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有一个完全不懂股市的人,想要找出股价变化的原因,他大概会先去证券交易所转几圈,听听各路“神仙”的谈话。也许,最后在他心中印象最深的问题会是“他们”是谁?”
不管走到哪儿都能听到关于“他们”的谈论。在遍布各地的证券交易所里,就是那些只做寥寥数+股的年轻人也都在振振有词地争论,“他们”下一步要做什么。股价分析师,甚至新手都会说:“他们” 在买进钢铁,抛售出版。出市员和证券交易所会员则在窃窃私语:“他们”要往上拉,也可能打压市场走势可能真的如此。纵然是那些最沉稳的投资者也会说:尽管当前形势不妙,“他们”也会暂时拉升以便出货。
这种“他们”市场理论在交易者中非常盛行,在新手中更是如此。也许我们可以探讨一下为什么会这样,但是我们首先要清楚,这是事实。无论“他们”是神话,还是客观存在,反正人人都站在这个角度来研究市场。
要是你去华尔街问各种类别的交易员,“他们”是谁,问多少个人就会得到多少种不同的答案。回答可能是“摩根家族”、“标准石油及其关系户”一当然, 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种关系户的概念非常宽泛,有的回答甚至是“大银行利益集团"、“现场交易员”、“联手炒股、互相配合行动”、“狡猾、暴富的投机客一不知道在哪儿,也不知道是谁”、“ 活跃交易者的统称,操纵股价忽上忽下,然后进行买卖”。
让我们用一些事实来讨论“他们”表现出的特征。“他们”在现实中有三种表现:
第一,“他们”通常被认为是证券场内的交易员,直接与报价和控制某只股票价格的股票联盟有关,又或者与个别操盘手有关。这是因为,场内交易员对股价的即时运动有着重要影响。比如,当“他们”发现出版类股票的抛盘较少,股价下跌不会诱发恐慌,而上涨时只有少量抛盘,就会得出结论:没有特殊情况的话,出版类股票不会下跌多少。自然而然地,“他们”就会在低点买进出版类股票,而一旦在低点出现几百股,“他们”马上就会收入囊中。
“他们”“干预”市场的结果就是,出版类股票卖盘变得很少见,交易员都变成了多头。“他们”开始想办法抬高股价,事实上,“他们”全在不约而同地期待股价更高。因为抓住了有利的时机,“他们”让股票价格上涨了2~3个点,此后就再也不愿意买进了。如果“他们”的这些活动有人跟风,股价上涨10个点也是有可能的。但实际上,这种上涨与出版类公司的前景没有任何关系,虽然在股价波动开始前,出版类公司的前景有可能给股价带来灾难。从另-方面来看,一旦 上涨前遇到大的卖盘,就有可能发生变化,那么,场内交易员要么小赚,要么小赔。
联手炒股也并不像外界盛传的那么普遍。联手同盟要面临很多难以克服的困难,还有很多复杂的问题,诸如同盟的形成、统一行动与操作等。在这方面,霍金煤钢公司(Hocking Coal &Iron)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就算存在这样一个联盟,从本质上讲,它跟场内交易员的操作性质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在统一的协议下规模大了一些。场内交易员之间的统一行动来自于共同的利益驱使,“他们”范围小,联合松散,白愿形成。
个人操纵则是由个人形成的同盟。
第二,很多人认为“他们”是由大资本家组成的强大联盟,可以在所有的投机市场上呼风唤雨。虽然很难得到论证,但是可以肯定地说,这样的长期联盟根本不存在。不过,有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某一利益集团在某一时间控制了市场,其他利益集团只能暂时观望,或简单参与,又或等待轮到自已表演的机会。
标准石油集团(StandardOilCrowd)、盖茨集团(GatesCrowd)、摩根证券(Morgan Intests)以及哈里曼公司(Harriman)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公司,“他们”都操纵过市场。但是,“他们”之间要达成真正的同盟是不可能的,就算有也只能是在暂时的、有限的事情上。
