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86年以前的香港证券市场
香港证券交易的历史,可追溯到1866年,但直至1891年香港经纪协会设立,香港才成立了第一个正式的股票市场。实际上直到1969年后,股票市场才成为香港商业集资的重要来源,从此香港股市进入了一个转折阶段。一方面,1965年的银行业危机,使得政府开始对银行业进行调查和立法以及加强监管,使企业家感到银行借钱难且成本高,因此纷纷转向证券巾场集资;另一方面,香港在时间和地理上的优势、政府不干涉自由市场、香港居民大多懂英语、香港的电子通讯业居亚洲之首等诸多因素,证券市场得以迅速的发展,使其逐渐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1969年至1972年间,香港设立了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加上原来的香港证券交易所,形成了四间交易所鼎足而立的局面,香港证券市场发展的步伐亦因此大大加快。在1972年至1973年短短的2年间,香港有119家公司上市,1973年底 数量达到296家。四家交易所的激烈竞争导致上市门槛降低,一些质次公司得以上市,这正是香港股市日后大跌的隐患。当股市狂热,投资者个个奋勇追逐时,股市的泡沫也日益膨胀。当1973年OPEC石油组织的油价上涨,并引发全球性的经济衰退时,香港经济未能幸免,通货膨胀严重和利率水平居高不下。当时的港英政府颁布的有关征收股票交易利得税、紧缩信贷等措施更加剧了股市的下跌。恒生指数从1973年3月的1,775点下跌至年底的434点,而到1974年底只有171点了。
在1973年股灾发生后,香港政府认识到了市场监管的重要性。1974年2月,颁布《证券条例》和《保护投资者条例》;1974年8月,强制性建立证券交易所赔偿基金;1974年7月,成立“香港证券交易所联合委员会”;1975年8月,证监会通过《收购及兼并守则》;1976年颁布《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1977年12月,成立内幕交易审裁处;1980年7月7日四间交易所合并成立香港联合交易所。1986年3月27日收市后,四间交易所全部停业,全部业务转移至联交所,同年4月2日联交所正式开业。
二、1986年-2000年的香港市场
1986年,香港市场开始了其崭新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阶段。中国对香港前途的保障,增强了投资者对香港经济的信心,公司盈利和房地产价格回升,香港市场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交易品种多元化,市场参与者日益国际化,交易手段不断完善,证券市场进入了长期繁荣的牛市。
(一)交易品种多元化
1986年2月初,《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正式生效,在联交所的大力开拓下及伴随着内地经济改革和全球股市的强劲升势,香港股市节节上扬。香港商品交易所自1985年更名为期交所后,也扩大了业务范围。联交所和期交所都推出了多元化的交易品种,以满足各类投资者的需求。
在联交所买卖的证券种类日渐增加,H股、债券、基金、股票期权等新品种逐渐引入市场。1993年7月,联交所率先允许H股上市,允许中国内地注册成立的公司直接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同年,香港债券市场也有较大发展,上市债券明显增多,年内即有47种债券上市,而1992年只有5种债券上市;1995年9月,联交所引进股票期权买卖,成立本身的股票期权市场;1998年8月,外汇基金债券首次上市,非机构投资者有机会投资政府发行的债券票据;1999年10月,按揭证券有限公司发行的票据上市;1999年11月,盈富基金单位首次上市(盈富基金是一种集体投资基金,其投资表现与恒生指数表现挂钩)。仅在联交所主板上市的股份公司总数就由1989年底的298家飈升至2000年底的736家,总市值为47,950亿港元。
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联交所于1999年11月推出了创业板市场,截至2000年底在创业板的公司已达54家,总市值达673亿元。
衍生产品交易发展迅速。1986年以后,期交所开始买卖金融衍生产品恒生指数期货;自此以后,产品类别逐步增多,除各种股票指数期货外,还推出了利率期货、指数期权、股票期货、外汇期货等。1990年推出三个月港元利率期货;1993年推出恒生指数期权;1995年3月推出首批股票期货;1995年11月推出外汇期货;2000年推出港元利率期货叠期和小型恒生指数期货合约;2001年5月推出MSCI中国外资自由投资指数。
