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即使再好,也大可不必尊其为“活菩萨”,正如巴菲特也没成天唠叨过可口可乐、麦当劳是“活上帝”一样。
茅台是个“活菩萨”。这大约是个新提法儿。发明人叫但斌——东方港湾资产的董事长。
在一般人的认知里,搞投资的专业人士,往往一律都戴了“理性”、“冷静”、“逻辑性强”等等桂冠,其实不然。投资家也是人,人吃五谷杂粮,就有七情六欲,而有了七情六欲,有些时候,不理性、不冷静、不逻辑一下的,也真是难免。比如把茅台变成“活菩萨”的说法儿,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儿问题的。
站在修辞学的角度看,这种连比喻带夸张的说法儿,都是感情起了波澜的产物;感情一燃,理智一熄,人心就那么大,此来彼往,也实在是没办法的事情。于是问题就来了,要想做好投资这件事儿,到底是感性一些好,还是理智一些好呢?
如果站在菩萨的角度,问题似乎就更严重。谁都知道,在中国的地界儿,执掌凡夫俗子们财运事的,是赵公明赵元帅,对,就是那位骑了匹黑老虎、拎着九节钢鞭的黑脸军官。这是“武财神”,当然还有“文财神”,别管是范蠡也好,比干也罢,抑或是那个名叫李诡祖的财帛星君也行,反正想发财想得入迷了,往往都会跑到这几个人的牌位前去烧香;据说,有时候还是很灵验的。这些才是正主。
凡夫俗子发财、发家这种事情,大约菩萨是懒得管的吧。菩萨是出家人,凡夫俗子都发家、发财了,家里的日子过得乐不思蜀,搞得菩萨寻一个衣钵传人都够呛,你说菩萨能干这种傻事吗?而且,烧香能求来的财,都属横财,而横财是零和游戏的结果,你发财了,就得有人破产;菩萨的事业是劝人向善,你觉着菩萨能管这种事吗?躲都来不及!
而且,菩萨们个个都清高得很,你烧炷高香就能把菩萨熏得屁颠儿屁颠儿地从莲台上掉下来?这不是小瞧菩萨吗?干这事、甚至想一想这事,恐怕都要被阎王爷批个“大不敬”的罪名了。不敬菩萨也就算了,这个新提法儿,也很有些自侮的味道。茅台撒点儿小钱钱,你就跪到红尘里磕头如捣蒜,还连呼“活菩萨”,那形象怎么看都有点儿不雅观,而且还很容易让人联想出“有奶就是娘”的说法儿来。
如此看来,这个新提法儿,多少都有点儿欠考虑,脑筋一冲动,就脱口而出,“小散”这么干,或许还情有可原,一个大投资家也这么干,似乎就有点儿不妥,起码示范作用不佳。尤其欠考虑或者说有点儿不合逻辑的是,好不容易逮着个包赚不赔的大买卖,谁还会敲锣打鼓地四处瞎嚷嚷——“来,分食”?闷头儿吃独食岂不更好?而且,这个秘诀,投资界好像从来奉为圭臬;当然也有一反常态的时候,但随之的结果向来都不妙,时间一长、教训一多,再有炮制的,往往就难免让人心中惶惶。
茅台即使再好,也大可不必尊其为“活菩萨”,正如巴菲特也没成天唠叨过可口可乐、麦当劳是“活上帝”一样。
除此之外,搞投资的人,尤其是以此为终身事业的,思维再缜密些、行事再踏实些,别四处赶场似的瞎忙活,当然也很重要。茅台的诸多好处和优势,但先生当然看得很清楚,但只盯死了好处,别的绝口不提,显然就有点儿不厚道。尤其是搞出个这样的“模型”——“如果企业的生命周期是200年或1000年,每年哪怕只提价3%,(这样)200次方或1000次方(地算下去),茅台能值多少钱”——来,恐怕就有点儿不好了。
其实,当年“愚公”预算子孙规模的时候,也搞过类似的模型,但上百年、上千年地算下去,变数实在大,万一有人半道儿搞个“计划生育”出来,这样的模型马上也就灰飞烟灭了。更重要的是,现在搞投资的,都是极端重视“活在当下”的“品种”,别说200年之后的事情没人管,能想到5年、10年之后的,已经堪称翘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