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菲特刚刚开始他的职业生涯的时候,他曾经是一名“雪茄烟蒂’型投资者。“雪茄烟蒂”投资法是由本杰明·格雷厄姆发明的:只要公司的总股价小于公司的净资产额,就买入这只股票,而不管它属于什么行业、什么公司。
后来,巴菲特开始阅读菲利普·费雪的投资理论,并且受到自己的合伙人查理·芒格的影响。巴菲特逐渐意识到成长型企业股票的极大获利潜力,于是他开始实践一种新的策略:以合理的价格,购进稳健、有竞争力的成长型企业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等待股票的升值。事实证明,这种投资策略比“雪茄烟蒂”投资法更有针对性,投资的收益也更为出色。
对于“雪茄烟蒂’投资法,巴菲特是这样解释的:“这种投资法就像是捡别人扔掉的烟蒂一样。虽然这些烟蒂已经被吸得所剩无几,也确实说不上有多大的价值,但重点是它们是免费的。哪怕你能捡起来吸一两口,你就已经赚到了!”这听上去确实很有道理,但是,现实真的有那么美好吗?不久以后,现实给巴菲特上了血淋淋的一课。巴菲特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早期投资遇到了挫折和失败,也正是从这段经历中,巴菲特发现“烟蒂”投资法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和问题。
1967年,巴菲特从杰克·林沃尔特手上买下了一家名为“美国国民保险公司”的公司,并把这家公司收归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当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投入到纺织业上的净资产有2000万美元,但是这块业务连年亏损,形势很不乐观。巴菲特连续20年向纺织产业中追加投资,希望这块业务可以扭亏为盈,但是一直未见成效。最后,巴菲特终于决定彻底放弃纺织业务,关闭所有的相关生产部门。实际上,根据估算,如果当时能立刻放弃纺织业务,把相关的厂房机器设备全部变现,并且用变现的资金收购美国国民保险公司的话,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至少能够从中多获利2000亿美元。对于这一点,巴菲特曾经说过:“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优秀的管理者碰上了难赚钱的梢糕业务,那么最后梢糕业务的坏名声总是会毁了管理者的好名声。虽然偶尔有一些例外,但是这确实是一条铁律。
吸取了这次的教训以后,巴菲特开始致力于购买有潜力的优质公司,比如从事保险业的国民保险公司,比如前面提到过的时思糖果公司等。这些公司给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带来了丰厚收益。每一年,这些优质的公司都能产生大最的净利润,而且这些公司还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如今,时思糖果公司一年的净利润比巴菲特当年买入这家公司的总投资额还要高。
作为一位投资者,你也应该寻找这种净利润稳健增长的优质企业。当这种企业遇到一些暂时的困难时,市场往往会暂时低估这些企业的价值,这时候,你就应该低价买入这类公司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等待升值。正像前文多次强调过的一样,投资的两个重点是:公司的发展潜力和低廉的买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