(二)市场参与者日趋国际化
1986年9月22日,联交所被接纳为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员,此举使香港股市朝着国际化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海外投资开始增加,外国金融机构不断进入香港开设分支机构。
1987年10月19日(周一),世界性的大股灾来临,港股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股灾过后,联交所运作停止,对证券行业进行了全面检讨,并进行了根本改革,包括设立一个更具代表性的理事会以及建立一支强大、专业的管理人员队伍,以保障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利益,并且令市场有效地运作及发展。自此,联交所从一家本地证券交易所晋身成为一家主要的国际证券交易所。海外投资者积极进入香港市场,特别是大量欧美投资基金大举进入。1999年10月一2000年9月,香港股票市场调查显示:海外投资者的交易量占整个市场交易量的30%,且交易几乎全部来自于机构投资者。
(三)交易交收手段日益完善
市场发展的同时,交易所的交易系统也日益完善。1986年新成立的联交所改革了以往公开叫价上牌的交易方式,代之以电脑辅助系统,交易手段实现了现代化;1993年11月开始以电脑辅助系统一自动对盘系统进行交易,香港证券市场从此踏入一个新纪元;1996年1月引进自动对盘系统的改良版,即第二代自动对盘系统(AMS/2),使市场效率和透明度大大提高;2000年10月,交易所推
出第三代自动对盘系统(AMS/3),市场效率和透明度达到更加理想的水准,并使香港资本市场国际化的步伐大大加快了。
1992年6月,香港结算启用中央结算系统,为在联交所上市的公司提供股份登记服务,并自1994年12月起强制性规定在联交所上市的全部新证券在首日交易时直接纳入中央结算系统;1996年1月,香港结算设立自身的中央证券存管处,以处理有关中央结算系统的提存、托管及代理人服务;1998年5月,香港结算推出投资者户口服务,让投资者直接享有香港结算的电脑账面结算交收系统带来的益.处。
期交所的交易手段也日益现代化和国际化。1995年11月期交所首次采用电子化荧幕交易系统——自动交易系统;自2000年6月5日起,指数期货合约及期权合约由公开喊价转为电子化交易,交易手段更先进,交易速度更快捷。
三、2000年以后的香港证券市场
香港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2000年以来的香港证券市场,正在成长为一个全球化的证券市场。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在1999年3月发表财政预算案演说时公布,香港证券及期货市场将进行全面改革,以提高香港迈向全球化金融市场的竞争力。改革包括对市场的结构进行根本的改革,把香港五间被认可及核准的市场营运者(即联交所、期交所、香港结算、期权结算公司以及期货结算公司)合并为一家单一控股公司,即香港交易所。香港交易所的架构如图1.1所示。三家机构的合并于2000年3月完成并在随后的6月27日以介绍方式在本身股票市场上市。作为一家 ,交易所由证监会监管,确保交易所与受其上市规则监管的其他 拥有平等的市场机会。为避免产生利益冲突,作为上市发起人的香港交易所由证监会直接监管。
香港交易所2000年内已经推出了网上服务,包括 的资料、公告、非及时市场数据以及为登记用户设立的投资组合追踪服务。今后会发展更多其他的新功能。交易所正在研究投资者通过投资者户口进行证券交易。同时,香港市场大大加强了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联系。2000年5月,联交所推出“在香港买卖美国NASDAQ股份的试验计划”(试验计划),NASDAQ与联交所签订了监管资讯互换协议,有7家NASDAQ 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交易;年内,香港交易所还与澳洲证券交易所签订了有关的互换市场监管咨讯的备忘录,并与9家主要的证券交易所(纽约证交所、东京证交所、澳洲证交所等)商谈建立“环球资本市场”计划,交易所在全球化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图1.1香港交易所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