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转做金融工作以前,我是一名软件工程师。我毕业于一家印度大学的软件专业,然后以软件咨询师的身份来到美国,后来,我成立了自己的软件公司。对于信息技术产业,我可算是相当熟悉,我知道如何分析信息技术产业的公司,知道如何分析一家公司是好是坏,知道如何判断一家新公司的前景如何。我曾经投资于iGATE公司(IGTE),在这里我想详细地分析一下这项投资的情况。
iGATE公司是一家软件研发企业,向客户提供境内和离岸的软件研发服务。iGATE公司的总部在美国,但是在印度也设有多家软件研发中心。iGATE公司的创始人把iGATE公司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型咨询公司,逐渐发展成为一家知名的大型软件咨询公司,还增加了软件研发的业务。19%年,iGATE公司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iGATE公司的创始人仍然持有公司50%以上的股份,但是公司的业绩多年来都不尽如人意。iGATE公司的营业额和利润状况一直不稳定,增长速度也不令人满意。当1996年iGATE公司上市的时候,我并不打算购买这只股票,但是我知道这家公司值得关注,所以我一直在跟踪这家公司的新闻和发展状况。2008年,iGATE公司发生了一件大事,新的首席执行官潘尼斯·穆尔蒂上任。事实证明,这是iGATE公司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在潘尼斯·穆尔蒂的努力下,iGATE公司从一家咨询公司成功地转型为一家软件研发企业。在就任iGATE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之前,潘尼斯·穆尔蒂曾经是印孚瑟斯公司的高管,在他的带领下,印孚瑟斯公司的营业额在15年间从200万美元暴增至20亿美元,发展速度令人顺舌。自从iGATE公司宣布聘用潘尼斯·穆尔蒂为新任首席执行官的时候,我就已经相当自信地认为:iGATE公司马上要走上一条高速发展的道路了。果然,潘尼斯·穆尔蒂快速地完成了公司的转型计划,iGATE公司的营业额和净利润自潘尼斯·穆尔蒂就任以来就一路猛涨。
当时,我详尽地研究了iGATE公司,根据我的计算,公司的内在价值是每股12美元,而我以每股9美元的价格买入了iGATE公司的股票。买入价大约比公司的内在价值低25%。我之所以买入iGATE公司的股票,是因为我知道潘尼斯·穆尔蒂的经营水平,知道iGATE公司在他的手上必将高速发展。这就是我作为一名曾经的软件产业内部人员的知识和经验,如果你没有在软件行业工作过,你很可能不了解潘尼斯·穆尔蒂的情况,也就无从抓住这个投资机会。
不久,金融危机爆发,iGATE公司的股价一度跌到银股3.25美元。那个时候,iGATE公司持有不少现金,仅现金储备摊到每股上就约为2美元,而且公司没有任何的长期债务,公司的营业额是2亿美元,净利润为3 200万美元。这样一家优秀的公司,当时的市值却只有1.5亿美元,其中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价值为7500万美元。也就是说,如果剔除公司账面上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整个iGATE公司只值7 500万美元,公司的市值只相当于其2.5年的净利润,这实在是太便宜了!对于上述分析,面对股价的暴跌,我不但不感到惊慌,还抓住机会继续购入iGATE公司的股票。2009年4月,iGATE公司的股价开始反弹。到了2010年11月,iGATE公司的股价已经回升到了每股22.90美元。在这18个月的时间段内,这笔投资的回报率高达604%。图26-1向我们展示了iGATE公司股价在那段时间的惊人表现。
图26-1 iGATE公司的股价走势和日成交图
其实,我的整个投资生涯并非一帆风顺。2010年6月,iGATE公司的股价已经反弹到了每股15.25美元,也曾出现过小幅下跌。为了锁定已经获得的利润,2010年6月,我以每股14.83美元的价格卖出了iGATE公司的股票。我当时以为股价会继续下跌,所以我打算过段时间再以较低的价格重新买入。没想到的是,事实和我的判断完全背道而驰。自从我抛出了iGATE公司的股票,公司的股价就一路上扬。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美国公司选择使用离岸的信息技术服务商,市场的这一变化使得iGATE公司的业绩节节高升。2008-2009年间暂停的项目在2010年的时候又重新上马。仅2010年这一年,iGATE公司的营业额就提升了35%, 2010年8月,我以每股16.50美元的价格重新买入了iGATE公司的股票,并持有至今。按照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只要公司能一直以一个合理的速度增长,你就应该永久地持有这家公司的股票。我的软件业从业经验让我发现了这个绝好的投资机会,并且因低价买入而获利。但如果严格遵守巴菲特的教导,我应该还可以做得更好。
上述事例说明:利用自己的专长和专业知识,你可以找到别人找不到的投资机会,从中获得高额利润。巴菲特的职业生涯也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巴菲特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就发现了美国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并且积累了保险业的相关知识和经验。之后,巴菲特一直致力于保险业的投资,买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以后,巴菲特还买入了美国国民保险公司等其他保险公司的股票,并把这些公司通通收归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