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园,一个中国式的证券奇迹。有人说,在道琼斯,巴菲特赚钱并不意外,而在中国股市,像林阔这样从不失手地赚钱,耍么他是祌,要么他就是个放U星的托,此外別无可能。
没错,这是个躁动的市场,它中-向存在,只能災涨不能劣跌,生或死,熊或牛,泡沫或是蒸发,谎言或是重典。在很多看尽风云的中国股民眼中,中M股市不像-个正常人,更像个疯癫的赌皮。但是,在这样残酷到类似原始丛林的投资环境中,林园出现了。
公开资料称,他炒股18年,8000元变成了10亿元。
他是否真的有10个亿?
当然,这是一切质疑的根本.他如果只是个身无分文的穷光蛋,一切追踪报道都毫无意义,至多大家把他当作一个想钱想疯了的精神病,但.假使他真的通过炒股赚到了10个亿,哪怕1个亿,也是一个小股民望尘莫及的数字。他的为人、他的投资思路、他的故事才有意义,换句话说,没有钱,他可能什么都不是,没人来理他。假如他真的有钱,即使他真的什么都不是,他仍然深具价值.起码有传媒价值。
至少从形象上看,林园不像个身家亿万的富豪。在投资界的小圈子里,林园是出了名的“抠门”。飞机下来只坐大巴,酒店进去只住二三星。“我告诉你,买部手机我一定要跑遍全城,就算30块的东西我也要讲价。这就是我的原则。”林园对大家的调侃非但不以为意,甚至有点自豪。“你想想*我花小钱都那么谨慎,做股票就更不用说了。”
当然,他可能是把所有的钱都投入股市了,现在他认准市场将牛.抵押房子满仓股票,并开始借钱炒股。2006年,他就曾经宣称:“未来3年,中国股市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牛市!财富会向资本市场快速聚集!更多的富翁将从这里诞生!我已全面进入战备状态,满仓+透支!我要做全世界最贪的人!”
潜水16年.为何现在才高调曝光?
林园十几年来都甘于默默挣大钱,“不管熊市牛市都稳赚不赔”,这已经形成一种习惯了.是什么令他如此高调亮相呢?许多炒股资历比林园还要长的老股民在2005年之前,也从未听到这个名字。林园说20世纪90年代深圳存在着“林园指数”,但据做过调査的人说,深圳股民从未听到过这一指数。如果真那么厉害,年年都盆满钵满才能赚到8亿。据林园所说,杨百万只是给他跑腿的,杨百万赚了几百万就已经闻名全国股界.厉害得多的林园应该年年露脸,起码登上中央电视台的“东方之子”或“对话”节目才对。中国并不是一个埋没“钱才”的地方。
一个人十几年都甘于低调,如果没有重大刺激,是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同样.依照现在林园的高调与狂妄作风,他应该更早浮出海面才对。
林园的暴红,和中国股市近两年的长牛市况有关。一是老百姓的储蓄大搬家,蜂拥到股市,的确需要一个一呼百应的财富英雄式人物。林园迎合了市场需求*股民们在平淡与焦躁中看到这么一个人物,确实能够刺激信心;二是传媒吸引了眼球,这么一个传奇人物,是媒体的极好素材;三是抬升了林园本人的身价,至少,他从无名到有名,也有了因名而生的“利”,因他而生的书籍、演讲、讲座等各类市场.就足以说明“名利”效应。
林园为什么能在2006年里有时间写文章?按照他自己的说法,2006年是牛市初期,而在牛市初期拟采用“乌龟政策”,持有龙头股是最好的策略。因为事先已经选准了龙头股比如招商银行、贵州茅台等.“这个时候我就会无事可做,空闲时间很多,所以写专栏是我给自己找的事情。而现在之所以要隐退了,是为了备战牛市中期,我就很难再有更多的时间写专栏了。”根据林园的表示,他将“亲自去处在我观察范围的 认真调研”,“要弄清楚这些公司的投资价值,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因为你真正需要调研的公司可能多达30家,比如它的竞争对手情况、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况等,而且需要反复去调研,这会耗费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林园为什么不在2006年“空闲时间很多”的时候,提前对有关的公司做好认真的调研工作呢?难道就一定要等到2007年再去调査研究吗?
2006年,有人曾经找过林园做私募,他一口回绝,“不愿意拿别人的钱来赚钱”,并列出三大理由:一、喜欢独来独往的生活方式,免受别人思路的影响。二、“我就想达到一种境界,那就是我不利用别人的钱也能赚很多钱”。三、若拿别人的钱.可能惹上烦恼。
2006年12月,林园表示要备战牛市中期。但如今,他终究还是做起了私募。2007年3月1曰,林园和深国投一起发起成立了一个以林园名字命名的信托私募基金,募集资金约1亿元人民币,其中林园自己的资金占3%。而这只私募基金的收益将作如下分配:林园占17%,深国投占3%.投资者占80%。或许这才是林园高调曝光的终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