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准基金需要预防的风险有哪?
中国某些专家一直呼吁成立平准基金,本轮暴跌亦是如此,市场再次强烈呼吁成立一支平准基金托市,但中国政府采用折衷的方式,由证金公司出面向市场注资。
证金公司首先进行增资扩股,由现有股东进行增资,此次增资扩股后,证金公司注册资本从240亿元增资到近1000亿元,其次由21家券商按照净资本15%向证金公司出资,合计不低于1200亿元,用于投资蓝筹股ETF,三是发行短期债券募集800亿元,四是商业银行注资,《财经》获悉,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获商业银行授信规模约2万亿元,截至7月13日,已有17家商业银行总计借予证金公司近1.3万亿元。 报道称,截至7月13日,证金公司到位资金中,招商银行提供最多,达到1860亿元;农业银行(601288)、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600016)、浦发银行(600000)和建设银行提供资金规模超1000亿元;邮储银行及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均提供了不少资金,证金公司到位资金总额近1.3万亿元。
这样算下来,证金公司获得资金高达2.276万亿元,到位资金已经高达1.576万亿元,可以说是弹药充足。
但是作为一家准平准基金公司,如何用好这个资金是一个天大问题,因为证金公司除了在二级市场购买股票,还采用申购基金份额和向券商资管自营部门直接注资的方式,这就容易造成利益输送。据证券时报报道,作为2000亿维稳资金的立命之地,华夏、嘉实、南方、易方达和招商5家基金公司各有自己的责任,就是以巨量买盘撬开当时开盘即一字封停的跌停板,催活市场流动性,恢复投资者信心。但是同一基金公司旗下不同基金公司之间没有非常清晰的防火墙间隔,比如令人质疑的基金联合持股问题,如何不让救市资金有利益输送是一个新的问题。因为证金公司通过认购方式获得基金份额,在维稳阶段,各基金公司一般会将相应基金产品交由1-2位基金经理操作,对基金经理不做常规业绩考核,在此阶段,证金公司对所认购份额收益亦无要求。因此亏盈与基金公司无关,容易导致利益输送。那就是利用救市资金大手笔增持自己基金公司旗下其他基金的重仓股票,帮助抬轿,帮助解套。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基金公司之间有利益输送的事情发生,但是作为独立经济人,均有自己利益考量,因此制定证金公司资金与其他资金之间的防火墙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防患于未然的一种必要举措。以免到时候争论不休。
其次作为救市资金,规模庞大,如何退出就是一个天大问题,作为承诺,平准基金可能在上证综指4500点以前不会退出,笔者赞同冉学东的观点,就把他的观点引述如下:“如果平准基金不退,一直在A股,那么就可以推断,A股今后有一个万里长城,绝对不会出现暴涨暴跌有可能救市慢牛,那么大家都去买股票,但是慢牛最终会出现股价过高的时候,或者区间震荡,那么大家都会根据平准基金的动向进行操作,股市上只有一个逻辑救市才平准基金怎么动作,买那些板块,资金进出市场多少,它对股市怎么判断等等,大家唯一的对手盘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平准基金,炒股的唯一目的,就是向平准基金套利,这样不仅仅蕴藏着巨大的道德风险,而且整个市场就很难称其为市场了。“
实际上单纯以上证综指作为衡量卖出持股唯一指标是不合适的,如果市场炒作者不购买权重股,而一直炒作题材股,上证综指较难达到4500点,但可以把概念股炒翻了天,平准基金大手笔增持股份等于帮助炒作主力锁定了筹码,减轻了炒作压力,如果上证综指没有达到4500点,平准基金是不能减持股份的,这就造成极大不公平,因为题材股本身估值已经极高,再加上炒作,估值更高,而碍于4500点承诺,平准基金即使获得巨大利润空间也不能及时退出,只能等待4500点时机,那将错过最好的离场时机。
从近段时间走势来看,主力资金有刻意打压权重股炒作题材股的苗头,众多题材股涨幅连续涨停接近一倍,而低估值板块明显受到资金抛售,如果平准基金不考虑适时卖出低位进场的题材股筹码,在大幅浮盈下,不及时退出的话,后市将面临一定尴尬,甚至造成亏损,这个责任有点大,也不利于市场价值投机文化的建设。
实际上这就造成一个道德风险,投资者再次大肆炒作题材股,大肆推高创业板估值,大肆推高题材股估值,而上一轮暴跌就是题材股因估值过高加上杠杆崩盘才导致股市危机,可在平准基金维稳承诺下,4500以下不减持,就会导致投资者严重依赖情绪发生,不管神创板涨多高多没问题,反正只要4500不到,平准基金都会兜底。
因此笔者认为尽管平准基金对救市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要防止利益输送和道德风险发生。
水皮只想说的是,第一股民也是纳税人,第二正是他们的投资为中国1400家 的股份制改造创造了条件,为国有企业解贫脱困作出了贡献。第三,作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开路先锋,7000万中国股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们是先驱,他们值得尊敬,他们不应该无条件成为先烈。第四,和14年来为资本市场所融的8500亿资金相比,2000亿的平准基金并不是一个大数,更何况,这不是补偿给投资者的费用,而是政府和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一种行为。
基金成了破坏力量
中国的基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封闭式到开放式,从QFII到社保年金,从保险基金到银行基金,品种不一而足。完全是在管理层超常规培育思路之下成长起来的,违规认购的偏食也吃了,询价的资格也有了,但是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了吗?
