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克夏集團對於董事會成員的選擇上,持續使用四個標準:主動積極、事業心態、興致昂然、及真正獨立。巴菲特指出,所謂真正的獨立,是指擔任董事酬勞的多寡,並不會影響其生活水準者。現今許多企業,為了公司治理而高薪禮聘的「獨立董事」,雖然名義上獨立,但仍會為了豐厚的酬勞,而為出錢的管理階層背書。此一名不符其實的現象,也正是目前許多上市企業執行長,儘管績效平平,薪資或紅利卻令人咋舌的決定性因素。
股权
去年巴菲特在股東信中曾經提出『既得利益』家族的譬喻,也就是具有全美國企業的擁有權的大家族(編按:巴菲特以此喻為全體投資人),原本一心想要提升投資回報,卻因為支付給許多「幫手」(編按:巴菲特以此喻為各類金融顧問及操盤手)的佣金及費用水準不斷昇高,結果事與願違。令巴菲特遺憾的是,即便他竭盡心力地提醒大眾,此一現象在 2006 年依舊持續,許多人仍不斷向自我毀滅的路邁進。
巴菲特此次集中火力,抨擊對沖基金、及私募股權,這類「亢奮型幫手」。尤其是他們不合理的收費機制 2/20(也就是無論賺賠的 2%管理費,以及有賺就要收 20%績效費),必然造成大家逐漸走向貧窮的結果。巴菲特特別引用一段英文古諺:「當某個有經驗的人,提議與某個有錢的人進行交易,最可能產生的結果是,有錢的人將獲得經驗,而有經驗的人將得到錢。」
最後,巴菲特也對學術界提出批判。巴菲特指出,學術界對「效率市場假說」過份地堅信不移。而成千上萬、受過這類教育的學生,在未來進入社會,都也將以為市場價格就是正確無誤的,而缺乏評估企業、及股票的能力。巴菲特更據此下一結論:對投資人來說,若沒唸過商學院,也許才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