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价值型公司所面临的挑战
当你投资价值型公司时,你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即你所购买的资产的内在价值可能会长期处于微增长或者零增长状态。投资价值型公司可以粗略地跟投资公债相提并论。
投资价值型公司面临着以下6个方面的挑战:
(1)为了保证回报,你或许只有选择卖掉该股票。
谨慎地估计,大部分价值型公司的内在价值都可能长期经历微增长或者零增长。假设一位追求长期回报的投资者想要将每年复利收益维持在9%,而A公司的股息产出是5%,并且该公司差不多以低于4%的速度在增长,那么该投资者就必须卖掉股票以确保其收益率。价值投资者的投资生涯就是一个不断研究股票、买卖股票的人生将股票以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进,以接近或高于内在价值的价格卖出。
(2)时不我待。
为了使投入资金获得可观的回报,价值型公司的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必须迅速调整,以达到投资的目标回报率。例如,你以低于内在价值20%的价格买人了一只股票,并且希望该股的市场价格可以追上其内在价值•如果在头两年里就追上了,那你就会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如果要花5年或者10年的时间才能使市场价格与其内在价值持平,那么你每年的回报率就会大幅度减少。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回报的时间周期的确非常重要。
(3)失利头寸决定你的回报。
假设你分别向三个价值型公司投资了100美元,其中两家公司正如预期那样,在接下来的5年里带来了50%的总回报率(股息加利息),而第三家公司则遭受了灾难性损失,在相同的时间里损失了近50K。那么这三只股票的投资组合仅仅获得了50美元的回报(资产从300美元,增长为350美元)。尽管你的成功率很高(66%>,但盈利的头寸却只能说是刚好抵消掉失利头寸所带来的损失。
(4)价值型公司的管理层需要控制他们自己追求不断增长的欲望。
即使明知自己处于零增长的行业里,有些公司的管理层仍然会经常拒绝这种零增长的战略。更糟糕的是,持股人也不断催着零增长公司采取一些不可持续的增长战略。这样一来,这些公司便会通过盲目并购和扩张生产线来实现恶性增长,而不是将留存收益以股息的形式派发给持股人。就像柯达公司过去30年的行为所证明的那样,这种行为对持股人来说就是一场灾难。鲁本•法扎德曾就柯达公司的行为在《彭博商业周刊》(2010年7月12日)一针见血地解释道:“20世纪八九十年代,柯达公司斥资150亿美元用于流产式购买以及产品研发,而其核心业务则出现了萎缩,搞得它现在整个公司加起来也就值10亿美元,持股人多么想挽回一部分柯达烧包的150亿美元。”
(5) “水泥皮艇”还是“价值陷阱'当价值投资者购买股票时,他们一般都会假设公司的管理层将来像过去一样有效地管理公司。
他们希望即使是一家零增长公司也能够继续保持以往的股本回报,维持公司当下的内在价值。由于有“价值陷阱”,投资者通常会买人实力雄厚、管理成熟的公司的股票。当股票价格在合理范围内低于其内在价值时,投资者便会以此价格买入股票。但之后这家实力雄厚、管理成熟的公司慢慢地开始经营不善,公司的内在价值也会像水泥皮艇一样慢慢沉没。例如,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通用汽车的持股人继续相信这一行业霸主将会重振雄风,并维持其内在价值,而事实上必须承认,我们都被这样一首高歌拖累得太久了。不幸的是,在2009年破产之前,通用汽车还在不停地挥霍着持股人的钱财。
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整个行业都会因此而垮掉,沉没掉整支“水泥皮艇”舰队。而这百年不遇的事情就让投资经理人比尔•米勒撞上并栽了跟头,要知道此人可能是当时最著名的价值投资者。米勒是美盛价值信托基金的管理人,他让公司的表现从1991〜2005年连续15年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这一不菲成绩让他享誉金融领域,贏得了无数的称号与嘉奖。《财经杂志》称他为“20世纪90年代最伟大的投资经理”,晨星机构1999年时授予他“十年最佳基金经理人”称号,《商业周刊》称其为“价值投资大师”之一,但是,2009年米勒将太多的基金资产投放到了一支“水泥皮艇”舰队里,这使得其在金融行业的所有价值型投资全部被全球性金融危机所覆没。当然,米勒管理下的美盛价值信托基金的股价也大幅度跳水,从2007年6月最高的78.93美元下跌到2009年5月的18.48美元,蒸发了近77%(在接下来的两年,股价恢复到每股38美元)。
(6)股息再投资。
一般而言,价值型投资者会买入支付股息的股票,因此他们需要找到股息再投资的途径,让金钱有效利用起来,使得资金雪球不断滚大,这有点儿像公债投资。你可能会发现一只回报率达到10%的公债,那么你将如何利用这10%的回报呢?你能再找到一只能达到这样收益率的股票或者公债吗?如果你无能为力,找不到再投资途径的话,那么你投资组合的年收益就会下滑。