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准你的心理偏差和偏好
如果投资者都是理性的,就没必要再写这本书,市场也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其实,自从有证券市场以来,它从来就是这样起起伏伏、涨涨落落的,认知和心理偏差以及情绪波动一直都是市场不稳定的根源。所谓理性,指的是超越动物水平之上的认识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的总和,在行为上表现为个体具有自我约束能力。我们前面提到了投资者应该淡定、克制,现在我们谈谈自省。
过度自信
投资者往往认为自己很精明,特别是在牛市或者投资顺利的时候,会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放松风险控制水平,接受以前不会做的交易。过度自信通常表现为对可能性的估计缺乏准确性一对好的结果的可能性过度乐观,以及在估计数量区间时过于狭窄。结果是对负面结果出现的准备不足,导致失败机会增加。同时,由于风险水平提高,损失也会增大。如果投资者之前取得的是小的盈利,而过变损失带来的是更大的损失的话,整体上必然是亏损的,这为大多数投资者长期而言是亏损或者不盈利提供了一个解释。另外,过度自信还有一个糟糕的结果,就是会使投资者在接触各种信息时,有选择地过滤掉打击自己自信心的信息,为自己的行为寻找支持。
过度自信来自于对市场随机性和个人能力的错误认识,老练的投资者都对市场的不可预测性有一定理解。 在这一点上理解得越深刻,就越容易纠正自己的这种心理偏差。另外,投资盈利后应提醒自己“回到原点",越顺利时,越需要警惕骄傲和心理上的轻视倾向。
证实偏差
投资者一旦形成了一个设想或看法,就会寻求支持自己的证据,过滤或者忽视与其观点不一致的新信息,并刻意地将-些证据以对自己有利的方式理解和解释。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偏听、偏信、偏执”。这种心理偏差导致了缺乏弹性的直线式思维和错定现象,持续看多或看空.对于市场出现的新变化无动于衷,无法采取及时的应变措施,导致损失扩大。
证实扁差除了因为信息本身具有多种解释和歧义性之外,人们不愿意承认错误的心理是主要症结。在得出结论后,人们不会愿意寻找证据反驳自己的观点,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避免这种心理偏差来自于个人理性。人最难的是超越自我,客观地看待外界信息,特别是留意与自己想法不同的信息,这是一种修为。
从众
投资从众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能包括;投资者缺乏信息,越是缺少信息,越容易依赖和听从他人的意见;偏离大多数入会产生孤单和恐惧感,形成心理压力。缺乏安全感的人和过度重视外界评价的人往往具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倾向,比如有焦虑心态的人,女性往往比男性更易出现从众心理。
损失厌恶
卡尼曼和特维斯基发现损失对投资者带来的负效应是同等收益带给投资者正效应的2.5倍。厌恶损失会导致投资者过分担心短期损失,而牺牲了获取长期收益的机会。投资者过于频繁地审视自己投资股票的表现,每当出现账面损失都会承担心理压力,导致损失厌恶这种心理偏差打乱了原定投资计划的执行。
减少这种心理偏差的干扰可以通过根据资金管理的原则设置合适的止损点.并使用股票软件的报警提示功能,而不是频繁地查阅股价即时表现,减少价格下跌波动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
后悔厌恶
后悔是投资者为没有作出正确决策而产生的自责心理。例如,卖出的股票后来又上涨了,或者没有卖出的股票下跌了。投资者可能会把这些都归为损失,投资者除了忍受损失带来的痛苦之外,还会为造成损失的后果承担责任而痛苦。另外,有人做过统计,发现投资者进行的200万次交易中,15%的买进指令是投资者重新买进前12个月里曾买过的股票。投资者重新买进因收益而抛出的股票的可能性,是赔钱抛售股票的2倍。这些曾经的胜利者,在股价低于前次卖出价的时候,经常还会买人。任何股票都不可能永远保持上涨,因此在高位套牢的风险越来越大,而投资者对此可能浑然不知。
后悔厌恶可以通过一些安排减轻,如在不得不或者强迫的情况下作出决策,或者无须对决策负责。另外,没有采取行动引起的后悔要比采取行动后的后悔感更强。投资者应该有意避免在卖出后再去比较股价的走势,因为股价波动本质上是无法预测的。在卖出之后,股价无论上涨还是下跌都是正常的事情,是随机的,投资者此前的卖出是否正确与卖出后的股价表现无关。因此,应该基于设定的收益标准进行止盈操作,而不是将其建立在对股价走势预测的基础上,就可将投资者从后悔厌恶这种心理中解脱出来。
模糊厌恶和熟悉偏好
人类本性上对f知道的事物感到舒适,而对外来的或较陌生的事物感到厌恶或害怕。人们会回避去做不熟悉的事情。投资者因为熟悉而过度投资的倾向与此相关,比如雇员因为得到自己公司的信息较方便而更愿意投资自己的公司,人们倾向于投资本地附近的 或者知名公司的股票。谷歌这类投票之所以受欢迎,可能是因为投资者和他认识的大多数人都经常会使用谷歌搜索引擎。每多一次使 用搜索服务,会让用户更熟悉它,更容易喜欢上它。这种熟悉感支持了谷歌股价。
1999年6月,eBay网曾出现“黑屏”达22小时之久,损失了约400万美元的手续费。在随后的3个交日,eBay的股票下跌了26% ,市值损失超过40亿美元。但eBay网很快就恢复平稳,而且股价也在此后的5年里翻了3倍。投资者可能对于网站崩溃这类事件缺乏了解,因此作出了过度反应。这是一个反面案例。
当投资者的自身收益让他们误以为市场越来越安全时,就敢于承受越来越大的风险。也许你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但最终你总会盲目轻信所谓的安全条件。在经历了一系列盈利性交易之后,我们]会不自觉地关闭杏仁体,让盲目的安全感占据我们的大脑。这种安全幻觉很可能会让你陷入险境。
处置效应
投资者盈利时,面对确定的收益和不确定的未来走势,为了避免价格下跌带米的后悔,倾向于卖出股票获利了结。而在出现亏损时,为避免兑现亏损带来的痛苦,倾向于继续持有股票,希望8后有机会回补损失或翻盘。这就是“过早卖出盈利股票,过长时间持有亏损股票"的处置效应。
投资者的误区可能有两个:其一是认为账面损失不是损失,其二是后悔卖出太早而重新买入。对于前一种心理,只有在账面损失能够挽回,而且持有不会带来额外成本(包括机会成本)时,才是正确的。我们前面已经看到,当亏损达到一定程度时,弥补损失所需要的时间和投人的资源是巨大的,甚至不具有可行性。因此,我们认为止损应该完全依照预先确定的止损计划进行,这是最后一道防线,应无条件遵守。而卖出太早是个假问题,从防范风险角度说,哪怕一次少赚一点,也胜过贪婪导致难以预料的更大损失。少膁胜过不赚和亏损,这是略微保守的做法,更好的做法是按照止盈计划执行。
心理账户
有些投资者会把嫌到的钱和亏损的钱分开计算,或者对本金和盈利有不同的对待态度,也就是根据钱的来源划分,而不是视为同等的价值,放在一起合并计算。这种心理偏差的后果是对亏损过分敏感,执着于翻盘,引起心理失衡,从而加重了处置效应。同时会将盈利看作是身外之物,容易放大风险容忍度,造成更大损失。
正常的观念是将所有的钱,无论亏亏损还是盈利,合并计算,从投资组合的角度进行规划.执行和核算,减少个别投资项目盈利或失利对投资者心理造成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