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米的成功上市,未来有望逐渐激发其余“独角兽”的上市热情。不过,这些企业的估值与潜在市值规模庞大,在其上市之际,更需要充分考虑市场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否则,又是一个不小的融资压力。
小米公司,当属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企业。然而,作为超级“独角兽”的小米,其上市的方式以及上市的地点,无疑备受市场各方高度关注。5月3日,小米正式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换言之,如果此次小米成功上市,那么将会成为港交所“同股不同权”第一股。
实际上,近年来,无论是国内资本市场还是海外资本市场,对“独角兽”企业尤其是超级“独角兽”企业的争夺,还是比较激烈的。然而,正因为当时“基于公众利益”的原则,而导致港交所错过了一些互联网巨头企业,进而削弱了港股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与其它企业不同的是,因互联网高科技企业往往属于持续烧钱、持续研发投入的行业,其股权结构也会显得比较复杂。对于这类企业而言,既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同时也需要时刻保障核心创始团队的核心话语权;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采取同股不同权的形式,来保障企业的核心话语权掌握在核心创始团队手中。
从国内市场的CDR新规,到港交所的IPO新规,这一系列举措实际上还是为了迎接“独角兽”尤其是超级“独角兽”企业的回归。由此可见,从某种程度上分析,两地交易所对“独角兽”企业的回归态度还是比较开放与包容的,而这也是政策制度上的一大创新。但是,在实际情况下,无论是CDR新规还是港交所的IPO新规,都会设置一定的准入门槛与准入条件,而作为超级 “独角兽”小米公司而言,其估值定价本身就很高,已基本上满足两地市场的上市要求。据悉,小米可能先完成港股上市,而后再以CDR的形式回归至内地市场,实现两地上市的目标。
不过,对于当前的小米公司而言,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实际上也把主要精力放在港股身上。至于内地市场,虽然有CDR新规助力,但因技术、政策等条件的不成熟,可能仍需等待后续的回归上市过程。
对于一家超级“独角兽”企业,其定价估值以及相对应的市值水平就颇显关键,而这也将会影响到未来发行上市的“独角兽”企业表现。《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超级“独角兽”企业数量为10家,估值高达3353亿美元,其中就包括了小米公司,而当时小米的估值为460亿美元。随着小米公司在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实际上对于小米的潜在市值也引起市场的高度热议。但是,从目前市场的预测来看,小米公司的估值应该不低于700亿美元,而港股IPO之后乃至未来以CDR的方式回归至内地市场,小米公司的市值水平可能达到千亿美元乃至超过千亿美元。
实际上,小米公司的股票市值与最终定价估值,一方面取决于市场对小米公司的认可度与炒作热情;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小米公司的上市定位是什么,究竟是定位硬件,还是定位于新零售,抑或是定位互联网?不同的定位往往也会对其最终估值与市值构成不可小觑的影响。假如小米公司的股票市值可以达到千亿美元以上,那么这将会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纵观目前A股市场总市值排名前列的 ,超过万亿市值的有6家,分别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石油、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以及中国平安。如果小米公司市值破千亿美元,那么,将意味着小米公司的市值有望晋升至A股市场总市值规模的前十名。
实际上,《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显示,小米公司的估值水平还处于蚂蚁金服、滴滴出行之后。然而,若小米公司成功上市,甚至实现两地市场的发行上市,那么,其股票市值将会给其它尚未上市的超级“独角兽”企业打开了空间。或许,对于未来的A股市场以及港股市场,我们也可能会看到不少市值千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身影。作为港交所“同股不同权”第一股,小米公司赴港上市确实具有不一般的影响意义。随着小米公司的成功上市,未来有望逐渐激发其余“独角兽”,尤其是超级“独角兽”企业的上市热情。不过,这些企业的估值与潜在市值规模庞大,在其上市之际,更需要充分考虑市场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否则,又是一个不小的融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