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对于已进入上升期的我国光伏行业而言,是收获颇丰的一年。弃光限电大幅好转,弃光电量和弃光率实现“双降”;分布式光伏稳步推进,平价上网趋势显现;技术创新成为主旋律,数字化技术无处不在;具有实质性意义的供给改革举措掷地有声……当前,光伏行业正以一张多点开花的成绩单为2018年蓄积动能。
面对未来,光伏产业“由大变强”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借力顶层设计,提出清晰的中长期发展路线图。2017年,国家累计出台多项光伏利好政策,为光伏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2018年1月起,新核准的光伏发电项目将执行调整后的新上网电价,即“全额上网”模式光伏标杆上网电价将调整至:一类0.55元,二类0.65元,三类0.75元/千瓦时。
而在电价调整政策的激励下,光伏将进入新一轮的降城北周期,预计2018年将会迎来光伏开工建设的又一个高峰期。
弃光率大幅下降
2017年,我国光伏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势头,发展质量显著提升。据国家能源局披露的数据,2017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5306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接近3400万千瓦,同比增加9.84%以上;分布式光伏远超1895万千瓦,同比增长3.7倍。未来,光伏发电可能从可有可无的辅助能源逐步地向替代能源转变。
除了光伏装机总量继续领跑外,弃光电量和弃光率“双降”更是2017年光伏成绩单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一直以来,弃光限电都是制约我国光伏行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羁绊。数据显示,2017年,弃光电量16.2亿千瓦时,弃光率4.3%,同比下降5.4个百分点。而为推动行业更好发展,国家能源局还将会同国家价格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光伏发电电价机制,进一步加快光伏发电电价退坡速度,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补贴依赖。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2018年中东部地区将逐步释放产能,传统光伏装机地区也有望集中打开需求增量空间。但短期内,光伏接入系统及消纳问题依然是重中之重。除需政府部门和电力企业着力解决该问题外,投资企业也可就光伏集中电站互补、分布式光伏项目加速布局,在解决弃光痛点的同时,也可为企业寻求夹缝中生存的机会。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光伏消纳政策进一步推进,特别是电力现货交易、户用光伏的开展,西北地区弃光难题将会得到进一步好转。而在领跑者基地、前沿基地率先实现平价上网,预计2018年市场对高效和超高效产能的需求将更加旺盛。
分布式演绎精彩逆袭
随着光伏开发布局进一步优化,我国中东部地区光伏建设将迈入常态化。众多业界人士指出,2017年光伏新增装机向中东部等分布式模式转移,户用屋顶开发开始破局。依托技术进步和运维创新,户用光伏开发效益显著提升。
由于我国光伏资源和用电负荷的逆向分布,中东南部区域将是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的主战场。对于已告别“野蛮生长”阶段,亟须提升发展质量和优化布局的中国光伏产业而言,发展分布式光伏是提升光伏利用率、推动产业发展的必然需要。但目前分布式光伏在我国光伏装机总量中仍较少,发展水平滞后的同时,也预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早前发布的《光伏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中东部和南方地区的分布式光伏开发就是一大重点。2018年3月,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分布式发电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提出,鼓励企业、专业化能源服务公司和包括个人在内的各类电力用户投资建设并经营分布式发电项目,豁免分布式发电项目发电业务许可。
值此利好政策,各地方政府纷纷积极响应。目前,浙江、山东、安徽三省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占全国的46%左右,一些主要发电企业及中东部的重点省份也提出明确的分布式光伏项目计划。业界人士称,2018年,分布式光伏或迎来快速发展,类似于2017年的海上风电,很可能持续超出市场预期,贡献可观装机增量。
从追求发展速度到精耕发展质量,从追求产能规模到追求电量,从集中大规模开发到分布式开发建设,从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到注重生态与经济效益并存,我国光伏行业呈现出回归理性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