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股市分析]避免面值退市A股市场要不要鼓励 缩股或合并股份?
又到今年“两会”召开的季节,“两会”委员代表们的提案与建议又纷纷露出水面。而资本市场一直都是委员、代表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围绕着资本市场的各种建议一直也都是接连不断。这不,日前,全国人大代表、铜陵有色副总经理丁士启的一份建议又受到市场的极大关注。丁士启代表建言,制订相关政策 鼓励大盘股缩股或合并股份。
为此,丁士启代表列举了鼓励大盘股缩股或合并股份的三大理由:一是解决投资者顾虑。通过缩股可以在不影响净资产和净利润的前提下,提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值,除权后股价将恢复至相对合理的水平,解决投资者疑虑。二是增厚安全垫,避免股价临近面值。三是打通实体经济直接融资渠道。大盘股股本规模大,在经济周期波动时容易股价过低,股价甚至会接近股票面值,过低的股价限制了 通过股权直接融资的能力,通过缩股提高股价,能够有效缓解该困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丁士启代表提出的鼓励大盘股缩股或合并股份的三大理由当然是成立的。不过,丁士启代表之所以提出缩股或合并股份的建议,至关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第二条,即“增厚安全垫,避免股价临近面值”,这应该是丁代表提出这一建议的真正原因之所在。毕竟丁代表是铜陵有色副总经理,而铜陵有色目前就面临着“股价临近面值”的问题,这个问题恐怕让铜陵有色以及丁代表本人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也即面值退市的压力。
众所周知,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制度。但长期以来,A股市场的退市制度一直形同虚设,A股市场一直只有新股大规模上市,却极少有 退市。面对A股市场“只进不出”的局面,近年来,管理层对退市制度进行了完善,加大了退市力度。这其中,还特别强调了“面值退市”机制,当 的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面值时,即股票将会被终止上市。
正是这一“面值退市”制度目前让不少 感受到了巨大的退市压力。因为自2018年12月,中弘股份拉开面值退市序幕以来,去年有多家公司面值退市,今年又有3家公司进入面值退市之列。面值退市已成了 退市的主要渠道。一批1元股、2元股都深深地感受到了面值退市的压力。铜陵有色目前的股价已跌破2元,5月20日的收盘价是1.91元,所以,作为铜陵有色副总经理的丁代表提出缩股或合并股份的建议并不令人意外。
那么,A股市场要不要鼓励 缩股或合并股份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因为早在2012年8月,深交所曾鼓励B股公司通过缩股来维持上市地位,当时闽灿坤B推出并实施了6:1的缩股比例,成为B股“缩股第一股”,随后,建摩B 也按4:1的比例进行了缩股。目前这两只股票均通过缩股的方式保住了自身的上市地位。因此,在中国资本市场,缩股是有先例可寻的。
但A股没有缩股的先例。A股市场更多的是送股,转增股本,通过高送转来做大 的股本。以铜陵有色为例,历史上就有过两次高比例的送转股。2014年年报推出10转增10股的高转增方案,2015年中报推出10送5转增10股的高送转方案。正是通过这两次高送转,一下子将公司股价送进了低价股的范畴。如今回首这两次高送转,不知道丁代表又作何感想呢?而一些 之所以推出高送转方案,无非是迎合市场的炒作而已。所以,铜陵有色落入今天的地步,其实是咎由自取。
而回到缩股本身来说,作为一项制度建设,是可以存在的。市场既然允许送转股,当然也要允许 缩股。这二者是相对应的。但A股市场却不宜鼓励 缩股或合并股份。因为A股市场有太强的投机性,高送转是市场炒作的题材,一旦允许缩股或合并股份,这又将成为市场投机炒作的题材。这对于市场的理性投资是不利的。
所以,对于 缩股是需要有限制的。首先,对于历史上有过高送转(10送转5股以上)的公司,在最后一次高送转后的10年内不得进行缩股,避免 时而高送转、时而缩股来迎合市场炒作。其次,实施缩股的公司,最近三年主业必须盈利,主业亏损的公司不得缩股,避免缩股成为垃圾公司逃避退市的手段。此外,实施缩股的公司,进行第二次缩股的时间距离前次缩股不得少于5年。而且实施缩股的公司, 5年内不得进行送股,10年内不得进行高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