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看股市]事关14亿人大事!80万亿资金流向大逆转 颠覆过去楼市逻辑!
中国的国民储蓄率增长非常快,从2000年的35.6%飙升至2008年的51.8%,搞得学界非常困惑,研究课题很多都是《中国高储蓄率的成因、影响和对策》。
储蓄还是消费,居民自己钱自己说了算,宏观政策效果有限。
因此,高储蓄率是个棘手的问题,所以才需要研究它的成因,最后给出对策。目的是,解决这个高储蓄率问题。
以前,我们是怎么处理高储蓄率问题的呢?
最理想的途径就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2009年,周小川行长就明确表示:“中国降低储蓄率的意图是明确的,2005年以来中国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作为基本国策。”
的确,中国的消费上来了,汽车行业大发展,每年复合增速高达17%,汽车保有量接近2亿台。
注意一点,我们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崇尚节俭,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的传统,在社会保障不健全的情况下,消费规模扩大,只是因为居民收入提升了。
收入没有增长,不会扩大消费,除非遇到类似08年金融危机,才会被迫消耗储蓄维持必要消费。
也就是说,单靠消费,是没法降低我国储蓄率的!
哪个方法能有效降低储蓄率呢?以前只有一个途径:房地产!
房地产大爆发,居民储蓄大转移,化身为房企投资和居民房贷,进入地产领域,居民储蓄率也就迅速降下来了。
房子搬不走,藏不了,寿命又长达20、30年,对银行来说,房地产是非常优质的抵押品,几乎稳赚不赔。
银行非常有意愿做个人抵押贷款,经过几轮房地产调控的教育,居民加杠杆意愿也非常高!网上有个嘲讽只储蓄不借贷的段子:
你把钱存在银行,然后被人借着用来买房,最后你租着别人用你钱买来的房子,还得交着房租。之后,别人用着你的房租还着房贷,说不定还用着你的钱靠买房娶了他心目中的女神,最后啊,还邀请你去参加婚礼。
银行和居民,一拍即合,储蓄率迅速下降,居民杠杆率迅速飙升,尤其是最近几年。
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住户部门贷款新增远快于存款新增,杠杆率快速提升。
其中,2017年末住户部门净存款余额不仅比2015年2月份的历史峰值低了5万多亿元,而且比2012年末的余额都低了,2018年这一指标的下降有所减缓,但并未扭转。
注:红色线是开发商杠杆率 灰色线是社会平均杠杆率)
另一个消耗居民储蓄的大漏斗就是,房企!
房地产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拿地、开发、建安等等,哪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
常规方法,没有几个企业有实力做开发商,所以搞预售,把居民的储蓄骗到手,去银行贷款,把居民存银行的储蓄再拿到手,然后把这些居民储蓄,都换成了钢筋水泥!
以前,开发商的核心竞争力和公司壁垒,不是研发、不是销售,甚至不是企业管理,而是谁跟银行关系好,谁能拿到低息的银行贷款。
所以,过去20年,哪个开发商胆子大,借钱多,发展也就越快,无一例外。房贷消耗一波居民储蓄,开发商又消耗一波居民储蓄,导致居民储蓄率迅速下降。
2008年以后,我国储蓄率开始一路下降,国民储蓄率在2011年跌至50%以下,2017年相比于2008年累计下降了5.8个百分点,居民储蓄率相比于2008年也累计下降了1.1个百分点。
储蓄率持续下降,很多人都吃惊了,难道中国人不爱存钱了?
不是不爱存钱了,是都用在了房地产上了。
资金流向大逆转 这里将诞生无数超级大富豪!
中国储蓄率确实大逆转,出现下降趋势,但是这不意味着,中国储蓄率整体偏低。
相反,即便储蓄率下降了近10年,中国的居民储蓄率还是偏高!
根据OECD统计,2016年居民储蓄率最高的三个国家分别为瑞士、瑞典和墨西哥,其数值分别为18.79%、16.02%、15.45%,英国居民储蓄率最低,仅为1.62%。而2016年我国居民储蓄率高达36.1%,是瑞士居民储蓄率的约2倍、英国居民储蓄率的约2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