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述类别的竞争优势中,显然其护城河效应的强弱程度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把更难以被模仿、更难被剥夺、更容易持久。具有更高自主权这几个因素作为衡量护城河宽与窄的关键要素。总体来看,不同类别护城河的宽与窄,可以自上而下排列如下:
图1不同类别护城河的宽与窄
领先关键一步是最容易模仿的,单纯的成本优势也属于较窄的“护城河”,除非有其他因素让竞争对手无法或者不愿去模仿,比如市场已经基本成熟,集中度太高等,否则厉害的竞争对手依然可以模仿甚至做得更好来翻盘。非市场化资源和行政准入壁垒自然好,它们都基本不是竞争对手有主观愿望和决心就可以模仿的,但也需考虑这种“独特性”给企业留了多大的发展空间。特许权和特许资源的获得不能以丧失重要的经营自主权(比如定价能力、自主扩张或者经营的能力)为代价,也不能仅仅是稀有却难以获得足够的规模扩张,否则这种独占可能并不能带来足够的回报。
显然,最强的竞争优势是多种因素复合的壁垒。比如电科院既具有进入检测行业的牌照壁垒,“一站式”服务平台的特性使其又具有很好的客户粘性,“独立第三方”的独特市场定位使其在市场竞争中相对竞争对手易获得更高的信任度,位于电器设备制造业重镇的华东区使得其对周边客户形成了区域经济性,民营体制的灵活性让其获取高素质人力资源具有优势,同时独特的股东结构带来的可扩张性又是一种非市场化的资源。这就使得其业务发展具有了更强的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竞争优势的高下之分是泛泛而言,主要根据是竞争对手通过主观愿望来复制的难度,但具体到商业价值上则复杂得多。通过自由市场竞争建立起高度客户粘性的公司往往要比一个背靠着行政垄断或者资源垄断赚钱的公司有价值得多。巴菲特提到的“特许经营权”以我的理解主要来自于客户粘性(可口可乐、IBM、华盛顿邮报),行政准入壁垒(中石油)和非市场化资源(伯林顿北方铁路)。
总之,护城河是企业商业价值的一个要素,但其并不等同于商业价值,而商业价值又只是投资价值中的一个要素。那种将护城河强度直接等同于投资价值的看法,将会不断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