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个叫H国,发行一种货币叫H元,执行固定汇率,采取与美元联系汇率,1H元兑换10美元。H国为外向型经济,国际贸易发达。由于该国商品在国际上较受欢迎,且市场环境较好,故在20XX年度出现贸易盈余。
一、由于H国经济发展趋势强势,提升人们对H币的信心,贸易额增加H币市场需求量就大。这种情况下H元就会顺应市场需求升值,与美元比率变成1:9并开始向1:8.5冲刺,如果H国是个浮动汇率国家,政府不对汇率进行干预,过一段时间,H国人民和其它H币的持有者发现他们手头的H元越来越值钱了,商家发现他们的商品价格越来越低,这样H国便会出现通缩预期,人民开始储蓄不肯消费,商家进一步降价却已然出现货物积存,实体企业发现用人成本和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低,金融行业发现越来越少人投资,没有资金可供自己运作,于是H国便会出现经济萎缩、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缓慢...一系列问题...
二、万幸,H国政府及时出手干预,采取了调控政策,既然市场上H元需求量太大造成本币升值,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执行宽松货币政策,说白了就是H国央行开始增发H元。物以多为贱,既然市面上流通的H元多了,那H元汇率重新恢复到一个合理的状态。而H国央行也可以通过购入海外资产、在外汇市场收购美元等外汇等手段,H国央行购入海外资产和外汇的同时以外汇储备和海外资产为支撑等价发行本币,国内货币供给增加,由于市面美元流通的相对减少和本币的相对增加,H元实际供应量按乘数增加,汇率走低。
三、而假如此时H国经济依然萎靡不振,于是H国央行持续增发货币、降低利率,H国老百姓发现物价有可能会越来越高,手头货币越来越不值钱,存款利息越来越低,于是纷纷转移资产,将手头货币变为投资资本或进行其他资产投资(比如地皮和房产),而企业则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贷到款,H国市场开始兴旺,但过度增发,继而市场泡沫出现(钱都投入市场、资本,推高资产价值),本币贬值,外部失衡。
如果要维持固定汇率,假如外部盈余,则本币需求大,导致被迫升值,抑制升值就必须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
同理,相反一国采取宽松政策,本币贬值,外部就不均衡了。
紧缩性货币政策,利率上扬,意味着本币的国内使用费之上扬,同时意味着其他商品价格对于货币自身价格的相对下降(货币贵了,因此需用较多商品交换货币),钱比物品值钱,所以金融项目投资增加。
总的来说其实就是在探究货币利率与汇率对于货币的影响。
不需要维持巨额的外汇储备为什么可以减缓外部的冲击?
这是因为汇率浮动制度是自由变动的,而是根据世界金融市场的变动规律而及时指定自己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本国货币不受一些突发事件类似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本国货币的坚挺使本国经济免受损失,以下是这方面的有关资料,希望对你有用固定汇率制度是货币当局把本国货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加以基本固定,波动幅度限制在一定的、很小的范围之内。
这种制度下的汇率是在货币当局调控之下,在法定幅度内进行波动,因而具有相对稳定性。浮动汇率制度一般指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是相对于固定汇率制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不规定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汇率的上下波动幅度,也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而听任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的变化自由浮动。
在这一制度下,外汇完全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一种特殊商品,汇率成为买卖这种商品的价格。不同的汇率制度在面对国际资本流动对本国经济产生影响的时候表现不同。一般而言,选择浮动汇率,主要由市场力量来控制资本的跨国流动;而选择固定汇率,则需要政府来控制资本的跨国流动。
“三元悖论”理论认为,货币政策独立、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只能同时达到两个。事实上各国也只能选择其中对自己有利的两个目标。目前,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孰优孰劣尚无定论。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好处是什么?
(1)浮动汇率制度可以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2)浮动的汇率可以帮助减缓外部的冲击;
(3)干预减少,汇率将由市场决定,更具有透明性;
(4)不需要维持巨额的外汇储备。
浮动汇率的顾虑:
(1)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往往会出现大幅过度波动,可能不利于贸易和投资;
(2)由于汇率自由浮动,人们就可能进行投机活动;
(3)浮动汇率制度对一国宏观经济管理能力、金融市场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实中,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满足这些要求。
固定汇率制度的好处是什么?
(1)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将降低;
(2)汇率可以看作一个名义锚(nominalanchor),促进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预期的稳定。
固定汇率的缺陷:
(1)容易导致本币币值高估,削弱本地出口商品竞争力,引起难以维系的长期经常项目收支失衡;
(2)同时,僵化的汇率安排可能被认为是暗含的汇率担保,从而鼓励短期资本流入和没有套期保值的对外借债,损害本地金融体系的健康。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必须要么牺牲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要么限制资本的自由流动,否则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
如1992~1993年的欧洲汇率机制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卢布危机。这些发生危机的国家都是采用了固定汇率制度,同时又不同程度地放宽了对资本项目的管制。
要在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就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managedfloating)。实行这种汇率制度可以依靠三种工具,一是货币政策工具;二是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对冲性干预;三是一定程度的资本管制。
这种制度既可以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又能使汇率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应对内、外部的冲击,同时还可有选择地部分放开资本账户,使资本流动处于可控的状态。目前我国实行的就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为什么在固定汇率制下 资本市场越开放财政政策越有效?
在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的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高度有效。财政扩张为例,财政扩张会提高利率,从而使央行增加货币存量,以保持汇率的固定不变,加强了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
详细来说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会使IS右移,导致产出增加,利率上升,暂时达到IS’和LM的交点。由于资本完全流动,利率上升将会产生资本的流入,从而导致本币升值压力。央行为保持汇率不变,将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对此作出反应,这又会导致LM右移直到国内利率同国际利率水平一致,从而增加了产出。这种情况下,由于有了内生的货币供给,利率被有效地固定了,从而没有挤出效应,将产生完全乘数效应。
资本完全流动的开放小国,在固定汇率下进行宏观调控,是财政政策有效还是货币政策有效?
我们以扩张的政策来举例说明:
1、资本完全流动,浮动汇率下
(1)扩张的财政政策:
①影响资本账户的途径:利率上升-外部资金流入-本币升值
②影响经常账户的途径:国民收入增长-进口增加-外汇需求增大-本币贬值
因资本账户的影响比较经常账户要大,因此整体上本币升值。
(2)扩张的货币政策:
利率下降-外部资金流出-本币贬值
整体上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有效。
2、资本完全流动,固定汇率
(1)扩张的财政政策:
①影响资本账户的途径:利率上升-外部资金流入-本币升值-基于固定汇率的目标,需要投放本币来降低汇率,相当于又实行了扩张的货币政策
②影响经常账户的途径:国民收入增长-进口增加-外汇需求增大-本币贬值-基于固定汇率的目标,需要回收本币,相当于又实行了紧缩的货币政策,整体上抵消了扩张的财政政策
因资本账户的影响比较经常账户要大,因此整体相当于扩张的货币政策+扩张的货币政策,双倍效应。
(2)扩张的货币政策:
利率下降-外部资金流出-本币贬值-基于固定汇率的需要,需要回收本币,相当于又实行了紧缩的货币政策,整体上抵消了扩张的货币政策,什么都没做。
整体上看,扩张的财政政策起到双倍扩张的效应;扩张的货币政策不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