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信息基础设施,那么,‘互联网+’则越来越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12月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在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2018中国“互联网+”峰会上表示。
2015年7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行动的目标是,到2018年,互联网与社会经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互联网、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形态、社会形态的变革,谁掌握了未来互联网技术、量子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林念修表示。
林念修指出,自“互联网+”行动实施三年多来,“互联网+”由理念到行动,由探索到实践,成效显著,成绩斐然。然而,面对国际形势变化与国内发展要求,“互联网+”还有不少短板,面临不少风险。下一步要更加注重从集成创新到自主创新、从示范引领到均衡协调、从广泛互联到全面智能和从快速发展到健康有序四个方面,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助力高质量发展。
在“互联网+”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邬贺铨看来,现阶段我国“互联网+”发展非常不均衡,仍然存在挑战。“互联网+”需要因企施策,完善创新环境,需要改革不适应的行业管理规定,不断完善法制建设。
邬贺铨认为,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的焦点,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互联网+”的亮点,政务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仍是“互联网+”的着力点。
“我国消费互联网尽管是面向十多亿网民,但消费互联网是共性的,而互联网+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不同行业甚至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都是个性的。此外,消费互联网终端品种简单,使用门槛低,易普及。互联网+传统产业涉及设备类型多,业务链条长,服务模型复杂。同时,互联网+传统产业对基础设施和技术的要求较高,对资本的需求也更大,对安全性要求更高,对既了解信息技术又熟悉企业流程的人才有迫切需求。”邬贺铨表示。
邬贺铨指出,消费互联网的应用基本上是从无到有,互联网+传统产业是对现有生产方式的改造,实现流程再造。互联网+传统产业需要有更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同时,互联网+传统产业对产业组织的变革有很高要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王新哲指出,世界经济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时期,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工信部将加快升级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全力推动制造业“双创”升级,不断完善“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环境,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此外,在峰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互联网+”行动专家咨询委领导共同发布了《中国“互联网+”行动发展报告》和《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并为“互联网+”联盟成立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