没有。不但没有,而且对市场反而起到的是一种共振的破坏力量。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基金要挣钱,无利不起早是资本的属性,而短期行为更是业绩的要求。和一般的散户投资者不一样,基金由于规模较大,很容易在不同交易品种和不同的市场实现跨界套利,因此,基金对于价值中枢的下移并没有像散户那么敏感,善于适应各种游戏规则,市场低迷有低迷的做法,市场狂热有狂热的做法,惟一不变的是不会对管理层承担任何责任。
统计数据表明,从4月29日到5月19日,大盘从1168点跌到1103点,下跌幅度为5%,而封闭式基金的下跌幅度为5.5%,开放式基金净值的下跌幅度为5.75%,如果考虑到基金持有股票的仓位不会高于70%的因素,那么基金重仓股的下跌幅度还要大。统计数据和盘面给大家的感觉是一样的,近期的大盘屡创新低与基金重仓的中石化、宝钢等砸盘有很大的关系,这哪里是市场的稳定力量,根本就是一种破坏力量,指望基金创造有利的市场氛围表明,证券业协会对于自己的会员企业缺乏最基本的理解,而以此作为决策依据的话,必将误导管理层。
基金重仓股的全线下跌,一方面是因为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开始后,市场的估价体系增加新变量,基金持有的绩优蓝筹的补偿空间有限,因此出现抛售;另一方面是基金公司普遍采取“收益再平衡法”应对可能出现的急剧下跌,这样反映在市场层面上就是各种绩优股的轮番补跌,这也是基金公司的自救措施,毕竟,他们面临巨大的回赎压力。
平准基金是一种威慑力量
水皮提出要有平准基金作为战略后备役部队,并不是说现在就要进场护盘,而是作为一种威慑力量,就像中国拥有核武器的道理是一样的,也许我们永远都不会有机会使用核武器,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核武器,那么,别人早就打上门来了。
试点开始后的中国股市,进入了后股权分置时代,股票价格将会全面“全流通化”,不少个股存在巨大的下跌空间。如果管理层在时间表上没有明确的预期,如果管理层在总量控制上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能力,如果管理层不能让市场恢复信心,那么市场出现理性恐慌,非理性下跌的结果完全是可能的。什么叫未雨绸缪?平准基金就是未雨绸缪的表现。现在指数在1100点徘徊,久盘必跌的道理有没有人懂?如果跌破1000点怎么办?跌破800点又怎么办?
有人说,现在搞平准基金只会把国家老百姓的钱再往老虎机里扔。如果此话成立,那么,水皮就想请教,国家的钱叫钱,股民的钱就不叫钱吗?成立平准基金是往老虎机里扔钱,那么现在的股民就活该是老虎机的猎物吗?
平准基金违背“三公”原则
《21世纪》:您刚才谈到了资本市场应该如何管理的问题,但这似乎是市场处于常态时的管理原则。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全球资本市场风雨飘摇,很多国家都抛开常规对市场进行了大规模的干预,以避免系统性危机,例如美国。那您对这又怎么看?
