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票市场现状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已经形成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道路,规模不断扩大, 数量不断增加,投资者积极性不断提高,制度建设日趋完善。
2007年,股票市场看似迎来了发展契机,股权分置改革初步完成,但随后的2008年便进入了蛰伏期,股市发展陷入困境。2009年至2011年,股票市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新股发行功能重新启动,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不断扩容,以前的权证也不再是市场的新名词,股指期货顺利推出。
2015年2月9日,股票期权的推出,标志着A股进入到了股票期权时代。随着国外投资者准入门槛的放开,加之沪港通的推出,我国证券市场正大步走向扩张之路。
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证券市场还不够完善,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资能力较弱,存在投机行为过度的现象。目前,股票市场上大多数参与者在进行投资时,往往不会考虑长期价值投资,而是以短线投机行为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股票换手率较高,股市参与者对股市的预期和 是否盈利不抱太大的希望,而是主要看参与者在消息市中的信息捕捉能力。这也是为何沪指多年在2000~3000点徘徊的主要原因。
(2)融资者融资能力不强,融资手段不多。从2008年新股发行情况来看,新股从价格到数量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筹资目的。甚至从2008年下半年起,新股发行都变得较为困难。我国 融资手段不多,除了从银行贷款和直接获取发行资格而获得直接融资以外,没有其他更多的融资手段,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了融资能力的弱化。从2010年至今,新股的过度发行又导致市场超负荷运行。暴减暴增没能使融资功能健康发展。进入到2014年,新股发行重新步入正轨,但2015年1月和2月,大量的新股发行又使投资者开始担心这个市场。
(3)资源配置功能低效,股市和宏观经济缺乏必要的联系。由于股权结构形式单一并缺乏流动性, 产业分布不尽合理等因素,导致股市资源配置功能低效。同时,二级市场交易量和规模起伏过大,突出表现在一些ST股票虽然经营业绩不尽如人意,但市盈率却非常高,甚至达到60~100倍。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股市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我国股市宏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却未能充分体现,股票市场的资源被各种人为和非人为的因素消耗殆尽,股市与宏观实体经济出现了脱节现象。
(4)“政策市”阻碍了股市发展的有效性。目前股市的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为,股市的发展目标需要随着政府的发展思路不断变化。这种反复波动的状况不仅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还会打击股市参与者的积极性,往往会造成两种后果。首先,股市发展出现过度繁荣,进而产生大量泡沫。这种泡沫一旦遭受挤压,股市便会迅速萎缩。其次,股市发展持续低迷时,股票价值被低估,对投资者的吸引力降低,股市在很长时期内难以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2007年的“5·30”大跌,2015年1月19日严查两融违规造成的下跌,都打上了明显的政策市烙印。
(5)机构投资者的坐庄行为加剧了股市的混乱局面。由于我国股市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洞,机构投资者常常利用资金优势对股市进行操纵。以基金公司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迅速发展和壮大,股市投资资金已转变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因而机构的投资动向直接引导着市场走势。机构投资者往往会采取操纵信息、操纵交易等手段来获取高额回报。更有甚者,还会与企业相互串通,通过获得内幕消息来榨取散户的资金。
(6)股市持续健康发展难以得到保障。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制定了很多法律制度来保护股票市场的发展,但总体来看,实施的时机仍较为滞后,而且没有推出配套措施,政策效果并不明显。股市建立以来,我国政府反复救市,不停托市,严重阻碍了股票市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调节功能。
我国证券市场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管理层也看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于是不断加强市场化改革,不断创新求发展,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比如优先股制度的推出,引入沪港通和深港通,再比如注册制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准备,相信A股与成熟市场的接轨也将为期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