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决策之前先问自己:你的心绪平静吗?
大多时候,人类的情感反应会背离理智和逻辑,并主导决策制定过程。情况越是复杂和不确定,情感对决策的影响就越大。投资决策必然受到情绪的影响,作为理性的投资者,关键在于意识到情绪的弱点,提高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的能力,用理性主导情绪和决策。人们总是错误地把当时的心境带人正在进行的金融决策中去。如果心情很好,一个人很可能对投资作出乐观估计。情绪好坏导致增加或减少风险偏好。投资者的认知和心理偏差也往往受到贪婪、恐惧以及价格波动引发的个人财富变化的影响。什么样的人才能在股市投机中赢利?答案通常不是“新手”。四股市投机为什么没有新手效应.这可能与入市时人们]的心态和期望有很大关系。股市的财富效应吸引人们进入,“一夜造宣”的神话让人们误以为股市投资赚钱是很容易的事。抱有这种心态的新手,失手的机会较大;而具有信息不对称经常受到内幕交易和操纵的股市,其公平性甚至还不如赌场,可以想象贸然闯人的投资者面对的结局将是多么惨烈。理性而不追求暴利,应该是股市投资的王道。要实现股市投机获利,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控制好自己在缺乏自信和过度自信之间,以及怕穷和暴富之间的心态平衡。
控制自己的心态和冲动的情绪,是说易行难的事。在意利弊得失之心,人皆有之。当市道喧嚣,“股神”辈出,甚至“连猪都能飞起”的时段,没有多少人能压抑住一朝发财致富的梦想,特别是媒体不断报道造富效应的时候,形成“贪婪”心态的条件全部齐备。此时,只要稍加引导,即:可让暴富期望在过度自信的推波助澜下,发酵继而无限膨胀。其实,对于参与过股市投机的人来说,哪怕只有几天的大盘上涨,都可能带来股市已经进人牛市的错觉,生怕踏空而错失致富机会的心理,促使一些对诱惑抵御能力低的人过早重新投人市场。因此,相比恐惧而言,贪婪更是易犯的错误。
再看恐惧带来的结果。如果进人股市的人,若能时刻怀抱戒惧之心,未必是坏事。因为在正常情况下,适度的恐惧,可以抵消贪婪之念,尽管有踏空的问题,但是,未能获利和遭受财富损失毕竟不同。我们所说的恐惧的错误在于过度悲观和担忧,导致该出手时不出手,钻失获利的机会。更多见的情况是,因贪婪而受损,一朝被蛇咬,处处怕井绳。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证实,人在股市投机受损时,反而会改变风险偏好,由担心亏损兑现引发孤注一掷的冒险行动,抱侥幸之心,试图再赌一把彻底扭转乾坤。由于此时心理压力大,容易受情绪影响而判断失误,反而增加了失败的机会。这类例子简直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恐惧还有另一种表现,即在股价发生大幅下挫时,出于害怕损失扩大而于惊慌中卖出。这种情况有时是发生在个人由害怕损失而作出的割肉止损,更多情况是由“羊群效应”造成的。当市场发生恐慌性下跌时,这种恐惧情绪一传十, 十传百,引发群体性抛售,反过来更加剧了下跌,造成恶性循环,市值蒸发,多数人都会亏损。此时,只有那些能够洞悉市场非理性下跌的人,才能克服恐惧,抄底买人,在市场恢复常态时,获得不菲收益。而那些无法控制恐惧,跟风卖出或者保守持仓待涨的人,账面上无疑会出现亏损。
面对动荡起伏的市场价格波动,除了对市场的随机和不可预测本质有深刻认识之外,把钱财看得淡些,有助于保持超然物外的客观态度,对于炒股大有助益。情绪化的投资者不要在市场下跌阶段频繁查看行情。法国哲学家布莱斯.帕斯卡( Blaise Pascal) 的话一语道破天机:“人类的所有不幸,仅仅源自一处;不知道怎样呆在屋里,让自己少安毋躁。”在情绪高涨之时,无论乐观还是悲观,都不适合作出投资决定,此时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心绪平静下来,一定要冷静地克制自己。
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肯特.贝里奇( Kent Berridge)和加州大学心理学家皮艾特.温凯尔曼( Piot w inkielman)指出:我们会在根本没有意识到内心世界的波动时被情绪击垮.你的潜意识很难控制,但是情绪却是可以感知和克制的。
市场是恐惧和贪婪之间一种脆弱的平衡,只有那些善于观察和利用别人情绪而不是屈服于这些情绪的人才能赚钱。我们要学会控制自身的这些情感,同时辨别他人所处的情感状态,并研究利用这一点得以赚钱的方法。当恐惧变成一种我们能够辨别并可获利的情绪时,它就从我们的敌人变成了朋友;当我们认出他人身上的贪婪同时避免它干扰我们的行为时.贪婪同样会成为我们的盟友。
谨慎是健康无害的,而恐慌是有害的,对成功的渴望是必要的,而没来由的幻想是有害的。投资成功的关键因素,如果说只有一个的话,那么就是保持一种超然于情感之外的能力,这种超然通过知识和训练可以获得。
投资者随时应掌握自己的情绪处于什么状态:贪婪、恐惧、悔恨、快乐还是悲观,要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哪种情绪,都不适合作投资决策。曾有人在投资日记中做过“情绪记录”一记录情绪随投资涨跌出现的起伏:在价格上涨时,投资者往往忘乎所以;而在价格下跌时,则会垂头丧气。因此,投资者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一些投资者把自己的情绪作为反向操作指标:兴奋代表抛出时机已到,而惧怕则告诉他们,也许是到了买进的时候。这也许不够严谨,但确实可以起到对冲情绪影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