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个股新闻> 以量换价一年间 价格降到地板上的那些药企还好吗?

以量换价一年间 价格降到地板上的那些药企还好吗?

2020-04-01 08:35:12 来源:个股新闻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9分钟的时间

以量换价一年间 价格降到地板上的那些药企还好吗?

时间:2020-04-01 08:35:12 来源:个股新闻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原标题:以量换价一年间,价格降到地板上的那些药企还好吗?

2019年4月1日,“4+7”带量采购试点全面启动,医药市场剧烈震荡。

2020年4月1日,周年成绩单揭晓。以量换价和仿制药替代原研的初衷实现了吗?将价格降到地板上的那些药企如今还好吗?

2021年4月1日,又会怎样呢?

3月3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19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以下简称《快报》),就医保基金收支、药品采购、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情况进行公布。

《快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4+7”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试点地区25个中选药品平均完成约定采购量的183%,中选药品采购量占同通用名药品采购量的78%。试点全国扩围后,25个通用名品种全部扩围采购成功,扩围价格平均降低 59%,在“4+7”试点基础上又降低了25%。

价格的下降换来了市场份额的上升。据米内网重点省市公立医院终端竞争格局显示,25个“4+7”中标产品中有20个在2019年前三季的市场份额出现提升,增幅超过10%的产品有5个。

华海药业最新发布的2019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因部分产品售价提升、技术服务收入增加、集采中标等因素,2019年度实现的归母净利润预计增加4.05亿至5亿元,同比增长约376%到465%。

京新药业也有不俗表现。

业绩快报显示,2019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19亿元,同比增长40.27%。公告称,2019年度京新药业继续围绕“做强药品主业,发展医疗器械”的经营方针,通过体制和机制改革、研发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提升药品营销力、重点产品竞争力,主营业务持续快速增长。其中,成品药营收21.92亿元,同比增长30.59%;原料药营收9.38亿元,同比增长10.61%。

中国生物制药在2019年全年财报中称,2019年公司盈利27.07亿人民币,同比减少70.08%。公司表示,年度内,集团先后有5个原优势品种在两轮集中带量采购中中标,受降价幅度影响,销售业绩和利润未达预期。

科伦药业在2019年度业绩快报中提到,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22.89%,产品价格由于市场竞争加剧而大幅下降,造成利润下降,以及研发费用大幅增加等。

信立泰2019年净利润为7.09亿元,同比下降51.38%。公司在2019年度业绩快报中提到,“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正式实施,主要产品泰嘉通过以量换价,加速替代进口,市占率增长,收入略有下降。第四季度受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于2020年开始执行的影响,医院终端备货、库存调整,营收、利润有一定的下降。

德展健康2019年预计实现净利润2.7亿-4.05亿元,同比下降56.48%-70.98%。公司提到,受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影响,公司主营产品阿乐销售均价出现大幅度下降,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随之出现大幅下降。

医疗用品集中采购(Group purchasing organizations,GPO),是指医院等医疗机构通过采购组织,集中采购药品、耗材以及医疗器械等物资,实现采购成本的优化。

GPO在20世纪初期已在美国私立医院的采购活动中出现,鼎盛时期美国GPO组织多达600余家,后经过行业整合和并购,仍然有数十家GPO组织可供医院选择。目前,超过95%以上的美国医院使用GPO协助其降低采购成本,而一家医院至少是2家以上GPO组织的成员单位。

GPO模式在国外被证明能够有效节省医院采购成本,但这一模式来到中国一度“水土不服”、举步维艰,还有多家药企联合向当时的卫计委质疑GPO采购,反对、质疑、抗拒声不绝于耳。

转眼,一年期限完美落幕,各中标企业的得失也已明了。“4+7”试点城市中,大多已经公布续约新规,在所有新规中,降价依然是主旋律。

对于国家医保局组织的第二次集采,已经有很多企业在仔细学习认真研究。他们吃透国家政策和招标规则,深入研究竞争对手的可能策略,不断进行模拟演练。

3月1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积极稳妥推进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结果落地的函》,要求做好“4+7”试点与全国扩围的衔接。

日前,国家药监局因美国新基公司(Celgene)的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部分关键生产设施不符合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存在生产过程无菌控制措施不到位等问题,自即日起暂停进口、销售和使用。后续联采办发文取消该品种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资格。

这是集中采购品种首次因为出现质量问题而被禁售,并且发生在原研企业身上。这一插曲再次提示业界,中选品种稳定的质量和供应能力,在一个品种由不多的药企供应市场时,变得分外重要。

第二批集采将于4月落地,一共有97家企业参加第二次国家集采竞标,中标的产品涉及多个上市药企,其中东阳光药、复星医药恒瑞医药、华润医药、科伦药业、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等均有3个以上的产品中标。

行业人士认为,试点城市中不少中标企业本身市场占有率小,但在扩围中,基本都是龙头企业中标,其中齐鲁制药、华海药业等都有五六个品种中选。在效率和产能优势的碾压下,大企业无疑将对试点中选企业形成强大攻势。

第一年的“4+7”试点,对官方、企业以及医疗机构都是宝贵的经历和经验。不管是第二批带量采购中选的品种数量和质量,还是过评品种的数量,大型制药企业都占有更大优势,带量采购正在促使仿制药行业向头部集中,强者恒强的格局将进一步强化,而这正是国家政策所导向的。

关键字:复星医药华海药业京新药业
来源:个股新闻编辑: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