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三月,便迎来一年一度的“两会”时刻。
历届两会中,军事、外交都是重要关注点,当前全球局势错综复杂,在后危机时代更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军费开支保持稳定增长是大势所趋。2019年,又是我国建国70周年,2019不平凡,2019航天军工注定不平凡!
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发布的招标次数看,2018年1季度后招标次数呈现出逐季增加趋势,预示着军工景气度持续上行以及民企军工参与度的逐步提升。
项目需求中,近年来预研项目占比较大,预示着我军装备研发投入加大,后续有望驱动装备加速升级换代,并带来较大采购需求;从项目类型看,网络通信、计算机与软件,电子器件等占比相对较大。
2018年前三季度,军工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606亿元,同比增长12.82%,显着好于2017同期的-10.26%,实现营业利润131.7元,同比增长40.55%,归母净利润115.4亿元,同比增长30.25%,板块业绩拐点进一步确认。
预计2019年行业收入增速有望达到15%-18%,“十三五”末期预算执行力度加大,订单增长驱动基本面持续向好可期。预计2019年行业业绩增速将与收入增速基本一致。由于2018Q1基数较低,所以2019Q1收入和业绩增速有望超预期。
截至2019年2月12日,军工板块整体估值(TTM)约39.95x,略高于2008年10月末(21.62x)和2012年初(37.48x)的水平,但已经明显进入估值底部区域。
中长期来看,目前估值水平与板块估值中枢相比,具备43%的回归空间。部分优质白马股和民参军个股2019年动态PE低于25x,估值优势明显。此外,企业类军工资产注入再临运作窗口,资产证券化预期有望提升。
近日有传言指军品定价机制改革文件已正式下发到各军工集团。具体内容目前不得而知,静待政策出炉。
我国以前一直是“成本加成的定价模式”,这种制度有一定弊端:限制了军工企业的盈利能力上限、另一方面也使军工企业成本意识缺失,经营效率较低。
本次军品定价机制改革,可以认为是军方授权主机厂进行供应链管理所得的收益,由军方和主机厂共同分享。
随着军品定价机制改革逐步落地,军工企业的成本意识预计将不断加强,整体运营效率有望提升,产业链运行及采购机制或将重塑。处于产业链下游的装备龙头,因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对中上游有较强的议价能力,长期来看有提升的空间。当然,这一过程本身需要一定时间。
军品定价改革的直接效果是军工企业潜在盈利能力的释放,参考国外军工企业5%-10%净利率水平。
整体来说,2019年军工行业受益于基本面继续向好及政策层面潜在改革落地,投资机会更为确定。航空、电子信息化装备值得关注;军民融合深度推进背景下,具有体量优势的民营企业更有机会。
(文章来源:巨丰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