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投资机构的投资策略引起了两个对证券分析来说很重要的问题,首先,在高成长、高市盈率公司这一令人兴奋的领域,保守的分析家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不得不说,他所将要做的是几乎不可能的事,也就是说,对这些股票不加理睬而任由那些获利机会从身边溜走。
那些投资机构自己将这些本来是适合投资的股票转变成了投机性股票。我再次重申,普通的分析家不会预期在投机性股票的领域中,会发生长期令人满意的结果,不管其投机性是来源于公司自身的经营环境,还是由于它们过高的价格水平。
我要指出的第二个问题对进行投资的公众和为非机构客户提供咨询的分析家而言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能听到很多抱怨,说机构对股市的统治已将小型投资人置于一个不利的地位,因为他们不能与拥有巨额资产的信托公司相竞争。
事实恰恰相反,或许可以说在市场上机构比个人拥有更多的投机工具和技巧,我不敢对此做出判断,但我可以肯定的是。一个秉承正确原则的个人投资者,如果得到了正确的建议。在长期的比赛中能做得远比大机构为好。
如果信托公司必须把自己的操作局限于300支股票或者更少,个人则可以拥有多达3000支股票供研究和投资。许多真正质优价廉的股票并不能大量获得,由于这一事实,机构投资者被排除在这类股票的购买者之外。
假设所有这些都是真的,我们必须再次回到我在一开始所提出的问题。有多少金融分析家能够通过选定价值被低估的股票和将它们推荐给个人投资者而获得足够的财富,从而能够愉快地生活。坦率地讲,我不能说在这一领域中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容纳13 000名分析家,甚至也不可能容纳其中较大的部分。
但我可以宣布,证券分析家过去大量涌入价值被低估的股票这一领域的数量从来没有大到使获利可能由于过度投资和过度竞争而削弱(事实上,价值型分析家更多地是忍受着孤独之苦)。
不错,物超所值的股票在牛市到来时会变得稀少,但那并不是因为所有的分析家都变得关注价值,而是因为价格的普遍上扬。
(或许我们甚至可以通过计算股价低于其运营资本价值的股票数量来确定市场的价位是否已经变得过高或过低。当这种机会事实上消失时,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时投资者应当从股市中脱身,将资金全部投放到财政部债券中去)到现在为止,我一直在讲述价值投资法的优点,好像我从未听说过像“随机漫步”、“效益组合”、B相关系数,以及诸如此类的新发现。我听说过它们。我想首先花点时间讲一下B相关系数。这是测定普通股过去的价格波动时多少有点用处的方法。
使我感到困惑的是,权威意见将B值的思想等同为风险概念。如果说是价格波动,是的;如果说是风险大小,不是。真正的投资风险不是用在一定时期内一支股票与股市整体水平相较而言其下跌幅度的大小来衡量的,而应该用由于经济周期的变化或管理质量的下降引起的股票质地和盈利能力的丧失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