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投资界一年一度的大PARTY于5月7日又双叒叕在美国中部的奥马哈召开啦。除媒体记者外,世界各地投资者和商人云集,来朝拜奥马哈圣人,更想聆听投资和商业上的真经,来自中国的也非常多。但圣人开讲之后,国内一些社交媒体的评论中不认同的声音多了起来……
规模大了
业绩就不那么惊艳了
套话多了
政治正确了
离小额投资者远了
但如果
我们把视线投到早年的股东大会
情况就不一样了
恰当的礼貌——伯克希尔·哈撒韦的风格
巴菲特:你随时可以离场,不过如我在去年说的那样,最好在查理讲话的时候离场……
中午的时候,我们休息。有大巴带你们去波仙珠宝店(Borsheim)、内布拉斯加家具市场(Nebraska Furniture Mart)、酒店或任何我们投资的企业。
伯克希尔最年轻(而且也是最严厉)的坏脾气股东
编者按:这一部分年报内容是巴菲特介绍肯纳(Kenner)先生的:
“去年的年会时,11岁的尼古拉斯·肯纳(Nicholas Kenner)提了第一个问题,他是来自纽约的第三代股东。尼古拉斯的问题很严厉:‘股价怎么会下跌了呢?’他朝我开火了。我怎么回答的记不起来了。”
“我们衷心希望今年尼古拉斯能够从百忙之中抽空参加年会。假如他能参加,他可以再一次第一个发问。查理和我希望能趁自己脑袋还清醒的时候,先搞定尼古拉斯。不过,今年,轮到查理回答他的问题了。”
巴菲特:我收到肯纳先生的一封信,你们应该还记得肯纳先生,他去年问了一个问题,问我为什么伯克希尔的股价下跌了。今年,他信中这样说:“亲爱的巴菲特先生,我想告诉你,我会参加今年的年会。”我们对此热烈欢迎。
“这一次,我要问一个更加严厉的问题。期盼与你相会。您真诚的彼得·肯纳”
彼得,我也很期盼与你相会。你在哪呢,彼得?彼得藏在哪里呢?
彼得:我有两个问题。
巴菲特:我希望都是问查理的。
彼得:我来自纽约,我有10股。
巴菲特:你有10股,呃,我想介绍我孙女和你认识。
彼得:你当年为什么买可口可乐而不是买百事可乐?
巴菲特:这个问题不难。我可以让唐纳德·基奥(Donald Keough)回答你。唐很早就给我樱桃味可乐配方的样品,我很喜欢喝。我回答他,可口可乐公司的试营销的钱可以省下来,只要给我一瓶样品就行了,我的结论是这款产品会大获成功。
我每天喝5瓶这种可乐,查理喝健怡可乐。为什么呢?我想原因一目了然。我们爱喝可乐。可口可乐很了不起。在大约160个国家都有出售,而且实际上每个国家的人均消费量都在逐年上升。这个全民流行饮料突破了所有障碍。真的很了不起。
就在今天,全世界将会卖出接近7亿份8盎司装的可口可乐,而且销售额还在逐年上升……
基奥(可口可乐董事长):我想沃伦是希望我讲讲这家公司的出色之处,可口可乐公司有105年历史,而且也有光辉的未来。我们打入了170个国家的市场。美国以外地区的人均可口可乐消费量仅为59盎司,而美国国内人均消费量约是300盎司。所以美国国外市场的开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们也正在努力打开国外市场。
你到处都能看到我们的产品。全球各地都消费我们的产品,从伦敦的英王宫殿到哥伦比亚的小男孩和小女孩,我们的产品都能给他们带来片刻的愉悦。可口可乐是全民皆宜的产品,还有很多人有待品尝我们的产品……
彼得:在你最新的年报里,你说我11岁,其实我不是11岁,我9岁。
巴菲特:那一段是查理写的。
彼得:假如连我的年龄都能写错,那么我怎么能相信其他数据呢?
