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股票就像购物
坦伯顿将投资股票比喻成购物。小到去超市买日用品,大到买楼买车,人们都会四处比较价格,用心发掘最好的商品,因为这样随时可以省下很多金钱。坦伯顿说,投资者应运用相同的理念,到全世界去买“物美价廉”股票。
“投资价值被低估的股票,其挑战是如何判断它真是具有潜力的超值股,还是它的价值就只是如此而已。”坦伯顿说,“有些股票 6元也嫌太贵,有些60元也觉得便宜。投资者是去追寻价廉物美的股票,而非只是低价股。物美才是真正的重点,然后,在物超所值的情况下买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坦伯顿在所有股价低于1美元的公司上都投资了100美元,相继购买了104家,共花费了10400美元。这些在当时看来是“垃圾”的股票4年后给坦伯顿带来了4万美元的收入。
约翰.坦伯顿说:“如果你和其他人一样买进相同的股票,那么你也会和其他人一样拥有相同的投资绩效。除非你的做法和大部分人有所不同,否则就不可能产生优异的绩效。”这里的“不同做法”就是在市场中寻找“物美价廉”的股票。
坦伯顿喜欢寻找便宜货中的便宜货,因为许多股票看似便宜货,其实并不属于这一类。他每次找到一只股票,便会去仔细研究它,只有在他真正相信真的具有投资价值时才去买它。
坦伯顿精于计算,他除了将股票的市盈率与过去5年的平均市盈率作比较外,也与各国股市的市盈率比较,而更重要的是,将现价与他对公司未来5年的预期盈利作比较。当然,市盈率低的股票不见得定物超所值,所以,除市盈率外,他还会注意公司商品服务的品质,公司的劳资关系是否和谐,成本控制是否合理,以及能否善用盈余让公司继续增长等。但是,他也坦言,即使这样,还是经常犯错。
市场规律表明,最便宜的股票往往是完全为人们所忽略的股票。坦伯顿认为,如果你能评估人们所忽略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又能使事情好转,那么到某个时候,几乎每件东西都可能变成便宜货。为了看到这种因素,必须戴起和别人不一样的眼镜,因为别人不喜欢他们所看到的东西。比起其他任何技能,投资者更需要有这种慧眼识货的能力,他称此为“具有弹性"。
坦伯顿购买的“具有弹性”的代表股票之一是福特汽车公司。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美国汽车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当时不但油价居高不落,而且在美国人逐渐喜欢购买日本小型汽车之时,美国汽车公司却仍然在生产大型汽车,当地汽车业工会又要求加薪,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由于当时美国已逐渐重视环保,美国国会通过了车辆排放废气的条例,汽车公司因而要实施一系列措施, 以符合有关条例,导致经营成本增加。在种种不利因素之下,美国汽车生产商福特亏了不少钱,股票也一路下跌,但这却吸引了坦伯顿的注意,决定买入福特汽车的股票。
坦伯顿购入了福特后,公司继续亏损,不少投资者相继出售该股,令股价持续下跌。当时,坦伯顿虽已持有很大比重的福特股票,但他的信心未因此动摇,因为他坚信福特的股票是非常具有“弹性”的,他绝不认为福特的股票不会反弹。结果他的判断没有错,在往后的日子里,坦伯顿以其购入价的9倍价钱出售了福特,大赚了笔。
在做出最后买入决定前,坦伯顿会将选择范围缩小,并比较各只股票的利好利空因素。他持股时间大约是5年,并且认为卖出股票的最佳时机,是当你发现有另一只股票的投资价值比现时持有的一只高出50%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