戴立宁:我要先说一句,危机往往是人造成的。假如某个市场的管理者是一个真正高明的人,那就不会有紧急事故,因为所有的问题都化解于无形了。我举个例子,凯撒是古罗马著名的将军,有一次他出征在外,听说罗马内乱,于是连夜带兵赶回来,但他回来之后并不急于进城平乱,而是先驻扎在城外,派人进城去打探消息。第一批探子回来说元老院里的两派现在争吵得非常激烈,但凯撒按兵不动。第二批探子回来说现在两派的人在元老院里火并,大街上也开始骚乱了,但凯撒依然按兵不动。第三批探子回来说罗马城的形势非常严峻,现在已经有人在街上放火了,这时候凯撒才派兵入城,一举平定大乱,赢得了万民拥戴,并在随后的日子里一步步爬向了皇帝的宝座。你可以看到,凯撒凭借这次内乱凸现了自己的英雄形象,而罗马的内乱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凯撒造成的,所以我说危机往往是人造成的。
从这点上说,真正的名将能臣是“无赫赫之功”的,也就是《孙子兵法》所谓的“故善者之战,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当然,你也可以说,那么高明是很难的,人不可能总是在事先把一切都做好,所以还是会遇到需要危机管理的时候。这里引伸出了我要说的下一个问题,就是发生危机的时候,我们要怎样去处理?现在全球的金融市场都出现了一些极端情况,各国政府也在全力对抗危机,经常听到紧急情况紧急处理之类的话。对于这些救市举措,我的评价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还算是好医生,因为至少他还在“对症下药”,可惜的是现在有太多的江湖游医在头痛医脚、脚痛医头,最后搞得两边都痛。举个例子,前一段时间台湾地区的股市大跌,监管层为了挽救市场宣布把证券交易税减半,但市场连一天的脸色都不给,还是跌跌不休、照跌不误。
《21世纪》:关于如何救市的话题,大陆也有颇多争论。前一段时间国资委号召央企增持旗下的 股票,以稳定市场。汇金公司也表态要回购旗下三大上市银行的股票。这些措施虽然引起了市场的反弹,但并未延续太久。因此目前关于平准基金的探讨又再度升温,不知道您对这些问题怎么看?
戴立宁:按照全世界共同的标准,证券市场有两个大忌:一是股价操纵,一是内幕交易。
政府用行政的方法去鼓励大股东增持股份,这有没有考虑到这两个最基本的禁忌?举例来说,获得信息的公平对证券市场来说是最重要的,也是必须要做到的,而内幕交易正好是违背了这一原则。但一般而言,内幕交易都是比较被动的,往往是有人提前知道消息并进行交易。更严重的是主动式的,自己创造一个消息并进行交易。无论是大股东的增持行为,还是平准基金的入市,客观上都存在着发生内幕交易的可能。从效果上说,这不是饮鸩解渴吗?
这里要声明一点,我不是说监管层主观上想这么做,而是说这可能在客观上会造成这样的局面。举例来说,如果成立了平准基金,那么当股价大跌的时候,平准基金的入市无疑会抬高股价。假如这时候某些对平准基金拥有决策权的人先行买入某些股票,或者让其亲友买入相关股票,再打着公共利益的幌子让该基金入市,那这不是在客观上造成了股价操纵和内幕交易的情形吗?即使决策者中无人做这样的事情,但这也不能保证这些消息不会被泄露出去。一旦消息提前泄露,则无疑会成为内幕交易的好机会。我相信监管者这么做的初衷都是好的,希望市场稳定,但这实际上是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根本原则的做法,将来会后患无穷,所以我希望不要发生这种事情。另外,即使不存在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大股东增持和平准基金救市行为也有问题。比如,这些机构在配合政策购买股票的时候,一方面是维护公共利益,但实际上它们也有自己的诉求。假设大股东增持了 的股票,那这一定会减少公司的现金。为了继续经营,大股东可能需要择机卖出这些股票,这时候会出现两种可能,一是大股东低买高卖,趁机赚一笔,这赚了股民的钱,而且这么一抛会不会产生打压股价的效果?二是大股东高买低卖,因此亏了一笔,这亏了公司的钱,公司的钱就是股东的钱,而且这么一抛岂不是进一步压低股价?这样好吗?我们可以这样做吗?不管它卖的价格高还是低,最后都有受害者。但我们不是一直在强调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吗?那这会不会影响“三公”原则?这样的做法会解决问题吗?所以这些措施短期可能有效果,但长期都是不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