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个是下跌中继与底部的相同点,另一个是下跌中继与底部的不同点。先来讲相同点:
下跌中继与底部
(1)下跌中继平台与阶段性底部都是在股市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快速调整后,自然地于某一位置暂时性止跌企稳,出现平衡走势。
(2)成交量会不断减少。一般情况下,阶段性底部的量能至少减少到前期峰量的三分之一以下,下跌中继平台也同样会大幅度减少。
(3)当大盘即将进入阶段性底部时,指数在盘中表现多为窄幅整理状况,表现在K线形态上,就是K线实体较小,并且经常出现单个或连续性的小阴小阳线。
(4)盘中热点逐渐沉寂下来,只有少数板块或零星个股,表演自弹自唱的行情,但对市场人气起不到聚拢和带动作用。
(5)技术指标大多处于超卖区域,其中随机指标的J值至少低于20,通常是跌为负值;心理线指标的20天移动平均线小于0. 4; 13日W&R指标线低于-80。
(6)投资者的炒作热情趋于冷淡,投资心态较为冷静,一般不愿意采用追涨杀跌的激进操作手法,而多采用一些较为保守的投资策略。
虽然这些相同特征,增加了投资者区别下跌中继平台与阶段性底部的难度,但还是有些科学的方法能够准确辨别两者的差异。对于下跌中继平台与阶段性底部的识别,重点是通过平台走势之前和平台走势之后这两个阶段进行的。
通过对平台走势前的下跌过程中的特征进行识别。如果在平台之前的下跌过程中有明显的刻意打压迹象,这时形成的平台大多属于阶段性底部。其中,刻意打压的迹象主要有:
(1)移动成本分布研判。主要是通过对移动筹码的平均成本分布和三角形分布进行分析,如果发现大多数个股的获利盘长时间处于较低水平,甚至短时间内获利盘接近0,而股市仍然遭到空方的肆意打压,则可以说明这属于主力资金的刻意打压行为。
(2)均线系统与乖离率的研判。股市偏离均线系统过远,乖离率的负值过大时,往往会向0值回归,如果这时有资金仍不顾一切地继续打压,则可以视为刻意打压行为。
(3)成交量的研判。当股市下跌到一定阶段时,投资者由于亏损幅度过大,会逐渐减少交易,成交量会逐渐地趋于缩小,直至放出地量水平。这时候如果有巨量砸盘,或者有前期主流品种纷纷跳水,但股市却并没有受较大影响,则说明这是主流资金在打压恐吓。
(4)做空动能的研判。如果大盘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下跌,做空动能已经消耗将尽,但股指仍然不能摆脱下跌的命运。这时投资者就需要运用反向思维:大盘是否有实质性做空因素?做空的动力来自何方?空方的动机何在?如果大盘没有实质性做空因素,则不排除主流资金正在有所图谋地刻意打压。
(5)恐慌盘的研判。在下跌过程中如果有大量恐慌盘慌不择路地出逃,而大盘却能迅速止跌企稳,说明有资金正在乘机逢低建仓,后市将出现阶段性底部。主力资金刻意打压的目的就在于在低位收集廉价筹码,如果没有恐慌盘的退出,就会给主流资金发动行情带来困难。因此,调整的时间就会延长,而下跌中继平台出现的几率也将大为增加。
如果股市的下跌没有刻意打压的迹象,而是因为市场本身存在调整压深发展潜力和便于大规模主流资金进出的热点个股,则往往能成功构筑阶段性底部。相反,领头羊是没有号召力、凝聚力,不能激发市场人气,不便于大资金进出的小盘股、超跌股或补涨股,则往往会形成下跌中继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