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莱英(002821)
未来3年高增速可期
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决定共建“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细胞工程及抗体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凯莱英医药集团,生物药物创新技术研发联合实验室”。由上海交大利用其学术资源、科研教育人才、基础研究成果等优势,公司利用在工程化、产业化方面的经验与人才、技术开发、生产装备设施、科研及产业化资金等优势,共同开展创新技术研究,开发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合同期为三年。
上海交通大学,拥有“细胞工程及抗体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国家“重大新药创制”技术平台,以及“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临床药物动力学和药物代谢组”建设点等重要平台基地。其中细胞工程及抗体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依托上海交通大学,是促进生物药物产业化工程研发的平台。我们认为本次合作除了生物大分子里程碑意义之外,将对公司产生以下积极影响:第一,快速切入生物大分子领域。此次公司与上海交大合作协议的签订,将促进公司快速切入生物大分子制药领域,缩短构建生物大分子产业链所需的时间,对公司在生物大分子药物领域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第二,公司战略的重要闭环,有助于更好的服务国内外客户。此次公司与上海交大合作协议的签订将进一步推动提升公司在生物大分子领域的技术开发能力,有助于公司品牌影响力,更好的服务国内外客户。
赢合科技(300457)
客户黏性增强
公司2017年业绩快报实现收入15.91亿元,同比+87.13%,归母净利润2.19亿元,同比+76.64%;2018一季度业绩预告实现归母净利润0.56亿元-0.62亿元,同比增长50%-60%。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大发展带来的动力电池企业积极扩产热潮,公司业绩持续高速增长。
公司大客户国能与公司在2017年为公司贡献大额订单的基础上,又与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国能2018年预计新增产能5GWh,对应设备投资约15亿元,2019年预计扩产5-10GWh,对应设备投资15-30亿元。公司同期与河南力旋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河南力旋预计未来3年扩产10GWh,其中2018年计划扩产4GWh,对应设备投资12亿元。国能与力旋上述扩产中同等条件下将优先采购公司产品和服务,有望对公司业绩形成巨大贡献。
电芯企业扩产节奏呈现结构性差异,整线模式助力公司持续获得订单。部分大型电芯企业近期扩产节奏放缓,招标延迟,但部分中小型电芯企业的扩产在稳步推进,这部分企业受制于技术实力的限制,更加乐于接受整线外包的模式。公司通过内生外延实现了业务链的全产品覆盖,并率先推出整线模式,满足客户要求,助力公司持续获得订单。
东睦股份(600114)
在手新项目订单逐步释放
2017年年报符合预期,公司压缩机粉末冶金零件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明显增长。软磁材料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90%,尤其在下半年增速达到35%左右,2018年随着新订单的释放,该项收入增速将进一步扩大,单项业务利润率也将继续提升。报告期内三项费用率合计16.59%,同比下降1.84个百分点,其中管理费用项因股权激励费用摊销的影响,同比增长14.08%,若剔除此影响,公司三项费用率下降更为明显,成本控制能力进一步提升。
2018年经营计划超预期公司公布的2018年度经营计划显示,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后净利润的增速分别为18.77%、30.29%和39.85%,超出我们的预期。报告期内公司完成新品开发960个,取得近100个项目定点,这些新项目的生命周期峰值年销售额约7亿元(项目定点后约2~3年销售达到峰值),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在较长周期内具有确定性。
宝信软件(600845)
IDC业务放量
公司深耕智能制造业务,特别是钢铁行业智能制造产品及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宝武信息化整合工作,累计完成营销一体化系统覆盖武钢有限等16个系统的上线覆盖,积极推进智能装备与工业机器人应用、多基地分布式平台及相关应用系统上线、工业大数据平台xInsight结合应用实施推广、工序一贯质量分析、云端大数据应用服务等技术突破和业务落地。公司全面参与宝钢股份1580热轧智能车间示范项目,在物流自动化等八个方面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系统已陆续投入运行,并逐步发挥作用。未来有利于公司继续深化行业应用,拓展大型优质客户。
IDC业务业绩拐点来临,资本助力推进公司战略落地:报告期,公司完成了16亿A股可转债发行工作,为公司的IDC业务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公司是优质的IDC提供商,从2013年开始切入云服务业务,依托罗泾产业基地优势水电基础资源,在华东通信超级节点地区形成规模化发展IDC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公司已经完成宝之云一、二、三期建设,第四期正在筹建中,预计2018年底,前三期约18000台机柜将上架完成,上架率有望达到95%,2019年第四期部分机柜也能完成上架并实现盈利。随着上架率提升,收入释放,IDC业务利润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业绩拐点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