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相信那些所谓“内幕消息",不要相信经纪人公司的推荐,甚至连你最信任的金融通讯杂志上最近所提出的“至少不会损失”的投资建议也别接受——请只相信你自己的研究。——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认为,专家们不能预测到任何东西。虽然利率和股市之间确实存在着微妙的相互联系,但林奇却不信谁能用金融规律来提前说明利率的变化方向。于是,林奇告诫投资者不要相信专家的意见。
本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大脑,可是一些人却唯专家马首是瞻。专家评论看好,他们就纷纷买入;专家意见看淡,他们就急急卖出。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诚然,被认为是专家的人,或是有高深的学问造诣,或是有灵通的市场消息,或是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或是身居金融机构要职。他们对市场的认识,无疑比较深刻;对走势的分析,确实比较中肯;对策略的应用,当然比较熟练。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专家亦受时空局限,难免也会“跌破眼镜”。专家的预测不会次次准确,专家的操作不会次次赚钱。假若专家“包赚”,他早已成为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哪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对你讲行情、写评论、当专家呢!
股票市场不是涨就是跌,做下去不是赚就是亏。如果单以买卖结果来衡量,可以说只有“赢家”和“输家”,而没有“专家”。专家与赢家之间并非一定画等号。相反,如果有人以专家自居,主观过强,背上包赚的包袱,就算他曾经是“过五关,斩六将”的赢家,亦难免有一日成为“败走麦城”的输家!曾经有一位号称专家的人在香港每天写股市评论,准过一时,被人捧得飘飘然。有一次,他认为自己看得绝对准确,于是就孤注一掷,投入自己的全部资金,结果走势相反,全军覆没。反过来,他手下文化程度不高的一位下属却我行我素,没有迷信身为专家的老板,却赚了大钱。这一则专家“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故事,实在发人深省!
股市的变数太多,以至于任何预测都显得苍白无力。作为专家也不例外。不能轻信专家之言,主要在于专家本身有一个逐渐调整思路的过程。专家也是随着市场走一步看一步的。股民常见的一个毛病在于急于了解专家相中的“黑马”是什么,却未曾深入分析其理由是否充分翔实。林奇曾这样评论:“听从专家意见的麻烦在于,你不知专家什么时候改变自己的看法,你没办法了解这一点——除非他又回到电视上介绍自己的观点。而你又碰巧正在收看这个节目。否则你只有抱着这种股票,因为你认为专家喜欢它;而专家已经不喜欢这股票了,而你仍然抱着。”
林奇曾讲过自己因为听取一个技术专家的建议而失去一个上涨十倍的股票的投资机会。按照林奇的观点,尽管金融市场中的各个子市场是存在敞妙的联系的,但是他并不相信按照金融规律去推测利率变化方向的论断。这一点也和林奇本身研究的特点有关,因为他在判断一件事情以前,可能要观察多个关联行业、拜访多个机构,也要实地考察后才最后做出自己的分析。林奇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书中曾写道:“你的投资才能不是来源于华尔街的专家,你本身就具有这种才能。如果你运用你的才能,投资你所熟悉的公司或行业,你就能超过专家。”可见,投资者还是要多做调查研究,多相信自己。
中国有句古话:“不要把脑袋长在别人的脖子上”,并非是说专家分析的不好,而是不能偏听偏信,听风就是雨,要养成自己的分析能力。
如今,传播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等,各种证券频道和证券专栏,分析师们免费为大家服务,提供见解,有许多投资者也就坐享其成,懒得自己再去开动脑筋,分析市场和股票的价值。而许多庄家正是利用投资者的这种弱点,诱你入套,股票专家推荐股票就是常用的方式之一。
投资者常把信息的灵通和与股票接触的远近看作是成功的首要因素,事实并非如此。比如证券交易所的职工整天盯着电脑的股票行情,信息也比别人灵通,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按道理说,他们一个个都应该可以成为百万富翁。然而,往往是大胆的外行人赚了大钱。股场如赌场,一半靠运气、一半靠预测和决策。在现时的股市,由于情况千变万化,外行人反而有时不被太多的信息蒙住眼睛,对于情况有一种新鲜的看法,不受条条框框束缚。
所以,不要依赖专家意见,专家们很难准确预测到明天的行情,仅用金融规律和技术工具来提前说明股市的短期走向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有时专家意见与选股错误率呈正相关,如果越听专家意见,越容易选错股。这倒不是说专家都是骗子,而是市场太难预测,
那么,投资者该如何利用专家的意见?这一点上,和我们办理其他事情是一致的,那就是吸收别人的意见,做出基于自己认真分析后的判断。毕竟,作为专家有着一定的信息优势和分析优势,个人投资者可以将同一行业的专家的观点综合,分析各种专家给出的论据是否充分,不断地分析并有自已的判断。当然这个前提是个人投资者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不是完全无知的状态。在这个建议的指导下,针对市场上充斥的评论、各类研究报告和分析投资者要做到心中有一杆秤,衡量其对自己的意义有多大和如何利用这些观点,而不是盲目地相信专家的意见。
也就是说,对专家、权威的意见应该重视,但却不能盲从。有没有想过“万一错了怎么办”,并拟好预防措施,这是“重视”抑或“盲从”的分水岭没有理由认为专家的意见一定“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因此,你盲从亏了钱不必怨专家,只能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