巴菲特:问得好。真希望明年还能见到你。
彼得:我会参加的。
巴菲特:我就知道。
我们也喜欢靓丽的数据,但不会为了靓丽的数据放弃其他一切
巴菲特:我们有四只股票死了都不卖:华盛顿邮报、大都会公司(Capital Cities)、可口可乐和GEICO(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和我们的子公司一样,这些公司的股票就算得到远超我们所认为的价值的报价,我们也不会出售。顺便说一下,我们并不希望频繁增加这个名单,因为这会使很多资本无法流动了。
我们的死了都不卖的股票有三个共同点:
1. 拥有良好的基本经济特征;
2. 管理层能力极好,而且很值得信任;及
3. 我们喜欢这些公司,我们喜欢它们的业务,我们觉得它们很有趣而且很乐意与这些公司联系在一起。
对这些死了都不卖的持股的感觉,我觉得和对我们直接拥有的子公司的感觉完全一样。在对待子公司方面,我们并非纯粹的经济动物。我们不会完全根据经济利益作出决策。
这样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对我们的业绩有所影响,不过我们还是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假如你的营业模式会使你为了一点点的蝇头小利,不断抛弃你喜欢、赞赏而且感兴趣的人,那么就算富裕,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也喜欢靓丽的数据,但是不会为了追求靓丽的数据而放弃一切……
在所有持股都表现良好的时候说死了都不卖,其实并不难做到。但是真正的死了都不卖的投资的是无论环境顺逆,都不卖。
对于我们直接持有的子公司,我们的态度也是这样。就拿《水牛城新闻报》来说吧,今年它的绩效没有去年好,那我们是不是后悔去年没把它卖掉呢?不是,我们一点都不后悔。这个企业我们永远都不会卖。
我们也有一些例外。在我们的年报的第一页上,你会看到这些例外。假如一家企业将长期消耗现金,假如我们认为管理层在糊弄我们或者假如有难以处理的劳工问题,那么我们既有的长期持有态度就可能会转变。
关键标准:坚持投资我们认为自己理解的东西
巴菲特:我们30多年来一直在寻找同样的企业。我们寻找我们认为自己能够理解的企业。这是关键,也是最重要的标准,我们从不希望偏离这个标准半步。
在这之外,肯定还存在各种各样我们不理解的好企业。而且我们也跳不到7英尺高。查理和我有很多事情做不到,假如我们以后能做到,也许会增加很丰厚的利润。举个例子,我们没本事打翻麦克·泰森。
但是我们将会坚持投资我们能够理解的东西。这样的原则给了我们很大的限制。
你我在寻找同样的东西
巴菲特:我们只是寻找基本面经济特征较好的企业,回避普通企业,回避对管理层没有信心的企业……
芒格:我们寻找那些……
巴菲特:无聊的企业。
芒格:对,无聊。
巴菲特:假如你住在内布拉斯加州的林肯市,你有4或5家邻居,他们都希望你投资自己的企业。一个邻居是福特汽车经销商,一个邻居有一家超市,第三个邻居开一家理发店,诸如此类。他们都来拜访你,希望你能买他们10%的股份。
那么你怎么想?假如周围有20家超市,而且设备都比你的邻居好;假如你不喜欢邻居的企业;或者你不完全信任某个邻居;你可能会考虑100万件事。这就是我们在观察一家企业时在脑子里过的东西。
不要低估顺流游泳的价值
巴菲特:真正优秀、持久的大企业其实没有那么多,我们也不需要很多。如今这样的好企业可能比10或15年前更少。
我们之所以采取我们的投资方法,部分原因是因为好企业太少。当我们找到一家好企业的时候,我们也知道再找同样的一家有多么困难。看起来,从一家好企业换到另一家好企业似乎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游戏。
秘诀是一门心思投资好企业。假如想在100米游泳中游出好成绩,那么顺着潮流要比逆流而上更聪明。
最重要的教训……
巴菲特:查理和我真的不愿意持有小额的投资。虽然有时候我们也持有小额投资,但是我们一般对大额投资有兴趣。
芒格:现在我们和其他人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我们的多元化程度**小于一般的普通股投资组合。
巴菲特:今天,我们投资组合的规模为70亿美元,但持有的股票数量却比我们规模在2,000万美元时更少。
芒格:这就是我们极端的地方。我们努力提高每个交易的技术含量,并且减少交易次数,这样的做法和商学院里的金融学教授们讲授的做法完全相反。
巴菲特:假如你住在一个小镇上,投资小镇上最好的两三家企业,你会觉得自己受到了祝福。你会非常富裕。假如你只投资一家最好的企业,那么你就真的被祝福了。假如没有一个流动性的股市,那么你很难找到投资三家好企业的机会。
我们认为,有节制地拥有一些好企业是最好的选择。我们认为那种买进30家“好企业”而不把资金集中投入最好的企业的做法是极愚蠢的。
芒格:我们有一些非常简单明显的技巧。我们认为受过良好教育的猩猩也能做到。不过还没人采取我们的做法。
