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概股摘牌传闻引发市场的关注,虽然消息尚未得到证实,且已有否认的新闻,但传闻一出,却对中概股企业构成了较大的冲击影响。截至上一个交易日收盘,多家知名中概股企业的股票价格,均出现了大幅下跌的走势。其中,阿里巴巴大幅下跌5.15%、京东下跌5.95%、新东方下跌6.55%。紧随其后,跌幅较大的,仍包括网易、迅雷等知名中概股 。
一则未经证实的市场传闻,却引发了市场的激烈反应,可见市场对消息传闻的敏感性也是非常高的。不过,站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环境分析,阻止中国公司在美股上市,恐怕并不现实。与此同时,若这一措施得到落实,将会对当地的资本流动、市场化运作等模式构成深刻的影响,不仅仅会对企业投资带来消极负面冲击,而且还会加剧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预期。或许,站在互利共赢的角度出发,对这一消息的落实还是会倾向于谨慎,实施的可能性较低。
不过,换一种角度思考,虽然这一消息仅仅是一则传闻,但却为远赴海外市场上市的中概股企业敲响了警钟。
虽然美股市场的包容性较强,且准入门槛较低,但当企业正式上市之后,却不得不面临诸多的考验。例如,海外资本的恶意狙击、政策层面上的打击、海外市场偏低的估值定价等。与之相比,虽然国内资本市场的准入门槛较高,但相对于海外市场,国内资本市场的估值溢价空间更高,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一夜暴富的企业家并不少见。
实际上,从近年来远赴海外市场上市的中概股表现来看,虽然历经了不少程序完成了上市的任务,但远赴海外上市之后,其不仅遭遇到估值定价偏低的问题,而且还会遭到股票价格阴跌不止的表现。更有甚者,在上市之后,股票市值甚至低于1亿美元,股票市值持续缩水的压力并不低。
从中概股企业的发展角度出发,通过私有化回归国内资本市场的意愿还是比较浓厚的。但是,作为中概股企业,可能更多会考虑到国内政策监管环境的松紧变化。换言之,在国内政策监管环境偏向于宽松之际,中概股企业回归的阻力会骤然降低,且回归的流程与时间也会倾向于缩短,待企业成功回归A股市场之后,更容易获得更高的市场估值溢价。但是,当国内政策监管环境偏向收紧时,中概股企业回归的阻力也会骤然增加,甚至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成本以及资金成本等因素,才能够实现回归上市的目标,甚至有的中概股企业回归上市无功而返。
不过,从最近几年国内政策监管环境的变化表现分析,正处于不断完善与宽松的状态,而科创板的设立,更是为中概股企业乃至其余符合条件的企业回归上市创造出有利的条件。至于未来创业板实施注册制改革,同样也在不断降低A股市场的准入门槛,并逐渐增强A股市场的制度包容性,让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回归至A股市场之中。
制度规则逐渐偏向灵活、市场交易制度的包容性愈发增强,这也是近年来国内资本市场的真实写照。或许,对于中概股摘牌的传闻,恰恰为中概股企业敲响了警钟,如今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包容性不断增强,恰恰也为中概股企业的加速回归创造出积极的条件。对于国内资本市场而言,也应该要抓紧时机,把优质的中概股企业引导回来,这也是国内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