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基础:在主动管理中取胜
通常说来,共同基金有责任作为受托人为投资者服务,它也寻求为所有者创造利润,企业的底线便是在这两者的斗争中获胜。共同基金机构的净收入每提高一点都会使共同基金投资者的账户缩水。过多的管理费用、不可辩解的分销费用、投资组合的高转手率以及庞大的投资组合规模都直接导致投资者取得令人失望的结果。向经纪公司支付的产品安置费、过期价格交易行为和软性费用等给投资者的投资组合造成的损害则在很大程度上被掩盖了。共同基金的持有人在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中进行投资。
片片乌云使投资者的愿望变得缥缈,但仍有几丝希望。在基金业的庞大人群中有一小部分真正有才能的投资者,这些人应该获得为他人管理资产的信任。在这一小部分人中,有一些共同基金经理超越了对利润的单纯追求,将无私地满足投资者需要置于自私地为个人寻求收益之上。尤其是在极少的情况下,基金经理在他们管理的基金中有很大一笔投资,他就由代理人变为委托人,为投资者利益服务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共同基金所有者要想增加成功几率,可以选择那些把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的管理公司。
有些勇敢无畏的投资者希望找出超越市场平均表现的共同基金,对他们而言,评价基金经理的个人特点是最重要的投资标准。主动管理的成功依赖于和有诚信的人一起投资,采取经常令人不安但可以产生高收益的投资策略。例如,构造集中型投资组合和持有不被看好的证券,虽有助于获得投资成功,却可能损害个人声誉。共同基金投资者很难评估基金经理的特点,因为这需要根据信息做出艰难的定性判断,而个人投资者很难收集到这些信息。
不仅试图打败市场的共同基金投资者需要识别出那些有胆量与传统思维叫板的投资组合经理,潜在的投资者也必须找到把投资者利益置于公司利润之上的基金管理机构。在处于资本主义体系核心的金融市场中,要想识别出把信托责任看得比最终赢利更重要的投资管理公司,投资者面临着重重挑战。怎样才是把投资者利益置于个人利润之上?限制资产管理规模就是最有力的表现形式之一。不幸的是,在热衷于聚敛资产的共同基金领域中,基金经理在限制基金规模或关闭基金时都很谨慎,他们中很少有人不信奉利润最大化原则。
投资者也许会很明智地想到,可以把钱投资到那些投资组合经理联合投资程度很高的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经理紧密关注基金业绩,表明他希望充当委托人的角色,也表明投资者的利益和基金经理的动机之间出现了罕见的一致。不幸的是,联合投资所预示的价值可能很短暂。如果联合投资变成投资者的试金石,基金经理无疑会增持自己的基金份额,并鼓吹分享投资收益的有利影响。联合投资就可能从利益一致的象征变为筹资的前提条件。
希望打败市场的投资者最后还要注意一点。即使找到了才能出众的团队,他们愿意追求更高的收益来为投资者的利益服务,也要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招股说明书标准中的模板语言指出了问题所在:“过去的业绩并不能保证未来的结果。”人在变,市场在变,环境在变。即使把所有因素都妥善协调好,最深思熟虑的决定有时也可能是错的。
在美国的9,000至10,000只共同基金中,只有几十只值得细心的投资者考虑。在少数特立独行的共同基金公司管理之下,有价值的基金几乎是孤零零地站在一片荒原中。绝大多数的共同基金达不到忠诚于信托原则的基本标准,也就是把追求利润置于对投资者的责任之上。归根结底,几乎所有的共同基金都会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