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走向实际上反映了投资者信心的转换。人们从基本面、技术面或其他方面判断股市可能出现的升跌,无形中也就是在研判投资者的心态变化。所以,根据投资者的信心转换研判股市走向,同样能够选择买卖的机会。
股票价格的“贵”或“便宜”只是一种相对的现象,当投资者信心不足或灰心丧气时,大家都想卖出股票而不压买进,大势必呈下跌趋势,此时再便宜的股票买进也不能赚钱。反之,当人们信心增强,大势看涨,再贵的股票买进后只要还能升就会有盈利。如上海股市中的石化股票,大势向淡时2元的股价人们也不感兴趣,照样跌到1元多;而大势向好时再高价人们也愿意买进,如外高桥每股加多元,是石化的10倍,由于投资者的追捧,直炒到30多元。
运用人们信心转换寻找买卖时机.首先要排除以股价决定买卖,应以趋势为决策依据。例如1995年主管部门根据市场情况决定暂停国债期货的交易,人们马上联想到资金会流回股市,看涨的心态立即在市场占据上风。5月18日,沉闷已久的深沪股市开盘后大幅跳空高升,很多股票的价格一夜之间上升30%甚至60%以上。一些人没有看到由于投资信心的转换股价还会上升,思维局限在股价高了不敢买进,错失盈利机会。5月23日,当沪股指数冲至900点以上,深股指数升至1441点之上,主管部门突然公布了大规模的新股发行计划,深沪两地股市开盘跳空下跌,一些原本在低位没敢买进或正后悔第一天上升就抛出股票的人,无视投资者信心受挫的客观事实,纷纷进场抢购和高位相比的所谓便宜价,结果因市场上信心完全转淡,抛盘蜂拥而出,致使这部分人惨遭套牢。这说明,股价高低是次要的,投资者的信心偏向才是我们把握买卖时机的重要依据。
其次,投资者信心的转换交替有一种极限期,即当人们的信心偏向某一方已至极度状态,往往是朝相反方向转换的前奏或契机。这也是我们捕捉买卖时机的绝好依据。
例如,1993年2月,上海股市经过一轮大牛市已升至1558点。整个大上海,工作场所、公共汽车上、家里,凡是人们聚集之地,无不都在议论股票,人人赚钱,个个盈利,眉开眼笑的股民们无不觉得生活是何等的美好,政府开设股市真不错。“18的点指日可待,挑战2000点必胜”的口号在股民心中形成共鸣。可见当时投资者的心态偏好已达到何等程度。深圳股市也是同样,自冲到368点回落,几乎没有人站出来表明股市不看好400点、450点。手中还有现金的人生怕踩空不赚钱而争相买进。但是,市场法则告诉我们。当所有的人信心偏向达到极点时,交替转换是必然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