巴菲特:实际上,有三个人因为推荐与我们相反的方法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吊诡的地方在于,他们的理论前提是对企业进行分析和思考没有任何用处。一旦接受了这个前提,就会产生难以置信的理论。
问题在于使用这种理论的人甚至都不明白这种理论的前提存在错误,他们整个操作方法的基础也存在错误。
今天,在美国企业中,这个有错误的前提所起的作用有多么重要让你难以置信。这种理论的基础是认为思考企业没有任何益处。
假如你认为这种理论正确,那么从中衍生出的一打理论也就站得住脚了。但是假如这个理论错误,那么那些衍生出的理论也都是错的。
芒格:建立在一个错误前提上的宏大结构。
巴菲特:这是最重要的教训。
模仿可能会危害你的财务健康
巴菲特:还有一个教训多年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渴望成功、工作努力的高智商人士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同行或者竞争对手,这种情况让我们震惊。
这样做总是危险的,而且金融行业的人这么做将是致命的。假如在保险公司、银行或者任何金融领域,你有模仿周围人的倾向,那么迟早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是毫无疑问的。
假如你开一家服装店,在秋季,进货进了过多的紫色衣服,那你就犯下了大错,等不到春天,你的店就已经倒闭了,因为你的资金会周转不过来。假如你在银行业或保险业,你做了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但是大家还会继续向你提供更多的资金。还因为这两个行业里的蠢人起飞比聪明人快,愚蠢的决策并不一定会立即失败。所以,失败不来则已,一来就很大。虽然失败不会立即就来,但最后总是要来的。
假如你掌管一家金融机构,你的竞争对手在做蠢事,但却在暂时地取得胜利:这种蠢事总是能成功,总是能让短期的财务报表看起来很漂亮,那么你要指望你的员工们相信竞争对手们在做蠢事,真的是很难的。员工们会说,“假如你是对的,那么为什么是他们在赚钱呢?”
诺亚花了20年建造方舟。大家都说他,天空多么晴朗明丽,你这不是傻瓜是什么?当然,在暴雨来临之前,他一直都看起来是个傻瓜。你也可以在其他人都在享受阳光的时候,花20年建造你的方舟。
芒格:美国整个付款机制(开支票等)都掌握在那些被迫成为高息借贷方的机构手里。谁会设计这样的系统?而且还有联邦政府担保。
这是偶然发生的。这种做法会在一定时间内起作用,但是却会积累内部压力,最后会导致好像地震一样的后果。压力会缓慢地积累。因为看起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有什么后果,所以很难说服人们去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补救。
今天的美国好似水牛国。领头的水牛跳悬崖,整个牛群也跟着跳下去。
巴菲特:最后,只要我们能够避免被上面所说的那种行为模式所影响,情况就会对我们有利。这样的愚蠢行为,会在证券市场中产生极高的价值。实际上,人们会不断地做蠢事的事实,反而给价值投资者带来了希望。
后果终究会来的。公开市场中的人会周期性地做蠢事,这就为我们创造了极好的价值投资机会。
若你能不受人群的情绪影响……你真的会很了不起的。不过,世人皆醉我独醒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制度性强制
巴菲特:企业领导人的任何想法,不管有多么愚蠢,都能快速得到他的手下提供的详细回报率资料和策略研究的支持。
每一次,若某项新业务看起来很时髦,有些公司就会跟进开发这项新业务。5年后,这些公司又会舔着伤口退出新业务。
这就是人性。人们在股市上也是如此。
我们天生就不理智,但是有补救之道
芒格:有本书叫《影响力》(Influence),作者是鲍勃·西奥迪尼(Bob Cialdini),写了企业常用的通过影响消费者来为他们谋利的方法。这本书非常有用。
例如,人来有一种对权威无条件盲从的倾向。你总是能看到这种情况。在医院里,一位医生,当然,医生是最高权威。举个例子,一位医生给一位耳朵疼的病人开了个处方,他写道:“一天两次,每次两滴——右耳朵。”
护士却读错了,居然把耳朵药水塞进这位病人的屁股滴了两滴。人有一种喜欢盲从权威提供的数字的趋势。
巴菲特:1972年的情况和这没什么不同,当时大家都说,摩根保证信托公司(Morgan Guaranty)在买漂亮50,假如连他们都在买,那么就不会有错。
芒格:对,假如有两三个这类心理因素同时发挥作用,那么人就会变得极为不理性。假如你想避免不理性,那么弄明白人类精神上天生有何怪癖,然后采取措施加以预防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