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股票市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股评家几乎和股票市场一同出现一哪 里有股市,哪里就有股评家。股评文章、即兴评论每日每时都充斥在报纸、杂志、电台等一切可利用的通信传媒中。有很多股民对这些专门从事股票行情技术分析或基本面分析的投资专家或金融顾问崇拜得五体投地,于是就成了他们无悔的忠实信徒。
“先生,最近股票做得怎么样?要不要我们给你推荐两只股票?我们可是‘金牌分析师’!”
听到这些所谓“ 金牌分析师”的荐股,有些缺乏经验的股民也许立刻就上钩了。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根据所谓的金牌分析师的推荐所买的股票不仅没赚,反而越套越深,还冤枉地交了一笔不菲的咨询费。
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股市的走向总是与大多数股市专家的观点背道而驰。但是,专家的股票分析文章依然很受欢迎,这其实是因为这些文章迎合了大多数股民的心理,比如揭秘、点位、均线等,遇到熊市便把庄家或机构骂一通,偶尔也把证监会等政府部门骂一骂。 每当行情向好,指数强劲上升时,股民就会在报纸上看到:“价升量增、成功突破前期成交密集区,后市上升空间巨大、大牛市行情即将来临....”.所谓的专家会极力推荐黑马,在股评中鼓动股民追涨。而一旦股市下跌时,又反过来称:“有效破位、熊市不言....”所谓的专家的各种崩盘论、千点论又重新浮出水面,并极力宣扬止损的好处,各式各样的股评中又再度鼓动股民止损。对于这样的文章,看了让人觉得很舒服,似乎说出了多数股民的心里话:可是,对股民正确理解这个市场的本质,丝毫不会有任何帮助。
股市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恶作剧的股民,靠抛硬币在十字坐标上画线,正面就升一格,反面就降一格,抛了几十次后画出一条曲线。他找到一位著名的股票技术分析专家,并告诉专家说这是一只股票的走势图,想请专家分析一下。
该专家非常兴奋,断定此股极具上升潜力!于是,专家再三询问股票名称。该股民只得如实相告,专家盛怒之下,拂袖而去。
事实上,股市投资是一种大众心理游戏,许多关于股市如何变化、处于何种状态的评论、争论都是不正确的,真正起作用的是买卖双方的平衡与否。股民必须明白,分析师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机构投资者。因此,更多的时候,股评家是在通过他们的评论宣传某个公司的股票,使这种股票价格上涨或下跌。他们不会考虑到个人投资者的实际需求,而且也常常会做出错误的预测。因此,将股评家的报告奉为个人投资指南是很不理智的行为。
但是,为什么不少股民还是愿意相信所谓的专家呢?事实上,仔细想想就会明白,在成熟的有效股市上,有价值的信息基本上都是透明的,股票家知道的一些东西, 普通股民也会知道,技术分析或预测基本上没有市场。所以,专家在做分析时最明白一个道理:本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而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不规范市场上,信息基本是不透明的,也是不对称的,已公开的信息真假难断,一般的股民不能得到更多的有效信息,只能靠小道消息或“专家” 的支招,或者是依赖某一位曾教对了自已做股票的股评家,以此种方式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即使任何一家证券报刊、 杂志都会标明“本看法仅代表一家之言,谨供参考”的字样,却照样无法改变一般股民的过分依赖的心理。
著名律师强西.戴普有一次曾经对采访他的记者说,在理财方面,他最大的错误是没有用1万美元购买后来变成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一家新创公司六分之一的股权,他虽然对这家新创公司有强烈的兴趣,但是他很谨慎,决定咨询专家的意见后再采取行动,这样才能万无一失。于是,他去咨询了西联电报公司的总裁,这个人无疑是当时所能找到的最有资格的专家。这位总裁真诚地告诉他,电话行不通,而且无论如何,西联电报拥有专利权,更有理由表明电话是由西联电报发明的。结果后来,西联电报居然变成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一家子公司,这让戴普先生懊悔万分。这件事情表明,想在投资方面成功的人,如果掌握的资讯不完全或错误,就连最明智的投资者都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让自已追悔莫及。此外,聪明的股民还应该记住,最后必须自已决定买卖的标的和时机。
股民相信专家的预测,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受锚定心理的影响。锚定是指人们倾向于把对将来的估计和已采用过的估计联系起来,同时易受他人建议的影响。人们的思维和感受是一种以相对为基础的心理活动,所以锚定会使投资者对新信息反应不足。当你进入市场,觉得自己是在独立思考,其实,你多半是为某个任意的、不相干的数字或现象所影响。这个数字或现象就是所谓的“锚”。比如,你早上出门,在路边偶然看到“68”这个数字,出于某种原因它留在了你的脑海里。到了公司,你的同事问你愿意为20只你完全不熟悉的股票在100元之下和10元之上最高出什么价格,你出的价格多半会同68这个数字有关。
锚定现象在股市中非常明显,而且你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有人在有意识地利用这种现象。股市下跌,有经济学家出来说,股市要跌到1800点才会停住。这个数字是从哪里推算出来的,却没有人去追究。但是,分析家和交易者就有了一个争议的中心和交易的参照。股市动荡,就有专家出来用资金供需关系和流动性来解释。在一个几十万亿市值的市场上,有谁能算得准资金的供需关系?没有人去细查这个问题。但是,股民自然而然地就会在心理上受到这种论断的约束。
有位颇有头脑的投资家告诫股民说:你的投资才能并不是来源于华尔街的股票家,而是因为你本身就具有这种才能。如果你运用自己的才能,投资你所熟悉的公司或行业,你就能超过专家。事实上,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其建议和意见准确,而往往是因为事后的专业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这些并不能够代表其对市场的预测能力。
但是,在股市中,股民还是能发现有极少数专家意见的准确性是非常高的,这是因为这部分极少数的专家能够得到很多的内幕消息,比如在政策的制定方面或机构的意图方面等。可是,股民在市场中并不是经常能够得到这类意见,如果一个专家泄露了机构内幕,那么股民首先要分析他的意图:是为别人赚钱吗?那么,他为什么不自己去赚钱?而且他的这种行为是很容易受到监管机构的惩罚的。所以,对于这类专家的意见,也不能轻易盲从。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这些预测市场比较准确的专家其实对市场是有着一定的操作权的,比如说改组公司,装人优质资产甚至是对局部市场的垄断或控制等。但是,这部分专家从不轻易故出预测,即使在事前做出了预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开热点,给予广大股民一个猜测的空间。
高明的专家可能会在技术方面提供一些改进之道,但仅止于此,不可能再深入了。对于普通的股民来说,对于专家的意见,要经过大脑的思维判断,去粗取精,正确的意见要采纳,错误的信息要抛弃,做出基于自已认真分析后的判断。作为专家,毕竟有着一定的信息优势和分析优势,股民可以将同一行业中众多专家的观点综合,分析各种专家给出的论据是否充分,不断地分析并得出自己的判断。当然,这个前提是股民要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不是处于完全无知的状态。股评能够给你提供-定的参考,但并不是对结果的参考,而是对于股票分析方法的参考。在这个建议的指导下,针对市场上充斥的评论、各类研究报告和分析,要做到心中有数,衡量其对自己的意义有多大和如何利用这些观点,而不是盲目地相信专家的意见。
故此,改善自己的投资环境,提高自己从报纸、杂志、传真、电台等方面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鉴别能力,并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它们,则是股民需要加倍重视的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成熟的股民,对股评家千万不要迷信和盲从,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认真细致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