方面,这些金融大鳄之间不可能有多少信任,“他们”会相互猜忌,因为这种利益同盟联合了各种各样的参与者,实际上是一盘散沙。但是,“他们”在一件事情上是保持一致的,那就是资金控制。军队对叛徒可以进行军法处决,但这种“利益集团”不是军队,而是合作伙伴;“ 他们"不需要驱动,只需要带头。在军队里,如果叛徒被发现,他几乎没法逃过处决,但是金融层面的叛徒却很难被发现。只要“ 他们”的资金不是特别巨大,就很容易掩盖行踪。
另一方面,“他们”并非一直活跃在市场上。一般而言,大的操纵行为只有在未来确定时才能实施。而未来是充满变数的,金融和政治环境变幻不定,金融大鳄们也许更愿意在市场上各自为政;只有当成立联盟的坚实基础形成时,“他们”才会联手。
第三,“他们"可能就是那些投资者和投机客的简称。“他们”包括各色人等,分散在世界各地,每个人都跟随股价的波动而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确实存在,而且是股票价格的最后推动者。换句话说,“他们”是证券市场价格的最后消费者,人人都打算把股票直接或间接地卖给“他们”。
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是不能强制马喝水,你、我或者其他的百万富翁可以把价格抬高,但是并不能强迫别人从你这里把股票买走,除非他们有购买力和购买意愿。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第三个“他们”的概念才初具雏形。
一旦出现大的行情,“他们”理论就会有助于收集或者派发筹码。在牛市的后期,人们的谈论大多都是下面这样:“是呀,价格高企,而且我也不觉得以后会涨多高,但是股票在强人手中,“他们”一定会拉升的。”有一些投资者,一听到这种言论就会立即清仓。同样,经历了长时间的下跌后,我们会听说某人遇到了“麻烦”,“他们”在打压价格,直到把某个持仓大户挤出。其实,这些很可能是迷惑投机者的把戏。如果价格已经高企,基本面又没有支持上涨的动力,价格怎么会上涨呢?但一些人还是被诱感去买了,因为“他们”在买:即使公众不去大量地买,世会因为担心“他们”的所作所为而不敢去做空。
所谓技术分析派人士,也不过是在判断“他们”将会怎么做的基础上多头或空头。股民会时刻记着上述的“他们”一场内交易员、联盟操纵和个人操纵。
这种概念给了股民极大的帮助,虽然看起来残忍,但他们依然能够坚定不移。因为这让他们的思维脱离了当前的新闻言论,保护他们不受市场瞬间波动的影响。当一个人心中想到四面八方地出的股票像洪水-样汹涌 而来却无人问津——因为坏消息正在源源不断地传来, 他就很少会有勇气跳进洪水中去买进。相反,如果他认为“他们”在给市场最后一击一实际是为了巨大空头平仓,那么他就有勇气去买进。
无论他的观点是对是错,至少他避免了高进低卖,而且有勇气卖出强势股,买进弱势股。
“他们” 在这些普通的股民中之所以是个模糊的概念,是因为股民只关心“他们”是如何在市场上展示“自己”的。对于“他们”是谁,股民只是感到一份超然的好奇;但是,对于“他们”在市场上的表演,则非常关心。股民关心“他们”的市场表现要选胜于知道“他们”是谁。
确切地说,对形势进行细致分析要比相信一个模糊概念好,场内交易员或投资者如果能把“他们”从心中抹去就会做得更好。如果没有定语,那么“他们”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他们”被反复使用之后,股民就忘记了有这个必要。第二个“他们”(大资本家组成的强大联盟)可能正与个人投资的“他们”起冲突,个人投资的“他们”可能正在为场内交易员的“他们”设置陷阱。
对市场进行技术分析后并不能马上得出“他们”将要做什么的结论。要想判断清楚每一个对市场感兴趣的人持什么样的态度很难,但是买和卖分别来自哪里、买卖的动机各是什么,以及空头和多头的性质是什么,则是不难弄清楚的。总之,经过研究和分析之后,大家心中是会有个“他们”的定语的:如果是技术派人员,则更应该有个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