来的机遇
任泽平说到,中国过去40年成为世界的工厂,成为世界制造的中心,我们抓住了全球化的红利,成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大规模的超前的基础设施,降低了我们的物流成本,提升了我们的物流效率,为中国的企业抓住全球化的红利提供了基础设施的支撑。如果说过去20年中国经济的新基建是铁路、公路、桥梁的话,支撑未来20年中国经济繁荣发展的新基建一定是5G、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科技新基建,以及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新基建。
未来的新基建一定要有新的内涵:第一,要有新的领域。我们要在投资方面调整领域,在补齐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5G、特高压、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教育、医疗等新基建。第二,新的地区。我们要最大化我们的经济社会效益,要让新基建在都市圈、城市群里面得到更多的聚集。第三,新的方式。新基建需要有新的制度配套,需要多层次资本市场并购、IPO等方面金融工具的支持。
任泽平提到,中国在硬性研发已经非常发达了,但是我们看到中国在基础设施、新基建尤其是比如半导体、芯片、基础材料、系统软件等等方面跟发达国家还有差距。这些差距都是我们未来要发展的重点。我们可以把中国的基建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这些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清洁能源、互联网覆盖、研发强度、百万人员的研发费用支出、高等教育、单位GDP能耗、PM2.5等方面,跟发达国家还有巨大的差距。这种巨大的差距就意味着我们还有巨大的发展的潜力。我们还要看清我们的时代发展趋势,就是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未来从放开生育到鼓励生育。
概括来讲,任泽平认为我们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百年未有之大机遇。外部我们面临与大国博弈以及与大国竞争,内部我们面临着中国经济要高质量发展,中国做出了重大的战略调整。我们看到的供给侧改革,我们看到的双循环、双碳等等新格局的战略性调整。核心给我们开启了新的大势,就是未来要降低房地产、金融、教育、互联网等的利润和垄断,以及过去长期对民生和实体经济的挤压。未来从国家的战略导向以及时代发展的需要,要大力发展高科技、实体经济、高端制造、新基建、新能源以及资本市场等这些领域。
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最终都是时代的产物,认清这一大势至关重要。所以,抓住时代给予我们的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